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長輩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是一個蠻容易受影響的人

尤其是我很重視跟欣賞的人對我的評價與建議

也許有好有壞吧!

我在長輩的面前也比較拘束與不自在

也不是屬於很會反駁或是表達的人


在這篇所提到的

純粹是我個人的經驗分享

這些長輩們對我的影響

有好的與負面的

我必須說 長輩的經驗的確比我們多

他們的出發點大多是好意

但是他們的經驗不代表我們的經驗

因此還是可以做參考

但是要篩選與過濾

免得還是會受傷或是被誤導


我的人生中有許多寶貴的長輩

他們是我很大的支持

想到他們總浮現一股溫暖

但也有一些長輩

告訴我他們的一些經歷與看法

警戒我不要重蹈覆轍

其實有時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是我會思考

你們的經歷不代表我的經歷

你們在某階段看到的我也不一定是你們想像的那樣

因此你們的建議與評語

不一定是適合我的 或是我需要的


所以

我自己要學習的是

有時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拒絕負面傷害

仍要自己反省思考與改進

好的建議要收藏與改變

負面的就隨風而逝吧!







這裡將分享生活成長、音樂專題、閱讀分享三大主題系列的文章, 歡迎來追蹤或訂閱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回娘家時, 心血來潮想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 坐在自己的琴房裡,還顧著周遭 ,看著我的琴譜櫃, 想起了教我的鋼琴老師們…….. 大約是小四或小五時(先前是上山葉YAMAHA的團體班) 我的第一位正式個別鋼琴啟蒙郭老師 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勵學生的方式 是會讓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文具 算
記得有一次我休假去旅行回來 有人對我說我看起來煥然一新;整個人發亮! 工作的時候 每隔一段時間,一定會讓自己休假 跳脫抽離日常 單獨去旅行 當了媽媽之後 更覺得重要與必要 不見得是要去遠方或國外 有時甚至好好睡個覺補眠或吃美食就很滿足 休假的時候 我會盡量不看手機 不回訊
以前還沒有當媽媽的時候 覺得媽媽這個角色似乎深具挑戰,甚至想嘗試 直到當了媽媽以後 漸漸發現 這個角色 除了是各種訓練的綜合 也真的是會拓展自己許多的境界! 從懷孕的那刻起 我的生命就開始有了改變 從零開始 一步步學習直到如今 即使睡眠不足 身心狀態也不斷改變中 看見孩子從肚
我想 至少現在的生活 就是我想過的生活吧! 但在這之前確實已經歷過一些煎熬期 有點像階段性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畢竟人生的四季仍不斷持續進行著…… 女兒終於在幼兒園比較適應了 早晨接送回來後 做完例行家事就是我最喜歡的時光 聽著音樂 配合窗外陽光秋高氣爽的天氣 安靜禱告默想 做完簡
我的另一半有時會對我說:『你可以再慢一點…..』 我們的個性很不一樣 我比較像急驚風,他像慢郎中 也許這樣不同的個性互補也蠻好的 我需要他的慢來調和我的快節奏 他可能也需要我的快來增進執行力 後來自己仔細想想 確實自己必須刻意要提醒自己 放慢一點、慢活、深呼吸、放輕鬆點…..
這是段珍貴的時光! 也許是喧鬧之後的沉澱 也許是瞥見路邊的一片落葉 也許是難得一人的放空時光 也許是聽了一首歌的冥想……. 在這喧鬧緊湊忙碌的生活中 這樣的停格或暫停好需要也好重要 即使什麼也不想 即使什麼也不做 也是讓腦袋有更新的機會 有時甚至有一些嶄新的想法 我
昨天回娘家時, 心血來潮想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 坐在自己的琴房裡,還顧著周遭 ,看著我的琴譜櫃, 想起了教我的鋼琴老師們…….. 大約是小四或小五時(先前是上山葉YAMAHA的團體班) 我的第一位正式個別鋼琴啟蒙郭老師 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勵學生的方式 是會讓學生自己選喜歡的文具 算
記得有一次我休假去旅行回來 有人對我說我看起來煥然一新;整個人發亮! 工作的時候 每隔一段時間,一定會讓自己休假 跳脫抽離日常 單獨去旅行 當了媽媽之後 更覺得重要與必要 不見得是要去遠方或國外 有時甚至好好睡個覺補眠或吃美食就很滿足 休假的時候 我會盡量不看手機 不回訊
以前還沒有當媽媽的時候 覺得媽媽這個角色似乎深具挑戰,甚至想嘗試 直到當了媽媽以後 漸漸發現 這個角色 除了是各種訓練的綜合 也真的是會拓展自己許多的境界! 從懷孕的那刻起 我的生命就開始有了改變 從零開始 一步步學習直到如今 即使睡眠不足 身心狀態也不斷改變中 看見孩子從肚
我想 至少現在的生活 就是我想過的生活吧! 但在這之前確實已經歷過一些煎熬期 有點像階段性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畢竟人生的四季仍不斷持續進行著…… 女兒終於在幼兒園比較適應了 早晨接送回來後 做完例行家事就是我最喜歡的時光 聽著音樂 配合窗外陽光秋高氣爽的天氣 安靜禱告默想 做完簡
我的另一半有時會對我說:『你可以再慢一點…..』 我們的個性很不一樣 我比較像急驚風,他像慢郎中 也許這樣不同的個性互補也蠻好的 我需要他的慢來調和我的快節奏 他可能也需要我的快來增進執行力 後來自己仔細想想 確實自己必須刻意要提醒自己 放慢一點、慢活、深呼吸、放輕鬆點…..
這是段珍貴的時光! 也許是喧鬧之後的沉澱 也許是瞥見路邊的一片落葉 也許是難得一人的放空時光 也許是聽了一首歌的冥想……. 在這喧鬧緊湊忙碌的生活中 這樣的停格或暫停好需要也好重要 即使什麼也不想 即使什麼也不做 也是讓腦袋有更新的機會 有時甚至有一些嶄新的想法 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三個貴人(父母、老師、主管)對於自己的正向啟發,描述了成為主管後的感悟和領導一位夥伴的過程。藉由個人經歷,作者在強調穩定輸出的同時,也傳達了給予他人正面影響和鼓勵的重要性。
前言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熟識的熟齡夫妻檔聊天時,所聽到的很少是對另一半的讚美和感謝,相反的,絕大多數都是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數落。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我們做的好事視為理所當然,把別人對我們做的錯事視為罪大惡極,以致念念不忘。這種情形如果只是一個、兩個還可以理解,然而大多數如此,可能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聽到身邊有朋友心情受到影響,來分享一下我一路上的觀察和心路歷程。 身為高敏人的我,從小常常把別人的言語、意見、標準往自己的身上套用,最常見的是他人的批判,某一天這些聲音已經內化成心中對自己的指教。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長輩給我介紹了對象, 他職業跟你一樣,   我把他,當成了你 吵得對方受不了, 就把我封鎖了… (我很能同理對方……對方工作神忙神忙, 我耽誤對方半小時,他就少半小時休息啦,我確實太吵了)   我醒悟了一件事, 這年頭,原來不只感情, 連友情,都需要雙向奔赴。     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三個貴人(父母、老師、主管)對於自己的正向啟發,描述了成為主管後的感悟和領導一位夥伴的過程。藉由個人經歷,作者在強調穩定輸出的同時,也傳達了給予他人正面影響和鼓勵的重要性。
前言 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熟識的熟齡夫妻檔聊天時,所聽到的很少是對另一半的讚美和感謝,相反的,絕大多數都是對另一半的批評和數落。換句話說,我們很容易把別人對我們做的好事視為理所當然,把別人對我們做的錯事視為罪大惡極,以致念念不忘。這種情形如果只是一個、兩個還可以理解,然而大多數如此,可能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最近聽到身邊有朋友心情受到影響,來分享一下我一路上的觀察和心路歷程。 身為高敏人的我,從小常常把別人的言語、意見、標準往自己的身上套用,最常見的是他人的批判,某一天這些聲音已經內化成心中對自己的指教。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專高人的評論者,他們總是在不請自來的情況下,對我們進行指手畫腳、莫名其妙的評論。這些評論並非出於真正的關心,而是一種自我彰顯的方式。在面對這些評論時,我們更需要保持距離,不要受到他們的影響。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會不會太得意忘形?說得太過了嗎?的確,自己有時也在反省,剛剛對長輩好像有些沒大沒小,就算他們不懂,就算我知道,也不代表我可以指教他們,我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當,他們不一定要接納,而這種狀況對應年輕人時,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