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我的孩子語文學習能力較弱,我要怎麼幫助他?(下)


raw-image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
閱寫越快樂】EP.24 文字整理
|節目主持|
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與談來賓|
雲媽咪 CloudMommy -舒雲




如果我的孩子語文學習能力較弱,我要怎麼幫助他?(上)

上回舒雲分享了如何陪伴語文學習能力較弱的小孩用更加親近的方式去認識字。而識字,只是讀寫教育的第一個關卡。接下來,舒雲與梁老師會繼續分享,語文苦手的孩子在學習上可能遇見哪些問題,家長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打敗起始點的恐懼大魔王!

很多進入小學的小孩,第一天就開始討厭「國語課」。開始學寫字的小一生,必須承受重複練習還會被擦掉的痛苦迴圈,這時就已經對「字」反感,緊接而來的「閱讀」關卡,那就是字、字、字字字……字的堆疊啊!

其實現在我們使用的楷體經過了漫長的「隸變」,最初可能有五六種寫法的甲骨文,最終被規約成一種寫法,而如果我們只固守在這裡,就無法有所創造。但創發性的事物可以為孩子創造空間,如同舒雲上次分享和孩子一起進行字形的觀察與想像,這樣的「字感教育」鼓勵孩子從形狀去認識一個字,也可以圖像進行符號創作,甚至發想自己的字體--「或許會發現,古人也曾經造過一模一樣的字呢!」舒雲笑言。重點是,要協助孩子讓「字」成為自己的記憶,那就得依著孩子本身的方式和邏輯去沉浸。

「為什麼不能寫錯字?」當兒子這麼問,舒雲便告訴他,文字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溝通,因此造字有其邏輯與規約,當然她鼓勵孩子在認識字時可以畫出自己的樣子,但要注意很可能沒辦法與他人溝通。

於是她當然也會要求孩子重寫,但那是在她完全看不懂孩子的字時,她會直接說「我無法跟你溝通了」,並請孩子再練習寫成她看得懂的樣子。她給予孩子想像與創造的空間,並有條件讓他知道,寫字必須達到溝通的目的。運用這樣的原則,讓孩子在起始點就能發現「字」的趣味,不會恐懼寫字。

對於剛開始認識字的小孩,得在起始點他們打敗這樣的恐懼,再去拓展通往「閱讀」的路徑。


為孩子量身訂製學習進度

曾有位剛開始帶孩子自學的媽媽,詢問舒雲該如何為小孩安排學習進度?因為特殊生在語文學習上的障礙除了沒辦法記憶文字的學習困難,還必須追趕一般學校的學習進度,這又是另一種壓力。

她告訴那位第一年自學的媽媽,現在三年級的孩子,可能前面一至兩年在學校學習的東西都沒有進到腦袋裡,但現在已經離開學校了,不用再給自己進度上的壓力,反而可以用一年的時間,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再次學習過去的進度,重新紮實練習,會比匆忙追趕進度更有效喔!

透過感官進入閱讀的世界

什麼是適合孩子的方式呢?例如在「閱讀」,梁老師與舒雲都認同,若孩子有讀寫障礙的傾向或者語文能力較弱,也不用勉強他們很快進入閱讀,可以從聽故事開始。

另外,特殊生非常需要透過「感知」去學習。舒雲舉例,如果孩子學一年都沒辦法學好「水」不守的字,那就可以把小孩帶去各種玩水的場域,透過真實接觸水的體驗,去認識那些關於水的字,所以她建議將同部首或相同身體感官的字統整成一個學習單元,帶孩子用身體去感受/閱讀文字。

學校教育重視「讀、寫、聽」,但只限於這些面向的文字閱讀,孩子具體經驗不夠時,還是無法連結文字的抽象概念。舒雲分享有媽媽把《寶可夢圖鑑》當作孩子的識字課本,讓「學習」這件事與孩子喜歡的事物密切連結。


製造美好連結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帶著孩子去「體驗」。不只是語文能力弱的孩子喔,一般都市孩子的多重感官也很需要被刺激!現代孩子可能較缺乏接觸真實世界的經驗,感官貧乏帶來的詞窮,讓很多孩子在寫作時不知道要寫什麼。

許多特殊生反而因為身體感受較為敏感,感官體驗可以成為他們學習上的輔助。如同舒雲從孩子三歲開始,就常帶他去親近大自然,參加務農、登山生態等課程,在大量的感官刺激下,孩子也因此發現自己接觸世界的「窗」在哪裡。例如舒雲的兒子在發掘對於生物的興趣後,也願意媽媽去聽讀自然百科的內容。

梁老師也補充,在閱讀上比較困難的特殊孩子,可以先透過體感(包含:觸/聽/嗅/味覺……)去接觸,也可以運用大量有聲書資源,累積背景知識,等能力跟上後,進入閱讀之後就能有快速的進步。家長/老師也要打開自己的想像空間,認知到五感的體驗都可以是一種閱讀,孩子讀寫能力慢,不代表只能透過基本的管道去學習,所以要盡量接觸多元的形式和方式,找出自己適合的方式後,再來補強不足之處。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家長的心理素質是關鍵。當家長也感受到學習的壓力而去「鞭策」孩子,孩子的壓力增強,挫折加重,讓家長更焦慮,如此就形成負向循環。

來到喜閱樹【閱讀與理解】課的孩子,許多即使沒有學障,但閱讀和書寫的速度就是比別人慢。而當我們和某位家長確認孩子的狀況時,這位媽媽說:「老師沒關係,完成到哪裡算哪裡,讓她慢慢來就好!」於是,就算這位孩子不能完整完成學習任務,我們也可以協助在能力範圍之內,完成快樂完整的學習。而這都是因為家長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孩子撐出自在成長的空間。


這場豐富而溫柔的對談,其實也想要鼓勵可能陷於焦慮的大人們,照顧自己的心靈,並用更放鬆的方式帶孩子一起探索。陪伴語文能力較弱的孩子時,家長與老師可把握以下原則:

  1. 了解孩子的學習/思維取徑。
    學習本就有各種方法,我們必須先了解孩子學習的路徑,依循此徑去進行引導,也在這條路上去為孩子製造美好的連結。
  2. 要有為孩子撐起空間的心理素質。
    體制內的進度是個難題,但我們可以思考:要繼續追趕逼迫孩子嗎?或是以孩子的角度來設計進度,讓他好好理解目前可以掌握到的東西。
  3. 讓孩子透過各種感官體驗去連結知識。
    有效學習不僅限於文字,閱讀可能關乎所有身體感官。請突破我們作為教育/照顧者的框架吧!過程中,我們也將循著自己與孩子的不同,開啟新的世界甚或極限,看見預期以外的風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梁虹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