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翻新│跌倒是為了學習怎麼再站起來,離開職場是為了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我時常思及就業問題,除了看到不錯的職缺,考慮著該怎麼做抉擇,另外盤踞腦海的便是對自我的質疑,經過一年的自由生活,再次就業的我究竟能不能回到職場生活?會不會又在同樣的弱點被壓垮擊敗?

  想著想著,就對未來就業後無法避免的挫敗感到排斥與厭惡。

  我也明白,想要獲得什麼就得付出相應的代價,我想要收入就必須付出相對應價值的勞動力與專業,在不久後我必定是要重回職場的,那麼我該如何在狀態上與心態上做好調適,再次迎接職場的挑戰,變成了必須審慎思考的問題。

  這是該回顧過去在職場的自己的時刻,但是心裡湧現了抗拒感。我感覺自己在抗拒回想自己在職場上的失敗和狼狽逃離。

 

  這並不是我的第一次離職,而是第四次。

  對還只是三十初年紀的人而言,這樣的紀錄似乎太多了,而每一次的離職都是一樣的問題:我無法撐起沒有休息或是休息太少的職位。

  在過去的經驗裡,無論是適應環境或是工作上手的速度,我都做得頗不錯,也因此扛在肩上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多,假越休越少,最後再也撐不起疲累的身體與累積起來的壓力。也是因為休息時間太零碎,休息日太少,一旦不用上班就是待在家裡,就算身體不累精神上也想耍廢,就這樣失去了生活品質。這樣的我有辦法再次回到職場嗎?不會重蹈覆轍嗎?

 

  「已經失敗四次的我,還可以再次進入職場嗎?」

 

  有人提議我可以轉換跑道,有人跟我說應該在同樣領域繼續再嘗試看看,而我總覺得無論如何選擇好像都會再次失敗。這樣的恐懼深深根植在心裡,只要一想到未來,焦慮就會被喚醒。尤其在回顧完「離職後的生活翻新」這個專欄第一篇文章時,那時候的我剛脫離工作的桎梏,覺得未來人生一片光明,樂觀寫下「進入一個職場是為了離開它」,卻不知道現在的我會悲觀想著「離開一個職場是為了進入下一個」。

 

  雖然悲觀,雖然擔憂,我卻不認為自己再次面對職場的挑戰時會輸。

  離職的半年來,我在想做的事上遭遇了多少挫折與迷惘,但我都沒有放棄。

  比如我現正面對的減脂挑戰,經歷過將近一個月的摸索與瞎耗,前中期每一天都在面對逐漸攀升的數字,就像每一天都在面對失敗,但是每一次的失敗代表我正在接近正確的那條路,因為我知道這個方法不對,而可以即時轉換試驗另一個方法,現在雖然還在觀察,但體脂開始往理想的方向動了。

  又比如一本我改了又改,最後決定全部重寫的小說,每一天都進展緩慢,內容也逐漸偏離大綱,迷迷糊糊寫著往未知結局前進的故事,「今年內我寫得完嗎?」「這樣寫真的有比以前的版本好嗎?」有時必須整個段落改掉重寫,有時候寫了老半天寫不出完整一段,但我沒有停下,也不想停。

  又像是我在今年嘗試的幾次國內與國外旅行,總是花了非常多時間安排自以為完美的行程,實際跑起來卻卡卡的,或是發現沒有事先看到的活動臨時想去參加,左右為難不知道該如何取捨。在遇到問題時,只有我自己時就要想辦法保持自我的彈性,有旅伴時就要顧慮旅伴的心情,明明旅行有好多麻煩的事,卻總是期待下一次。

  我在這些事情上失敗那麼多次,為什麼面對職場卻那麼害怕?

  不確定究竟是性格中過分樂觀的天真又在發揮影響力,或者這半年來我確實學會了挑戰自我的自信,即使這樣想並沒有削減可能再次在職場失敗的悲觀,我卻感覺到一點心安,在職場上一定是會遇到困難的,但我現在有能力,也有過去失敗的經驗可以調適自己,改變生存策略,找到安然處身的方法。


曾經,在職的我還保有生活的餘裕;如今,那將會是我未來生活的動力。

曾經,在職的我還保有生活的餘裕;如今,那將會是我未來生活的動力。


  最重要的是,我重新撿回了過去捨棄的生活態度。

  我有好多想去的地方,有好多想吃的餐廳,減重減脂計畫還沒有完成,為此我想要好好活著,就算無法活在工作裡,起碼沒有工作的時候也要好好活著,去做在減脂計畫的實驗中找到的,會讓自己開心的運動;或利用安排旅程的經驗,計畫以少少的時間做最舒壓的散心之旅;或投入文字書寫中與未完的故事纏鬥,練習必要的頑固與堅持。

  「離開一個職場是為了進入下一個」也沒有說錯,離開卻不是全無意義。

  離開後我做了什麼、從中獲得了什麼,我又會如何在未來的挑戰中活用這些經驗,才是讓這一年來的「離開」不再是「失敗」的標籤,真正有了意義的關鍵。

  文章寫到這裡,回顧過往失敗的生活似乎也不再那麼可怕。

 

  因為我正在為了下一個階段的挑戰,準備著更好的自己。





✨希望同樣也面臨類似困境的朋友可以獲得些許鼓勵,我想這也是我為此失敗那麼多次的意義。

✨邀請對我有興趣的朋友加入我的沙龍跟我互動;或是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贊助我繼續產出好內容。

✨也可以關注我的噗浪,我會在那裡分享我的日常、讀書與觀影心得,與一些零碎無法寫成正式文章的想法。

您好,歡迎來到STORIA。 小說如人生;人生如小說。我不寫小說的時候,就寫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在最近跟家人聊過我的專業領域未來發展後不久,不經意發現跟話題內容相符,在薪資與距離兩方面也符合我理想的職缺。一時之間,我又陷入了人生兩難:要把握機會再次進入職場呢?還是先把這一年堅持走完呢?
有在追蹤「離職後的生活翻新」的格友,或許已經發現這個專欄已經有一陣子沒有更新。
在兩週前,新買的筆電出了一些狀況不得不送修,也因此,從那週的週五開始我不得不停下原本預定好的寫作計劃,不僅無法做專題的更新,日常中寫作的部分也僅剩手寫日記的活動。
就在這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原本該在上禮拜辦理的離職手續。
就在最近跟家人聊過我的專業領域未來發展後不久,不經意發現跟話題內容相符,在薪資與距離兩方面也符合我理想的職缺。一時之間,我又陷入了人生兩難:要把握機會再次進入職場呢?還是先把這一年堅持走完呢?
有在追蹤「離職後的生活翻新」的格友,或許已經發現這個專欄已經有一陣子沒有更新。
在兩週前,新買的筆電出了一些狀況不得不送修,也因此,從那週的週五開始我不得不停下原本預定好的寫作計劃,不僅無法做專題的更新,日常中寫作的部分也僅剩手寫日記的活動。
就在這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原本該在上禮拜辦理的離職手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離職後的過程中,面臨多次面試與履歷更新的挑戰。包含在求職的初期發現,過去的經驗未必能帶來成功,需重新評估自身履歷與面試技巧。同時,對於未來職涯的探索變得模糊而清晰。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在職涯不確定期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通過專業課程和自我學習來提高競爭力。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離職後的過程中,面臨多次面試與履歷更新的挑戰。包含在求職的初期發現,過去的經驗未必能帶來成功,需重新評估自身履歷與面試技巧。同時,對於未來職涯的探索變得模糊而清晰。這篇文章分享了自己在職涯不確定期的心路歷程,以及如何通過專業課程和自我學習來提高競爭力。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如何選擇是否離職?這篇文章分享我個人職場遭遇與困惑,在初入職場、面臨工作困難與壓力、離職後的焦慮等階段的心情與體悟,也提供建議讓猶豫的人有一些方向。
Thumbnail
轉職對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不論是非自願的離職或是追求更好的職涯,面對未知的挑戰和改變經常讓人感到恐懼與焦慮。此文探討轉職過程中的情感支持、心理準備與社會壓力,並提供實質建議幫助人們在面對轉職的艱難時刻,尋找自己的方向和力量。無論處於何種職位,都需要對未來做好充分的準備,
Thumbnail
三個多月前,我辭職了。離開讓人感到內耗的地方,我充滿對未來的期待。然而此刻我發現,離開只是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新的挑戰和困難也隨之而來。我的計劃執行狀況乏善可陳,需重新審視並持續執行。
Thumbnail
目標回到職場,具體開始行動的這段時間,我經歷了內心懷疑焦慮和不自信,終於確定了方向。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
Thumbnail
職涯旅途上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成長。作者透過分享自身在職涯中的三大職涯挫折,然後透過『跨出舒適圈』、『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為熱愛的領域堅持』,找到目前自在的工作狀態,並走上職涯諮詢助人事業的道路。
Thumbnail
在職場上難免都碰到想要離職的時刻,然而往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該離職,甚至會想要一直待在原公司,畢竟到新的地方還要適應新的環境,難免都會需要不少時間成本 這時候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看自己是真的撐不下去,還是一時碰到撞牆期喔! 第一、在現在的工作是不是可以學到新東西 第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一點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