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不是人人都行家|觀點小品 Ep.81

我過往就是那個價值隨人開口的傢伙

然後就是一題「受夠了,要清醒」系列。XD

關於身分認同,就等於我對自己的認同這事,真正讓我清醒的是大一專題過後,高中生一片 90 好評之下,最後被半路殺出來的教授群評了個 68 大低分,整整持續二年產生很嚴重的「自我懷疑」,因為我向來認為這專題不管誰見了都會好。

事實是,這回發生在我生活裡的事情,說明了教授覺得和他多麼無干

不過重點就在這,為什麼我要做這次的專題;因為在別人眼中,他們是看不出我這個人,和這件事它的連結在哪,又好死不死我把我為人的價值,輕易的交給別人來評判,所以在「自信」檢測這關踢了塊大鐵板。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其實很多人說話的時候,並沒有把他自己要講的東西當一回事


...


自信?

大概是一種不需要「為什麼」的東西。

自信,也算是足夠信任自己就好

有一套做法,我一直以來覺得只能算半對,關於從擅長的東西開始。

最早是高中做數學題的時候,老師提醒同學說:學測複習不用照章節跑,因為最後大家考的範圍都一樣,從你會的開始寫,一天就是五題,反正難的你還是會遇到,不用急,不然東西不會,進度在那邊卡上十天半月就不用讀了。

這種「慣性」對突破自己 (難題) 的心防很有用,不會再去預設它沒辦法解決

有一集《綜口味開房間》聊到,一個人建立自信的時候,可以從會做的事情開始著手,這想法就和做題目的先後順序一樣,當人覺得需要重新和外界取得連結,又不想驚慌失措的時候,擅長的事能協助自己很好的回到生活軌道上。

不過,自信為何不改叫「眾人信」就好,如果你的自信得假手外求


你得做點事情,才能彰顯自己的價值嗎?

坦白說,公民課學到的「鏡中自我」要更換個名稱比較合適。

每個人見到的你,是具有特定角度面向的,大眾一般會對你建立起的人設產生投射、認同;但對於那些「容易把別人的聲音,搞混成是自己」的人來說,他們尋找自信的管道,要還是持續來自外在,那他可能到現在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誰。

人類可沒有鏡子映射結果來的客觀,你遇到的多半都是白雪公主裡的魔鏡

那怎麼辦,「自信」有辦法什麼都不做就憑空生出來嗎;我的回答是:可以,你的存在沒有為什麼,你喜歡的事物也沒有為什麼,別人的「為什麼」讓他們自己從內心出發來了解你;當然,要是體格、才藝能更加「輔助」你的自信:

輔助就是輔助,它還是無法與你的價值相互替代,人一老這些終將會逝去。


...


專題推廣

短文一週二集的話沒 ... 沒問題的吧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