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學生會選舉事件帶來的教育反思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兩天教育界引起社會嘩然的新聞,莫過於某組台大經濟系學生會正副會長候選人,洋洋灑灑列出一長串歧視多族群政見,讓許多人對台大這個第一高教學府的學生素質產生疑慮。

從教育的角度看,這起事件有相當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年輕」能否成為發表歧視性言論的藉口?

儘管此事件遭到社會輿論撻伐,但也有人主張:「年輕人誰沒嘴砲過!」這就帶出以下問題:

「年輕」是否能成為發表歧視性言論而不用負責的藉口?

如果已成年的「年輕」人可以不用為其歧視性言論負責,那麼,未成年人發表的歧視性言論是不是更會被姑息?

我國對於「未成年人」向來有一種奇怪的迷思,由於擔心未成年人會一失足成千古恨,誤了未來大好前程,於是制定法規予以保護,結果,這些美意卻被扭曲為未成年人犯錯不用負責的惡法,因為只要大人語氣重一點(不管其動機是否為善意的教導),讓未成年人覺得「不舒服」,就可能被投訴虐童。

當管教未成年人不當的言行都不斷在法規的壓制下,只被強迫「原諒」而無法導正(因為不能讓未成年人「不舒服」);試問:有可能在其一跨過18歲的成年門檻時,就馬上循規蹈矩,表現符合社會規範嗎?

也許有人會說,那兩名大學生不過就犯這一次錯,有必要群起而攻之,甚至放話要封殺其未來出路嗎?

我要反問:這會是這兩名大學生從小到現在第一次發表歧視性言論嗎?如果這次並非他們第一次發表歧視性言論,那麼他們以前發表此類言論時為何沒有被導正?此種行為是不是長期被姑息的結果?

二、智育強的孩子不等於品格好。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飽受到科舉制度茶毒,升學主義掛帥,所以,智育強的孩子若在品格方面有缺失,常常被姑息。

有一個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學生(甲生)成績很好,好到會考上第一志願的那種,可是品行真的很有問題,不僅對老師髒話不斷,家中親子間的對話也常用髒話彼此問候。儘管孩子的言行不斷踩到校規紅線,家長還是透過各種管道對學校施壓,要求學校在甲生行為出現嚴重偏差時不得記過,以免影響孩子的升學。

請問,若這種品行的孩子上了一流大學,他會因為其進了一流學府就馬上改頭換面,改善其言行嗎?不太可能吧!

如果品德的培養非一朝一夕,台大學生出現荒腔走板的歧視性言論也就不可能是僅此一次。

最後,我們來談談我國的教育究竟怎麼了。

我長期觀察我國的教育,發現許多人對於教育有很深的誤解,有的覺得教育根本不是專業,人人都可以涉足教育領域,有的則認為孩子的教育責任都歸老師,家長不用負半點責任。

以講髒話為例。有的孩子講髒話是因為口頭襌,有的是因為家人都講髒話耳濡目染,有的是用髒話表達不滿情緒,有的是用髒話污辱別人…等。

面對孩子不同的講髒話動機,大人(家長或老師)還是得先瞭解孩子講髒話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導正孩子的行為。而導正孩子行為的不同作法,就是教育專業的一環。

不過,如果家長或老師,甚至校長出現反面的身教,覺得孩子講髒話沒什麼,孩子就會很難教。

舉例來說:

當老師要導正孩子講髒話時,孩子回一句:「我爸爸每天都講髒話,老師你為什麼要管!」或,當老師與家長溝通孩子講髒話的行為時,家長回一句:「老師,我家每個人都會講髒話,請問講髒話有什麼問題嗎?而且,我每個月賺的錢比你多很多!所以,講不講髒話很重要嗎?」又或者,當老師要導正孩子講髒話時,學生回:「老師,我昨天聽到校長講髒話喔!」

還有,這件事情的發生也是教育政策的警訊。

請問教育部有沒有針對這一點做檢討?或只是官樣文章地說:「我們已請學校瞭解並進行輔導」?

政策雖由背景而生,政策也可以形塑新的文化,不知道教育部的官員們是否瞭解這一點。

舉例來說,教育部過去對於教育專業的退讓,就形成將教育去專業化的氛圍,誤導社會人人皆可涉足教育領域,甚至還有補習班業者以「自己從來不涉獵108課綱」而自豪。

換言之,教育部在政策制定上,不問相關委員是否具備教育背景,是否具備制定教育政策之能力,就聘任其參與教育政策制定的作為導致我國教育專業被踐踏。

以此歧視事件來說,教育部是否重新檢視,政府在推動教育基本法中「促進其(人民)對基本人權之尊重、…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方面出了什麼問題?若真的出了問題,又該如何推出配套措施扭轉狀況?

喔!對了,教育部不要又官腔官調地告訴大家:「我們會請各校加強宣導。」

總之,台大學生在選舉政見發表歧視性言論的事件,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局/處都不應該以個案的態度面對,而是應從更深層地角度瞭解並制定政策進行干預,才可能培養出真正能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深入瞭解與關懷的公民。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綠園嬿語的沙龍
102會員
199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綠園嬿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25
從臺灣冤案實錄探討教育界調查員制度缺失,以案例分析檢察官草率起訴與調查員引導證詞的相似性,呼籲教師面對校園調查應更謹慎。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18
本文探討幼教調查員培訓課程中理論與實務的落差,並提出透過師徒制、案例研討及觀摩錯誤等方式提升調查品質的建議。文中以教學實習及冤案案例說明證詞一致性不代表真相,強調調查需審慎評估背景因素及佐證證據。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2025/03/09
本文探討臺灣教育部推動政策的特色,以「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為例,批判其缺乏明確目標、忽略現況問題,以及忽略先前政策成效等缺失。作者認為,在教師和學生都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教育部應優先解決安全問題,而非著重口號式的政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由今年5月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出現一連串歧視多族群政見,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出了大問題,尤其在品格校育方面。以小看大,我國的品格教育應重新檢視。
Thumbnail
由今年5月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出現一連串歧視多族群政見,可以看出我國的教育出了大問題,尤其在品格校育方面。以小看大,我國的品格教育應重新檢視。
Thumbnail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辛苦的地方。現在年輕人在他還是兒童時,就身處隨時隨地捕捉他們言行舉止的設備中,不成熟的行徑一經數位化,根本難以抹滅掉。於是,面對科技,現代年輕人必須強迫自己盡早成熟起來,否則一輩子可能就毀了--這是他們的難題,我們必須理解、傾聽、協助,而不是一味批判!
Thumbnail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辛苦的地方。現在年輕人在他還是兒童時,就身處隨時隨地捕捉他們言行舉止的設備中,不成熟的行徑一經數位化,根本難以抹滅掉。於是,面對科技,現代年輕人必須強迫自己盡早成熟起來,否則一輩子可能就毀了--這是他們的難題,我們必須理解、傾聽、協助,而不是一味批判!
Thumbnail
歧視與偏見? 玩笑與真心話? 霸凌就在無形之中。
Thumbnail
歧視與偏見? 玩笑與真心話? 霸凌就在無形之中。
Thumbnail
有人說,這是言論自由。 身在民主社會,我們不是該「尊重」各種不同的聲音,讓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怎麼可以聽到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就封殺他的自由呢? 然而這裡面有些盲點,比如寬容的悖論:無限制的寬容最終會導致寬容消失。若果我們把無限制的寬容應用在對待不寬容之人,或者我們對不寬容之人的打擊不作準備,
Thumbnail
有人說,這是言論自由。 身在民主社會,我們不是該「尊重」各種不同的聲音,讓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怎麼可以聽到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就封殺他的自由呢? 然而這裡面有些盲點,比如寬容的悖論:無限制的寬容最終會導致寬容消失。若果我們把無限制的寬容應用在對待不寬容之人,或者我們對不寬容之人的打擊不作準備,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台灣一直以為都崇尚學歷至上的觀念,從小到大多少人白天去學校晚上去補習班呢?說台灣的教育是分數至上,應該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認同吧! 我覺得新聞媒體刻意強調台大兩個字並不能完全說明台灣教育現場的價值問題,指是因為台大這光環夠大,加上台灣學歷至上的迷思,標題購聳動才能有點閱率,台灣教育缺乏人格發展及人文素養
Thumbnail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最近爆出許多的歧視言論,如台大言論自由月布條隱射歧視原住民加分,以及台大經濟學生會候選人所發出的政見。這讓許多人納悶:為什麼都讀到台大了,還說得出這種話?然而,學歷還真的跟偏見與歧視一點關係都沒有。許多人認知的「為什麼都讀到台大/頂大了」,其實不是知識與「沒有偏見」之間必然的連結,而是一種社會期待
Thumbnail
所有成長階段,我們一定罵過髒話,身旁一定會有罵髒話的朋友。成年後的我們都知道,罵髒話未必是學養差勁,斯文人也未必厚道善良。
Thumbnail
所有成長階段,我們一定罵過髒話,身旁一定會有罵髒話的朋友。成年後的我們都知道,罵髒話未必是學養差勁,斯文人也未必厚道善良。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之前在matters平台上看到一位創作者寫的一篇關於少女少男,在公眾場合說髒話的文章,頓時,勾起我國中時期,那些滿滿的感觸,像湧泉一樣,在心中不停不停地冒出來,難受得很,於是,想寫一下關於國中時期的一些回憶。 ************************
Thumbnail
寫在前面: 之前在matters平台上看到一位創作者寫的一篇關於少女少男,在公眾場合說髒話的文章,頓時,勾起我國中時期,那些滿滿的感觸,像湧泉一樣,在心中不停不停地冒出來,難受得很,於是,想寫一下關於國中時期的一些回憶。 ************************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Thumbnail
(圖:flickr) 學歷至上真的是世界中最醜陋的一個文化,尤其是在東亞。 評斷一個人的好壞竟然要靠學歷這項標籤,尤其是對學生,近期的沒考上建中,男子被父親逼迫當街發放榜單、放棄台大選擇亞洲貨360萬獎學金的事件,兩者的共通點就是,似乎只有世俗學術排名第一的學校才是學校,只有他們學校的學生才配當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