🍃看起來「很厭世」的一卷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聖經/傳道書 -看起來「很厭世」的一卷書

在聖經中,傳道書是一卷非常難讀、難明白的書。甚至有人懷疑為什麼聖靈將它列入聖經,因為它表面有人的牢騷厭世的觀念、宿命論,又與其他經卷矛盾的言論等等。

例如:
(1:18)…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2:16) 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紀念。
(2:24) 人生最高的要求是吃喝和行樂。
(3:22) 人和獸一樣,結果都是一死,人不能強於獸。
(7:16)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行惡過分。活不如死;
(4:2) 又說死不如活。
(9:5) 人死後就完了,再沒有什麼了。
(2:17) 生命和勞碌都是可恨惡的。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


raw-image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
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
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
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
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一切的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
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
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傳道書的確是一卷非常難讀、難明白的聖經,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能夠得到一串適當的鑰匙,我們就不難發掘它的寶藏,也不難解決它的問題。未讀本書以前,我們必須先知道這幾件事:

🍃傳道書的中心思想

就是證實人在日光之下,縱然得了全世界的學問、知識、金銀、財富、名聲、地位、娛樂、享受…可是他如果沒有神,仍屬虛空因為他的結局是‘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正像新約所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

🍃聖靈所以揀選所羅門寫這一卷傳道書,

是因為他曾有一段失敗的歷史。神立他為君王,又賜他極大的智慧。他起初是憑智慧來治理祂的百姓,可是他後來卻恃智慧自傲,放縱情欲,背叛神,尋求地上的奢侈生活。

所有關於君王的條例都被他破壞無遺。他有最高的地位,極大的智慧,頂厚的財力…,可以說,在日光之下沒有別人比他具有更足夠的條件去追求地上的的學問、名利、享受、娛樂等等,結果他都得著了,卻仍不能滿足,他從經驗中只能得到一個結論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一2。)所以也可以說,日光之下沒有別人比他具有更足夠的資格來寫這卷傳道書。

🍃人的道理,神的真理

本書裡面所有消極和悲觀的論調,都是人的道理,而不是神的真理;都是人所作的,而不是神所要求人作的;都是人在遠離神失敗的情形中的見解,而不是神在人正常情形中所給予的啟示;都是要求人去看出那些論調是錯誤的,而不是要求人去誤會那些論調是正確的。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但聖經裡所包含的,不一定都是神自己所說的話,裡面有神的話,也有人的話,甚至魔鬼的話。(參讀創三1~5。)

所羅門晚年稍有恢復後,神的靈感動他寫傳道書,追敘他當年遠離神追得世界後的失望和不滿足,從而生出種種消極和厭世的見解。然後當他完全恢復後,再感動他寫雅歌,說出回到神面前才有真滿足

本書在聖經中是必要的,因為它使人知道,如果沒有神,生活就虛空,好使人接受那‘道路、真理、生命’而親近神。

🍃陪你讀聖經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美學為真正的道德律:去感覺美的敏感度,因為神以美來臨。 在一朵玫瑰花或一朵蓮花裡,在日出或日落裡,在星星裡,小鳥在清晨歌唱,或是露珠,一隻小鳥在飛翔……真正的教育必須把你帶到越來越接近自然,因為唯有藉著越來越接近自然,你才會越來越接近神。 ❤️神跟這個世界並不是分開的:神變成了世界。
🍃什麼是冥想迷宮? 迷宮冥想,它出現於3000年前的印度、北美與歐洲文明。它是一種引導沉思與感知的冥想工具。 典型的迷宮冥想由一條蜿蜒曲折最後引入中心再原路導向出口的單一路徑構成。迷宮冥想不是一般的尋路迷宮,它沒有死胡同(撞牆)。相比之下,尋路迷宮更為複雜,需要...
共情者Empaths和HSP高度敏感的人有什麼區別? 共情者俱有“高度敏感的人”(HSP)的所有特徵。這些包括:刺激閾值低;需要獨處的時間;對光、聲音和 氣味敏感;以及對...
每一個人不論外表偽裝得再好,內心都有一段痛苦的經歷,不論經歷多麼傷痛,都是靈性成長路上的基石,經歷過了痛過了,面對了穿越了走過了才是真實的你自己!
靈魂飢渴:21世紀無聲的流行病。 靈魂飢渴是用來描述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或空虛的術語。它常常表現為一種不滿、缺乏目標或渴望生活中更有意義的東西。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的期望之間存在差距時,靈魂飢餓就會出現。 除了定義我的所有角色之外,我是誰? 當我們談論角色時,指的是我們在生活
人隨時隨地都在編織故事 我們對生活的意義感,也來源於我們對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說,我們的整個人生,都在完成一個獨特的故事。我們一邊當觀眾,一邊當編劇,一邊經歷,一邊修改故事大綱。 故事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我們會把那些符合故事大綱的重要情節在記憶中保存下來,同時忘掉那些與故事無關的旁枝末節。
美學為真正的道德律:去感覺美的敏感度,因為神以美來臨。 在一朵玫瑰花或一朵蓮花裡,在日出或日落裡,在星星裡,小鳥在清晨歌唱,或是露珠,一隻小鳥在飛翔……真正的教育必須把你帶到越來越接近自然,因為唯有藉著越來越接近自然,你才會越來越接近神。 ❤️神跟這個世界並不是分開的:神變成了世界。
🍃什麼是冥想迷宮? 迷宮冥想,它出現於3000年前的印度、北美與歐洲文明。它是一種引導沉思與感知的冥想工具。 典型的迷宮冥想由一條蜿蜒曲折最後引入中心再原路導向出口的單一路徑構成。迷宮冥想不是一般的尋路迷宮,它沒有死胡同(撞牆)。相比之下,尋路迷宮更為複雜,需要...
共情者Empaths和HSP高度敏感的人有什麼區別? 共情者俱有“高度敏感的人”(HSP)的所有特徵。這些包括:刺激閾值低;需要獨處的時間;對光、聲音和 氣味敏感;以及對...
每一個人不論外表偽裝得再好,內心都有一段痛苦的經歷,不論經歷多麼傷痛,都是靈性成長路上的基石,經歷過了痛過了,面對了穿越了走過了才是真實的你自己!
靈魂飢渴:21世紀無聲的流行病。 靈魂飢渴是用來描述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或空虛的術語。它常常表現為一種不滿、缺乏目標或渴望生活中更有意義的東西。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的期望之間存在差距時,靈魂飢餓就會出現。 除了定義我的所有角色之外,我是誰? 當我們談論角色時,指的是我們在生活
人隨時隨地都在編織故事 我們對生活的意義感,也來源於我們對自己人生故事的理解。可以說,我們的整個人生,都在完成一個獨特的故事。我們一邊當觀眾,一邊當編劇,一邊經歷,一邊修改故事大綱。 故事影響了我們的記憶,我們會把那些符合故事大綱的重要情節在記憶中保存下來,同時忘掉那些與故事無關的旁枝末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 ‭2‬:‭10‬-‭11‬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你們要進窄⾨。因為引到滅亡,那⾨是寬的,路是⼤的,進去的⼈ 也多;引到永⽣,那⾨是窄的,路...
Thumbnail
《詩篇.73》是一首意旨深刻的詩篇,你覺得重點在哪裡?這首詩對於靈性命有什麼提醒?作者亞薩原是大衛的利未詩班指揮,在本詩亞薩解釋他進神的聖所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惡人總是得志,義人卻不免受苦。後來他終於領悟到,這是神的智慧。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傳道書‬ ‭2‬:‭10‬-‭11‬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無常經"的啟示(象山慶24.4.23)      「世事無常」的感嘆,普在於一切人類的生命過程中,是一種整體性的觀察與體會,看似偶發的感觸,實乃經驗的累積;年紀越大,智慧越高,越面臨危機、越逼近於死亡,這種情感反應就越明顯而沉重;有時讓人感到悲哀、絕望,而起了厭離心,另尋一種常恆、安穩的情境,或
Thumbnail
「如果我是森林裡的樹,或是野外的貓,這樣的生命也許還有意義,或者就沒有意義上的問題,因為我屬於這個世界,但透過我的人類意識,以及我對熟悉事物的信念,我變成了這廣大世界的對立者。這個荒謬的理性使我對立於一切創造物,再怎麼寫也無法跨越這一切。」
Thumbnail
「你們要進窄⾨。因為引到滅亡,那⾨是寬的,路是⼤的,進去的⼈ 也多;引到永⽣,那⾨是窄的,路...
Thumbnail
《詩篇.73》是一首意旨深刻的詩篇,你覺得重點在哪裡?這首詩對於靈性命有什麼提醒?作者亞薩原是大衛的利未詩班指揮,在本詩亞薩解釋他進神的聖所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惡人總是得志,義人卻不免受苦。後來他終於領悟到,這是神的智慧。
Thumbnail
《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王,整卷書主要目的是勸諭人過智慧和靈巧的生活。所羅門王在《箴言》第二章中呼籲他的衆子,一定要接受智慧的話語。因為智慧可以使人脫離惡道,免於情慾綑綁,使人行走在善道之上。 第二章一開始,他就用訓諭的口氣説道: 「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