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想系列文】#14 特殊兒童藝術治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專業聯想:這樣說不對,那樣說也錯,我怎麼說你就是覺得不對!!!

▍撰文者:溫珈瑩臨床心理師


生活中的雙綁理論---雙綁?綁的是什麼?


心理師在諮商中,經常聽到個案受苦於他人的雙綁語言。

簡單來說,就是「你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也不對」


例如:
孩子說要洗澡,照顧者回說「你現在洗澡會吵到家人,一點也不貼心」;
孩子回說那先不洗,照顧者又回說「你居然不現在洗澡,真是骯髒、不愛乾淨」。


以上的舉例就是孩子「做或不做,都會被指責或是貼上負向的標籤(要嘛不貼心、要嘛骯髒)」。


當小時候成長在這樣的環境的時候,孩子無力分辨,所以會產生「我不好」所以我怎麼做都不對,我是不被喜歡的」。


但也有些人心裡面會覺得怪怪的,但是說不清楚怪在哪裡,因此很容易表現出生氣或是失控的樣子,可是因為搞不清楚也說不清楚自己怎麼了,所以外人只會覺得「他怎麼這麼愛生氣」,這個長成成人的孩子可能也會以為自己愛生氣,心裡有很多的委屈和挫折,只是這個「被扭曲」的感覺存在 許久,也成為這個孩子內在的一部分了。

這樣的情形,一部分會反應在人際關係上,當然也包括親密關係,有些部分則會出現在自我的評價、對外的感覺上。


透由諮商歷程來協助辨認、同理這樣的心情,可以漸漸地降低自我認知被扭曲的程度喔!


▍更多溫珈瑩心理師介紹:https://unconscious-counseling.com/menbers/溫珈瑩心理師-2/

▍工作邀請請洽詢官方line@:https://lin.ee/tCQ1qXx

▍如果你也受困於生活中的雙綁困境、或對自己可能有雙綁他人的傾向感到困擾,歡迎預約諮商,一起解除綑綁:https://forms.gle/gokDkG6RQaHSpqdm8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嗨!歡迎光臨潛意心理諮商所 :) 2023年來到尾聲,這一年你過得怎麼樣呢? 歲末年初,似乎是個適合慶祝與重整自己的時刻,讓我們藉由精油香氛、乾燥花圈手作、心靈牌卡探索與療癒自己吧!
「在匆匆的生活裡,空出真實體會自己感受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某部分碎片拼湊了起來」 潛意冬季讀夢團體招募中! 透過夢境了解自己、理解困境、增進潛能、打造自我舒適的生活~ 嗨!
什麼是「好媽媽」? 你心中理想的媽媽是甚麼模樣? 在孕育生命、生產和養育的過程中,爸爸又在哪裡呢?
夢團體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彼此真誠且開放的去接受每種可能性,最後再溫柔地將夢還給夢者,試著在生活脈絡裡連結夢境,找到夢境之於自己的意義。有些反映了近期生活的壓力,有些則挖出潛藏內在的渴望與期待,還有的夢境充滿能量,讓夢者藉由夢境找到信任自己的力量。
藝術創作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在創作過程中達到宣洩情緒、調節自身壓力、促進肌肉發展與手眼協調能力等等,以達到內在療癒與功能治療的效果,也因為藝術治療的特性,相當適合提供給有特殊兒童的家庭,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能快樂學習!
我們總是想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但在嘗試的過程又充滿未知、困惑、驚懼...... 對方會懂嗎? 對方能理解嗎? 對方會因此不喜歡我嗎? 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呢?
嗨!歡迎光臨潛意心理諮商所 :) 2023年來到尾聲,這一年你過得怎麼樣呢? 歲末年初,似乎是個適合慶祝與重整自己的時刻,讓我們藉由精油香氛、乾燥花圈手作、心靈牌卡探索與療癒自己吧!
「在匆匆的生活裡,空出真實體會自己感受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某部分碎片拼湊了起來」 潛意冬季讀夢團體招募中! 透過夢境了解自己、理解困境、增進潛能、打造自我舒適的生活~ 嗨!
什麼是「好媽媽」? 你心中理想的媽媽是甚麼模樣? 在孕育生命、生產和養育的過程中,爸爸又在哪裡呢?
夢團體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彼此真誠且開放的去接受每種可能性,最後再溫柔地將夢還給夢者,試著在生活脈絡裡連結夢境,找到夢境之於自己的意義。有些反映了近期生活的壓力,有些則挖出潛藏內在的渴望與期待,還有的夢境充滿能量,讓夢者藉由夢境找到信任自己的力量。
藝術創作是一種非語言的表達,在創作過程中達到宣洩情緒、調節自身壓力、促進肌肉發展與手眼協調能力等等,以達到內在療癒與功能治療的效果,也因為藝術治療的特性,相當適合提供給有特殊兒童的家庭,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能快樂學習!
我們總是想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但在嘗試的過程又充滿未知、困惑、驚懼...... 對方會懂嗎? 對方能理解嗎? 對方會因此不喜歡我嗎? 對方會不會覺得我很奇怪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臉書社團看到有家長貼文抱怨,孩子洗澡都亂洗,有些身體部位沒洗乾淨,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然故我,看完頗為那位被打罵的孩子感到不捨,幸好,底下有近三百則家長留言,讓人覺得溫暖。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對躁鬱症患者,我非常贊成結婚前先與對方住一陣子。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當初有試婚,就不會走入婚姻。 昨晚睡前,小孩跟先生有很大的衝突。通常在這個時候我不太介入另一半管教小孩,可是我聽到一句「我來幫你刷」像極了變態的言語,後來我聽到爸爸用暴力的方式拿著電動牙刷刷小孩的牙。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在臉書社團看到有家長貼文抱怨,孩子洗澡都亂洗,有些身體部位沒洗乾淨,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然故我,看完頗為那位被打罵的孩子感到不捨,幸好,底下有近三百則家長留言,讓人覺得溫暖。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過去我們認為「家庭」是一個理應充滿和樂歡笑的環境,但後來在許多社會案件中理解家庭失能確實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甚至將來會對社會造成影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不應該把教養當成是不容外人置喙之事,而是應該以長遠的思維來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帶給社會負擔,並且能完全為自己行為負責的獨立人格,我想這才是
「老實說,處理父母的問題,會比處理孩子的問題更加麻煩得多。我們可以 設法改變孩子,卻很難改變孩子的父母。如果父母不肯跟著改變,要讓孩子確 實改過自新,就會非常困難」~你說的話,對孩子是心靈雞湯,還是心靈毒藥?~   作者接觸過很多犯罪的少年,很多時候都是出自於父母管教太多或是忽略的狀態,甚至
Thumbnail
對躁鬱症患者,我非常贊成結婚前先與對方住一陣子。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當初有試婚,就不會走入婚姻。 昨晚睡前,小孩跟先生有很大的衝突。通常在這個時候我不太介入另一半管教小孩,可是我聽到一句「我來幫你刷」像極了變態的言語,後來我聽到爸爸用暴力的方式拿著電動牙刷刷小孩的牙。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