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這個】:電影《泳不放棄 (Nyad)》 / 「意志」與「身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看了這個...

這個系列是想要分享我浪費時間吸收網路內容以後的個人心得,這些內容可能是電影、YouTube 影片、FB貼文、隨便Google到的文章。既然都浪費時間了,那就順便創作吧


意志和身體是分開的

《泳不放棄 (Nyad)》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 Netflix 電影,講述一位游泳選手想要挑戰從古巴泳渡至佛羅里達,在年輕時曾失敗過的她,在高齡64歲異想天開想要再次挑戰,於是召集了各領域的專家組成一隻團隊,齊心協力完成這個驚人壯舉。

但我想討論的事情其實和電影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忘記是電影裡哪一段 Nyad 和她夥伴之間的對話,讓我想通了一件事:人的「意志」和「身體」其實是兩個分開的概念。

這種想法很常在各種西洋電影、或日本動漫(像咒術迴戰裡的真人提到他能夠改變靈魂的形狀)裡面聽到,但是自己經歷過低潮,更深入體會人性的精神層次以後,對於這些才有更深一層的領悟。

Nyad 想要泳渡的「意志」是很堅定的,只不過光憑著意志是不夠的,還需要靠「身體」的力量來完成這項壯舉。而當「身體」無法支撐「意志」想完成的目標時,就需要透過訓練先提升「身體」的能力,直到身體強壯到能夠支撐意志想要完成的事情。就像是在電影中,Nyad 需要先花上數個月的時間在泳池中辛苦鍛鍊,才能出海泳渡。

這個想法連結到了一個對我而言很真實、但聽起來可能很玄的故事。


思想也是身體的一部份?

在讀研究所的期間,我覺得自己一開始是在一個不太好的狀態。所謂「不太好」是指在大學期間接觸到某些思想比較消極的朋友,長期和他們相處,導致我感受世界的方式、以及行為模式上也變得有些失敗主義,雖然我有發覺自己變得怪怪的,但也走不太出來那個迴圈。而到了研究所以後,我遇到的指導教授可說是失敗的反義詞,他對於他做的所有事情似乎都很有自信,就算沒有,他通常也可以迅速的找到另一種合理的論述。在和他溝通、合作的時候,他的理由幾乎每一次都聽起來合理到不行,我很常會被他說服。而我在自己想事情的時候,也會試著揣摩他的思考方式和行事作風。

但是有時候即使聽起來合理,我還是做不到。

我可以感受到在我以前狀態很好的時候,可能曾經相信這樣的邏輯是通的,能夠連結到自身生命經驗,並且做出相對應的行動。但是在低潮的時候,身體就是無法相信「這件事情我做得到的」,要讓腦袋再次建立出一個通暢的神經迴路,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可能是數個月、甚至數年。

我覺得「思想」其實可以被理解成是「身體」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的狀況其實和 Nyad 的「身體」無法跟上「意志」的情況,是有點類似的。即使我想要(意志)照著教授的意思去執行,但是我的腦袋(思想)的認知卻沒辦法支撐我跟上那樣子的行為。

所以說,如同 Nyad 為了完成泳渡壯舉去鍛鍊體能一樣,人也能夠透過吸收知識,拓寬自己對世界的認知,讓自己能夠抵達心中想要前往的地方。

都花那麼多時間思考了,就順便寫下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搬回高雄以後,我一直想等到確定畢業以後再來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畢業的時間一直沒辦法確定,所以我也不想先安排其他事情。爸媽在那段期間出國玩了一趟,我也不太想在那樣不確定的狀態下去旅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處在一個不確定什麼事情會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狀態。 而這趟墾丁之旅是在研究所畢業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從抨擊理科太太的輿論中,我看見的反而是台灣有很多人都是用「資格論」在看待事情的,有不少人都是帶著一種「笑死你根本不夠格做這件事,給我下去」的心態對待他人(以及對待自己)。 呂秋遠律師有針對理科太太的行為作出回覆,有些人在呂秋遠律師的貼文下方評論:根據理科太太的邏輯,我多年的育兒經驗也可以開課程了。我
當時博恩和他的夥伴們在台灣開創喜劇產業的時候,即使博恩的許多行為遭受大眾的批評,但我的直覺始終告訴我該抱持著支持的態度。我現在終於慢慢想通了。 但是把同樣的情境搬到台灣來,當博恩在台上說些看似荒謬的言論的時候,為什麼卻有不少人走心,抨擊他不應該這樣說話?我覺得這是信任的問題。
搬回高雄以後,我一直想等到確定畢業以後再來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畢業的時間一直沒辦法確定,所以我也不想先安排其他事情。爸媽在那段期間出國玩了一趟,我也不太想在那樣不確定的狀態下去旅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處在一個不確定什麼事情會發生,但始終沒有發生任何事情的狀態。 而這趟墾丁之旅是在研究所畢業
我是個很沒有耐心的人。以往在創作的時候,不管是透過文字、或是影像,我都很討厭鋪陳,總是想要趕快切入最精華、最有趣、最能展現自己的部分。 會養成這種習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學習創作時,最先接觸到的是攝影這個媒材。攝影創作對我來說有種速度感,拿起相機,憑著直覺去捕捉最美的瞬間,所有故事的細節,就全都鎖在
攝影和冥想沒有兩樣,都是場神聖的自我追尋之旅。拿起相機,雙眼被置入觀景窗內的矩形視野,意識隨著環境的輪廓與光影流動起伏。那值得捕捉的瞬間無法強求。放開束縛,讓鏡頭沿著心流方向遊走時,畫面會自行前來。 捕捉到足夠亙遠、富有重量的意念,生命也會扎實地安頓下來。
從抨擊理科太太的輿論中,我看見的反而是台灣有很多人都是用「資格論」在看待事情的,有不少人都是帶著一種「笑死你根本不夠格做這件事,給我下去」的心態對待他人(以及對待自己)。 呂秋遠律師有針對理科太太的行為作出回覆,有些人在呂秋遠律師的貼文下方評論:根據理科太太的邏輯,我多年的育兒經驗也可以開課程了。我
當時博恩和他的夥伴們在台灣開創喜劇產業的時候,即使博恩的許多行為遭受大眾的批評,但我的直覺始終告訴我該抱持著支持的態度。我現在終於慢慢想通了。 但是把同樣的情境搬到台灣來,當博恩在台上說些看似荒謬的言論的時候,為什麼卻有不少人走心,抨擊他不應該這樣說話?我覺得這是信任的問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真人真事64歲展開人生復活賽游過鯊群挑戰170公里53小時海泳 真人真事就是「眼見為實」!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她所講的或引用的金句名言,都是在苦難中最佳的引路燈塔! 《泳不放棄》,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傳記電影,取材自馬拉松長泳紀錄保持人戴安娜奈德(Diana Nyad)的暢銷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我們去設想那些我們無法辦到的事情,然後去不合時宜地渴望它。就像飛翔一樣,我們就不是那種有翅膀的生物、我們沒有能符合條件的骨骼與肌肉,更不用說羽毛。年老的時候,我們不過就是成為了不適合奔跑的那種生物罷了,沒有什麼阻礙本身就存在,我們的身體能做到一切我們的身體能做到的事情。
Thumbnail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告訴我,你打算怎麼度過這一趟狂野且珍貴的人生。)  主角黛安娜奈德在閱讀完詩人Mary Oliver的詩作後,對自己逐漸平淡的人生感到不滿,想起年
Thumbnail
成就自己與否,不在IQ&EQ高低,在於意志力的強度及深度,每個人生都有太多關卡要過,意志力培養使之強大,才是這場馬拉松,人生賽事的核心。 曾經有位生理男心理女的朋友跟我提到,想要去完成高空彈跳,增強他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較薄弱,讓他內心世界想完成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及親友的反對,常產
Thumbnail
水中療癒,找回自己。 FLOW STATE: Water Contact Dance 課程 那些在南國島嶼上,體驗各種身心靈療癒課程的美好日子。 在分享這篇之前,先分享一段我家人今天傳給我的話:「生命是在不斷調整中,持續前進的過程;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而是轉折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奇蹟課程的心靈成長分享,探討了身體、心靈和特定事件的連結,並提出如何透過個人修煉和正面能量增進心力。同時也討論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存之外的方向。
人類學作品時常給予一種閱讀的愉悅,即便人類學由內或由外的反思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讀起像這般的句子——「我在貝塔尼亞頭一回聽得懂的對話是關於游泳。當時我想知道能否在海裡游泳,他們告訴我可以;當人們看到我游泳,他們告訴我,我是斐索。」——,往往浮現一種嚮往。這些與我們相異的人們向我們展演的人類文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真人真事64歲展開人生復活賽游過鯊群挑戰170公里53小時海泳 真人真事就是「眼見為實」!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她所講的或引用的金句名言,都是在苦難中最佳的引路燈塔! 《泳不放棄》,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傳記電影,取材自馬拉松長泳紀錄保持人戴安娜奈德(Diana Nyad)的暢銷
所以開始想像開始學游泳的時候 練習把自己交給水的浮力,相信它會托著我 回想起正念冥想時老師常說 「把身體重量交給大地」 因為害怕 不安 恐懼的掙扎焦躁 在開始有意識與自己對話後 沉靜了
  我們去設想那些我們無法辦到的事情,然後去不合時宜地渴望它。就像飛翔一樣,我們就不是那種有翅膀的生物、我們沒有能符合條件的骨骼與肌肉,更不用說羽毛。年老的時候,我們不過就是成為了不適合奔跑的那種生物罷了,沒有什麼阻礙本身就存在,我們的身體能做到一切我們的身體能做到的事情。
Thumbnail
“Tell me, what is it you plan to do with your one wild and precious life.” (告訴我,你打算怎麼度過這一趟狂野且珍貴的人生。)  主角黛安娜奈德在閱讀完詩人Mary Oliver的詩作後,對自己逐漸平淡的人生感到不滿,想起年
Thumbnail
成就自己與否,不在IQ&EQ高低,在於意志力的強度及深度,每個人生都有太多關卡要過,意志力培養使之強大,才是這場馬拉松,人生賽事的核心。 曾經有位生理男心理女的朋友跟我提到,想要去完成高空彈跳,增強他的意志力,因為意志力較薄弱,讓他內心世界想完成的夢想,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及親友的反對,常產
Thumbnail
水中療癒,找回自己。 FLOW STATE: Water Contact Dance 課程 那些在南國島嶼上,體驗各種身心靈療癒課程的美好日子。 在分享這篇之前,先分享一段我家人今天傳給我的話:「生命是在不斷調整中,持續前進的過程;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而是轉折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誘惑太多,所以當我們提到需要意志力去做的事,通常會想到的是「抵抗誘惑」。 但是抵抗誘惑,跟它「說不」,只是意志力的其中一種表現。意志力除了有「我要去做」跟「我不去做」的兩種面向,還有第三種力量-「我真正想做」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動力。 《輕鬆駕馭意志力》提到,這些力量,如同肌肉一樣,
Thumbnail
文章內容為奇蹟課程的心靈成長分享,探討了身體、心靈和特定事件的連結,並提出如何透過個人修煉和正面能量增進心力。同時也討論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存之外的方向。
人類學作品時常給予一種閱讀的愉悅,即便人類學由內或由外的反思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讀起像這般的句子——「我在貝塔尼亞頭一回聽得懂的對話是關於游泳。當時我想知道能否在海裡游泳,他們告訴我可以;當人們看到我游泳,他們告訴我,我是斐索。」——,往往浮現一種嚮往。這些與我們相異的人們向我們展演的人類文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