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在家工作」是讓父母建立與孩子共享時間的機會

由於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家長必須在家工作,孩子也必須待在家中學習,於是,許多過去隱藏的親子教養問題便凸顯出來。許多家長叫苦連天,因為過去學校、安親班和補習班等所分擔的教養責任,全部回歸家庭、回歸父母。

不過,福禍相倚,這種狀況也為親子教養開啟另一扇門。所以,我們來看看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技巧。

對父母來說,也許很多父母努力賺錢的原因,是希望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更優質的物質生活。殊不知,孩子最想要的不是父母的錢(或父母所買的東西),而是父母。也就是說,孩子最想要的是與父母在一起。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我的孩子不喜歡和我在一起啊!」這就看父母懂不懂得投其所好。

舉例來說,有一個父親於他兒子讀高二的時候,在後院蓋小木屋。他知道他兒子那時候正在學校修木工課程,所以,他請他兒子幫忙。在那之後某天,當他下班回家時,發現他兒子已經坐在那裡,一旁擱著工具箱,等著要幹活。

透過幫父親蓋小木屋,他兒子確實明白測量等作業的必要性,並由此體認算術與數學的價值,最後,他兒子成為機械設計師。

除了投其所好之外,等到孩子年紀大到可以幫忙,父母也可以要求孩子幫忙父母,一起做家務、院子的雜事或打掃。

也許父母親認為應該讓孩子多點時間唸書,為何要讓孩子幫忙自己做家務?事實上,讓孩子幫父母的忙,做些不見得那麼容易或愉快,但一定得完成的事情,這樣的家庭經驗會跟著孩子一輩子。孩子能透過與父母共享生活經驗而樂在其中,父母也能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情感。

為什麼花時間陪孩子那麼重要?因為花時間陪孩子的父母能較早發現孩子出現問題。

舉例來說,願意花時間陪孩子的父母,比較容易知道孩子的喜惡,也能早期發現孩子的不尋常變化。所以,父母不僅應去看孩子的比賽和音樂會,也要認識球隊或樂團裡的其他孩子,這麼做不僅能讓親子關係更為緊密,也知道孩子平常都和哪些人在一起。(註)

講到這裡,我想講一下最近看到某個孩子在家扮演乩童,家長配合的案例。就教育的觀點來說,這並非理想的親子共同活動。為何?因為在這個活動中看不出學習目的。

從我過去的教學經驗和最近發生的親子狀況,我認為,許多父母親在教養孩子方面有些觀念確實要釐清。

舉例來說,儘管親子活動可以投其所好,但是,父母親還是需要做適度引導,而不是讓孩子隨意對父母呼來喝去。這種讓孩子「隨心所欲」的方式,不僅無法讓孩子適性發展,反而形成放縱。

總之,若要建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必須撥出時間陪孩子,並與孩子共同發展興趣。在發展興趣的同時,還是要兼顧學習目的,才能在建立親子緊密關係的同時,孩子的人格也得到建全發展。

註:文中所提到的案例,皆摘自Karl Pillemer博士的著作「如果人生有地圖」。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