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創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期中部的娃娃車車禍事件,有關兒童與創傷,新聞報導提到,事件中有些孩子沒有哭,擔心可能會有創傷後壓力症狀(PTSD)產生...等。其實,PTSD的影響,也會與創傷事件後,人所獲得的支持和安全感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和成人也不同,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 先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環境- -

創傷事件的壓力常急速凍結在身體,常找不到語言形容,觸碰能有效減緩壓力賀爾蒙,與孩子多些肢體接觸,像抱抱、拍拍孩子,讓孩子放鬆身體,引導孩子感受到「我『現在』是安全的」。

孩子可能也會喜歡待/躲在一些實體空間,像帳篷、大紙箱,都是可提供孩子不受打擾、安全放鬆的空間。


  • 成人的態度也會影響孩子,若大人穩定下來,孩子也會感受到- -

孩子對大人的情緒狀態常常是很敏銳的,當周圍環境和大人對事件反應過於激動、情緒化,也可能會嚇到孩子,如同事件對孩子造成的驚嚇一樣。


  • 尊重與接納孩子的各種感受- -

不刻意挑起相關話題、不否認孩子的各種感覺,不用「事情過去了,沒什麼好怕的了」假裝沒事,而是「那一定很可怕,我們一起試試看,有什麼方式可以陪伴這個害怕」。

也不急著請小朋友畫出來、或進行會勾起孩童潛意識傷痛的行為(除非小朋友主動分享和提及,我們就好好地聆聽,再以孩子懂的語言跟孩子說明或討論)。


  • 運用孩子的語言陪伴孩子的各種感覺- -

遊戲是孩子的語言,英國精神分析師 溫尼考特認為,孩子有時無法清楚表達內心的情緒,原因可能有以下:

孩子身體一時之間接收到過多的感覺、還不明白身體跟內在的連結、抒發內在本能衝動、分辨想像與真實的能力等仍在發展。此時最重要的,是能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並給予孩子「遊戲的機會和空間」,而不是急著釐清或分析事情、解決所有問題。**


若是孩子主動分享對創傷的恐懼和焦慮,怎麼辦?

或是我不確定孩子目前的狀況,怎麼辦?


其實每個當下,都是一個陪伴的可能,除了前面提到的肢體接觸讓孩子放鬆、陪伴也有很多形式,比如:陪孩子讀一本喜歡的故事、陪孩子玩一個喜歡的遊戲、陪孩子公園走一走、陪孩子唱一首歌,都是一種方式。

有些大人提到,單純的陪伴好像並沒有做什麼事,覺得好像空空的,其實,「陪伴」最重要的是與孩子同在,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與大人不同,孩子的認知方式與我們不同,創傷事件後,我們都擔心孩子可能受傷、驚嚇,但直接的去揭開傷口,可能才是最大的傷害。

周圍大人可以做的是好好陪伴、聆聽和守護,給孩子安全空間去表達、消化經驗與感受,且不一定要使用語言,也可以用肢體遊戲、聲音與表情、故事來陪伴孩子。


  • 當孩子出現創傷反應時,請務必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

孩子的創傷經驗與反應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呈現,其實沒有一定時間軸或答案,也不知道究竟會不會出現。若孩子持續出現半夜驚醒、做惡夢、尿床、情緒起伏大...等,請務必尋求心理相關專業人員評估與協助。


創傷來得突然,心理修復是長期緩慢的,孩子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和沈澱這些創傷事件。不管如何,讓孩子感到安全、有掌握感地,一步一步地,陪伴孩子重新修復對世界的信任。

-----------------

**想了解更多安全感相關遊戲,歡迎參考《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一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孩子漸漸長大,周圍的嚮導們,是否也同時需要更新路線?地圖?探索的方式?互動的方式?等等。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我們的上一代,可能難以想像這一代可以網路買衣服、買家電。我們對下一
    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認、壓抑或忽略 //跟自己說說話//- -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我想起工作時碰到的情況: 「我小時候都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所以小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才有用、才會乖啊!」每當聽到有大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我總是先在心裡嘆口氣。 #體罰留下的是長遠的影響 諮商工作經驗中,遇過許多成人習慣用「我沒事」、「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近來許多爆炸性、調查中不確定性的新聞事件,會讓人們覺得恐慌、焦慮。 感到焦慮時,身體感受也很直接,比如覺得頭昏腦脹、想大叫、覺得一團亂,這裡面也常包含許多未整理的念頭、想法,身心就像時速120的車子,高速運轉,難以休息。 身體是我們參與世界互動的媒介,也能從中感受到真實感。感到焦慮、覺得混亂時,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創傷要多久會好?」最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之前看過「勇抱大地」Land這部電影。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
    創造一個接納受傷的復原環境
    當孩子漸漸長大,周圍的嚮導們,是否也同時需要更新路線?地圖?探索的方式?互動的方式?等等。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我們的上一代,可能難以想像這一代可以網路買衣服、買家電。我們對下一
    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否認、壓抑或忽略 //跟自己說說話//- -成為自己的安全基地
    我想起工作時碰到的情況: 「我小時候都被打,現在還不是好好的,所以小孩子不聽話就是要打,打才有用、才會乖啊!」每當聽到有大人提出這樣的意見,我總是先在心裡嘆口氣。 #體罰留下的是長遠的影響 諮商工作經驗中,遇過許多成人習慣用「我沒事」、「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近來許多爆炸性、調查中不確定性的新聞事件,會讓人們覺得恐慌、焦慮。 感到焦慮時,身體感受也很直接,比如覺得頭昏腦脹、想大叫、覺得一團亂,這裡面也常包含許多未整理的念頭、想法,身心就像時速120的車子,高速運轉,難以休息。 身體是我們參與世界互動的媒介,也能從中感受到真實感。感到焦慮、覺得混亂時,
    //創傷復原 - - 心理韌性// 「創傷要多久會好?」最近被問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之前看過「勇抱大地」Land這部電影。 這部片的主角,伊蒂與米格,各自經歷了人生的重大創傷事件
    創造一個接納受傷的復原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我療癒的學員中,發現有不少成年人的童年創傷,是來自於當時的大人們,在事件發生時,只忙著處理問題,而忘記了也要處理孩子們的心情,導致當年的孩子,把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心情帶到成年,成了童年創傷或陰影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學校打架或遭到霸凌…等,老師及家長們,往往都急著將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行為問題,或規矩建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我療癒的學員中,發現有不少成年人的童年創傷,是來自於當時的大人們,在事件發生時,只忙著處理問題,而忘記了也要處理孩子們的心情,導致當年的孩子,把沒有被好好對待的心情帶到成年,成了童年創傷或陰影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學校打架或遭到霸凌…等,老師及家長們,往往都急著將將注意力放在解決行為問題,或規矩建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作者陳志恆以輔導老師的角度探討親子關係,指出父母焦慮、委屈及教養負擔導致孩子受傷。書籍從觀點、改變和學習角度探討如何建立互信關係,讓孩子發展獨立自主。文章觸及家長內在需求,呼籲放手信任孩子。對於教養挑戰,提出思考與改變之路。
    Thumbnail
    你是否曾深夜輾轉反側,思考如何保護孩子免受看不見的傷害? 當精神霸凌悄悄逼近,我們的孩子需要的不僅是避風港,更需要智慧與勇氣去面對。 本文探討如何與孩子並肩作戰,閱讀全文,讓父母的愛與智慧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孩子的世界:如何應對精神霸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遭遇到精神霸凌,無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你的孩子今天真正想告訴你什麼? 在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孩子遭受欺負的跡象往往被忽視,從突然對學校失去興趣到不明原因的物品損壞,孩子這些微妙的變化可能是求助的隱秘訊號。 本文提供幾個不易被察覺的跡象,幫助父母識破孩子心中隱形的傷痛。閱讀全文,讓我們一同為孩子撐起一片更陽光的天空。 識破隱形的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媽媽在公園受傷時,自己的孩子表現出的體貼和關心,並強調了給孩子學習關懷的機會,不應拒絕孩子,而應該鼓勵並幫助孩子好好把握這些機會。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許多人都說過,陪伴小孩長大,也是療癒自己的成長歷程。但這療癒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照顧小孩勞力辛苦不說,心理上孩子也尚未發展出和成人一樣的大腦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