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講座記錄-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課程

(講座主題宣傳照/圖片來源: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臉書)

(講座主題宣傳照/圖片來源:台灣放伴教育協會臉書)

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為何我們需要批判性思考

近年來,網路媒體、新聞近用權以及媒體報導亂象層出不窮。而數位時代的興起,也導致媒體與數位的素養更顯得重要,也是未來世代必備且無可避免的技能。教育部於2023年發布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當中,說明媒體素養的核心願景是「培育知情、負責、利他數位公民」以及一個重要的能力,即批判性思考-而這個批判性思考包含五個元素:近用、分析、創造、反思與行動。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政策,落實以下當前的三個數位課題。

(一)學習辨識假訊息

(二)正確使用短影音

(三)強化網路個資安全

(若對數位時代媒體素養白皮書有想更進一步了解,歡迎到觀看)

也因為要落實當前以上的三個當前的問題,講者也提出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原因在於「從接收資訊的習慣與數位環境改變,都會導致學生或是大人思考面向單一,思辨力不足。」

思辨議題課程架構規劃

(一)產生意義

1.從議題的現象帶入

2.讓孩子產生疑問開始

3.透過生活經驗的現象議題在孩子心中產生意義

(二)多元觀點

1.看見世界多樣性

2.提供多元並陳的文本素材

3.讓孩子看到各種可能性

(三)行動與責任

1.培養公民行動者

2.綜合各種可能性,產出合適行動

3.連同行動,讓孩子意識到行動的「責任」

(四)反饋與調整

1.行動成果的反思調整

2.連結生活,引導未來可能的發展性

變成一堂課程前,如何選擇思辨議題

(一)產生【為什麼】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周遭觀察,找出學生與老師間有興趣的議題

(二)以生活經驗或是現象著手:像是108課綱的19項議題、聯合國SDGs的永續發展都是適合拿來當成議題的。記住,要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而非教完議題。因為擁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未來學生可以自己探索其他的議題。畢竟議題是永遠教不完的。

如何避免議題產生爭議

(一)課程目的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而非灌輸特定想法

(二)接納多元觀點,不斷對話

(三)老師是引導者、共同學習者,不是權威者

找尋參考資料時可以詢問以下問題

由於討論議題時,我們會在網路上搜尋相關二手或是三手資料,此時面對一個複雜議題我們可以問問以下幾個問題,避免產生偏頗的資料。

1.是否可以找到第一手的採訪?

2.是否能呈現多元觀點與價值?

3.是否正確核實的呈現內容?

4.想讓讀者看完得到什麼?

補充資源

1.少年報導者

https://kids.twreporter.org/

2.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

最後,也歡迎大家去追蹤主辦單位的粉絲專業,未來有相關數位媒體資訊課程或是師培也都會在粉專宣傳。

1.放伴教育協會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pangphuann/

2.放伴教育協會官網

https://pangphuann.tw/

(現場講座畫面/圖片來源:作者自行拍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