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跨世代的火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天是公司形象影片拍攝日,身為半個行銷單位的人,不僅要跟拍整天,還得配合導演企劃的腳本入鏡客串,整天馬不停蹄的拍攝,真的是~累~斃~了!


第三次跟這個平均不到三十歲的年輕團隊合作,隨著專案執行即將結束,短時間內也是最後ㄧ次的合作,未來是否有機會合作誰也說不準,雖然只是短暫跟他們合作三次,僅僅三個拍攝工作天,再加上每次開拍前的聚焦討論等,卻是相當愉快的工作經驗,包含這三次拍攝都入鏡的主管,對他們也都讚許有嘉,我看著拍攝現場中他們專業認真的身影,拍攝空檔與我們閒聊互動,當很多職場工作者都面臨世代差異的對立與無法溝通問題時,何其有幸,我們和這群年輕人有愉快的工作氛圍,仔細回想起來,跟他們一起工作中有三個很深的體悟。

這次不僅跟拍還得入鏡當臨演

這次不僅跟拍還得入鏡當臨演

不同世代創造的不該是對立,而是無限可能的火花

打從第一次的拍攝前線上腳本企劃會議,我就感受到他們和我先前合作過團隊有些不同,本以為年輕團隊是否很難理解製造業生態,開會時他們會先問問我是否有什麼想法,這是例行性的禮貌提問,每個團隊都會這樣做,但提問跟傾聽往往是兩回事,而帶領團隊的導演顯然打開耳朵認真傾聽。

之所以確認他認真聽並且理解我的需求,是在第二次開會時,同時也是第一次見面會議,再提出他的企劃前,他先簡單的說了些想法,像是試探性的再次確認我們的需求,然後從中引導我們說更多關於公司的故事,接著不疾不徐的幾個找案例讓我們參考,逐步對焦影片風格、重點等架構,會議開完後沒多久,我們就收到他們的企劃腳本,幾乎完全打中我們的想法。

順從客戶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我並不喜歡那種一味順從,卻沒有站在專業角度提出建議跟客戶互動,任何一個對自己專業有足夠信心的人,是不可能只追隨他人而沒有自己的見解,就好像去超市買東西,由消費者自己選了東西然後自助結帳,方便迅速,所以沒有什麼信任關係的建立,也沒有太多互動,就是單純的買賣,但如果去傳統市場買東西,總會有些攤販推薦你食材,有時候還會教你一兩招烹調密技,相較於超市的便利,傳統市場多了些溫度,有些事情可以藉由科技建立起系統制度,帶給使用者方便,但有些事物就是要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而最基本的互動就是對話,有對話才能建立信任與默契。

和這群年輕人工作相當愉快

和這群年輕人工作相當愉快

這群年輕人從他們的經驗值中,提供給我不同視角的想法,原本存在於我們之間的世代差異,我們就沒有用否定的方式來看待彼此的差異,而是去思考彼此的差異,進而創造出預期外的火花。也是基於這樣的愉快合作,當我們再次攜手合作,很容易就建立默契。雖然只有三次的合作,但我和同事都覺得他們是我們目前合作過最滿意的廠商,甚至超越配合多年(次)的其他同業廠商,他們說,我是他們合作過眾多廠商窗口中,他們團隊票選第一名願意合作的,年輕人連讚美姊姊都很有創意。


每次的對話是為了拉近差異,激盪出火花,而不是塑造對立。


專業讓你有自信,用你的專業征服客戶吧!

前面說過,其實我並不喜歡全然順從客戶的關係,特別是一些具有專業的合作,供應商要能夠提出專業建議是相當重要的,這會讓合作的結果更好,也會減少客戶的時間成本,第一次面對面會議時, 當導演提出要為影片配上旁白時,我不自覺的皺起眉頭,心裡浮現以往的不好經驗,不免先入為主的拒絕他們的提議,在當下導演並沒有跟我爭論,而是進一步的了解我拒絕的原因。

本以為就此告一段落,但當拍攝作品完成時, 導演再次提出旁白建議,一來是經過拍攝相處,雙方的互動與信任建立,二來他用專業的角度來告訴我他的想法,而且他建議可以提供我們樣本,讓我們比較看看有沒有旁白的差異,最後的結果就是我們欣然接受。

事後回想起這溝通過程,導演抓到幾個要點:1.在信任度足夠的情形下,提出建議比較容易讓對方接受,信任是打開溝通大門的鑰匙。 2.導演用不同的方式溝通,更明確的用專業與經驗告訴我們,建議配上旁白的原因,讓我們感受到他的提議是為了要給我們更好的作品。 3.專業背後的自信讓我們願意接受,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信,就不會主動提出比較,如果沒有足夠自信同理客戶,就不會有自信地要我們相信他的提議。

而這些專業和同理都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透過一次次的開會以及拍攝,看到他們在過程中對細節的在意(有時比我們還在意),以及隨時與我們確認,都讓我們感受到是一起工作互相幫忙的夥伴,而不是只有買賣關係的對象。


專業永遠都是自信的基石,更是說服他人的利器。



能夠互補與幫忙的team才能真正的work!

跟拍時除了和導演確認畫面之外,特別喜歡觀察他們團隊的運作,導演是整個team的leader,在拍攝中,我發現攝影師很擅長利用各種不同創意的方式拍攝以及運境,畢竟在工廠現場拍攝,有時候會因為場地關係侷限,但我觀察到他每次都會環視現場,然後就會突發奇想提出一些idea,本來是侷限的空間,反而被他轉化成可用的素材,偶爾他的idea聽來都很天馬行空,但我看著他和導演討論交流後,導演都會放手讓攝影師試試,身為一個領導者,懂得在收放的分寸,才能讓團隊成員更願意提出想法,更願意嘗試。

他們的燈光師更是令我們印象深刻,是個個子嬌小的女孩,看著她快速又專業的打燈調整燈光,還會時不時地注意從螢幕看起來的燈光狀況,沒有人要求她,她自己會主動先跟導演與攝影確認運鏡,然後確保給出最適合拍攝的燈光,最讓我們感到佩服的是,拍攝現場有很多鋼鐵材質製作的產品,打燈很容易反光,以往也遇過燈光師邊打光邊埋怨環境不好,但這位自稱是還是菜鳥的燈光師,卻不厭其煩的穿梭著調整燈光的角度位置,拍攝中也會透過耳麥指示燈光助理最適度的調整,簡直就是最佳幕後人員典範!

燈光師認真的看著畫面中呈現的光影效果是否恰當

燈光師認真的看著畫面中呈現的光影效果是否恰當

她是我們遇過最細心和最會打燈的燈光師,當我們稱讚她很會打燈時,本來總是酷酷工作表情的她,突然露出女孩般的靦腆,點頭謝謝我們得稱讚,頻頻說自己還是菜鳥級的。每次拍攝過程中更換場景時,就會看到他們整個團隊彼此支援,每次看他們現場工作討論如何呈現更好的畫面,就會讓我打從心底佩服這群年輕人,不僅有創意,而且讓我真正感受到teamwork的美好。

結束拍攝時,特地和導演多聊一些,最棒的合作經驗,莫過於彼此間互相信任,彼此都對彼此放心,再次夕陽餘暉下收工,雖然大家都很累,但整天的拍攝工作氛圍相當愉快,這也算是工作中的幸福感吧!

這群年輕人讓我感受到teamwork的美好

這群年輕人讓我感受到teamwork的美好



raw-image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

#跟拍兼臨演也是挺累人的

avatar-img
150會員
392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m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送禮」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只要肯花點心思,其實都能讓送出的這份禮更具意義,要如何送禮,依照我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送禮的對象、送禮的目的或是原因、讓禮物產生連結。
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我的髮型設計師寫文了,寫下這些紀錄不是為了推薦她,只是要留下紀錄,紀錄我在她身上學會的這些事,經過漫長育嬰假又回來的她,依舊讓我在她身上學會三個銷售員該有的精神 :專業讓你突出、口碑效應超出你的想像、持續學習與前進。
前陣子適逢七夕,這個與我資深單身族無關的節日,恰好聽到podcast中談及相親的經驗,就這樣勾起我唯一的相親經驗,那場相親最終以不愉快的方式收尾,如果把相親當作銷售活動,媒人阿姨這個銷售員就完全演繹出如何造就一場失敗的銷售行為。
各種「驚」的一天拉開第六年的序幕,希望各種「驚」之後能迎來六六大順,在這一天也體悟與欣然接受業務兼行銷的身份。
一部只有七集的迷你韓劇「假面女郎」,雖然劇情充斥著血腥、暴力與暗黑,如果太容易入戲的人,還是謹慎考量!但撇除這些負面元素,這齣戲劇中還是可以體會到一些職場生存術。
週六參加了一場新書發表會,遇見一些朋友,認識一些新朋友,然後就會如預期中的在臉書上,看見有人陸續PO文記錄發表會的美好。這幾年我陸續參加過不少場的發表會,曾經擔任過工作人員、主持人以及現場聽眾,如果以銷售角度來看,發表會就像是和一群有購買意願的顧客面對面銷售,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呢?
「送禮」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但只要肯花點心思,其實都能讓送出的這份禮更具意義,要如何送禮,依照我的經驗可以從以下幾點切入:送禮的對象、送禮的目的或是原因、讓禮物產生連結。
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為我的髮型設計師寫文了,寫下這些紀錄不是為了推薦她,只是要留下紀錄,紀錄我在她身上學會的這些事,經過漫長育嬰假又回來的她,依舊讓我在她身上學會三個銷售員該有的精神 :專業讓你突出、口碑效應超出你的想像、持續學習與前進。
前陣子適逢七夕,這個與我資深單身族無關的節日,恰好聽到podcast中談及相親的經驗,就這樣勾起我唯一的相親經驗,那場相親最終以不愉快的方式收尾,如果把相親當作銷售活動,媒人阿姨這個銷售員就完全演繹出如何造就一場失敗的銷售行為。
各種「驚」的一天拉開第六年的序幕,希望各種「驚」之後能迎來六六大順,在這一天也體悟與欣然接受業務兼行銷的身份。
一部只有七集的迷你韓劇「假面女郎」,雖然劇情充斥著血腥、暴力與暗黑,如果太容易入戲的人,還是謹慎考量!但撇除這些負面元素,這齣戲劇中還是可以體會到一些職場生存術。
週六參加了一場新書發表會,遇見一些朋友,認識一些新朋友,然後就會如預期中的在臉書上,看見有人陸續PO文記錄發表會的美好。這幾年我陸續參加過不少場的發表會,曾經擔任過工作人員、主持人以及現場聽眾,如果以銷售角度來看,發表會就像是和一群有購買意願的顧客面對面銷售,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達到銷售的目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怎麼有辦法找到這麼多不一樣個性與背景的人呀?" "這些人都好棒可是都好怪,你怎麼有辦法管好我們,而且還讓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呀?" "我前公司團隊內沒幾個人,就每天鬥個不停,為什麼這邊的人都不但不鬥還這麼友善呀? 慧姐的三個問題連珠般的丟出,我一時之間真的不曉得如何回答她,因為我運氣好! XD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年輕的工程師是公司裡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我們部門幾乎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一直認為他們有很大的熱情和動力。   其實主管和我們加一加只有6、7個人左右,而每位工程師都很尊重我,我才進來公司二個月他們就稱我為姐,原因是第一、我年紀比較年長,第二、他們認為我的經驗比他們多。   其實我也需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這篇是和客人的聊天記事,按摩總是有很長的時間跟客人聊天,如果客人沒睡覺的話。 我沒有很喜歡和客人說,你身體這有毛病那有毛病的,這年代了,誰沒點文明病在身上。 很長時間我很喜歡跟客人聊她們工作的內容,我對很多不同的工作內容是好奇的,我的神奇的知識儲備都是這樣聊天聊來的。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是怎麼有辦法找到這麼多不一樣個性與背景的人呀?" "這些人都好棒可是都好怪,你怎麼有辦法管好我們,而且還讓我們相處得很愉快呀?" "我前公司團隊內沒幾個人,就每天鬥個不停,為什麼這邊的人都不但不鬥還這麼友善呀? 慧姐的三個問題連珠般的丟出,我一時之間真的不曉得如何回答她,因為我運氣好! XD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年輕的工程師是公司裡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我們部門幾乎都是20幾歲的年輕人,我一直認為他們有很大的熱情和動力。   其實主管和我們加一加只有6、7個人左右,而每位工程師都很尊重我,我才進來公司二個月他們就稱我為姐,原因是第一、我年紀比較年長,第二、他們認為我的經驗比他們多。   其實我也需要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場關於「世代合作、青銀共事」的講座,並從參加者Star哥那裡獲得內容總結。主要觀點包括:傳產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缺工,年輕人不願轉正職;打破對中高齡員工的刻板印象,溝通能力和工作熱情與年齡無關;強調世代合作的重要性,建議職務再設計讓輕齡者和熟齡者各自發揮優勢。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這篇是和客人的聊天記事,按摩總是有很長的時間跟客人聊天,如果客人沒睡覺的話。 我沒有很喜歡和客人說,你身體這有毛病那有毛病的,這年代了,誰沒點文明病在身上。 很長時間我很喜歡跟客人聊她們工作的內容,我對很多不同的工作內容是好奇的,我的神奇的知識儲備都是這樣聊天聊來的。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大家隨著在公司的年資越來越久, 和公司的發展之下, 都會開始帶新人。 有一次老闆叫我到會議室約談,原本想說有好康。 因為之前的幾次,不是發project 獎金,不然就是發餐券等 沒想要這一次要我帶五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