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與企業之間是合夥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人認為員工與企業之間存在的是雇用關係,員工被雇用來完成某些工作,公司支付薪水。只要員工有依據規定出勤工作,不論公司賺錢或賠錢,都必須依據約定支付薪水給員工。但劉潤認為,所有企業和員工的關係,本質都是合夥關係,他在《底層邏輯》一書中,舉了一個「優先劣後」的基金為例。

假設我們要一起成立一支共同基金,一起經營,我出1000萬元,你出3000萬元。我們說好,如果虧錢,先虧我的1000萬元,萬一1000萬都虧光了,我們可以關閉基金,你可以將3000萬拿回去,避免你的虧損。當然,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也是有相應條件的。就是如果賺錢,我因為承擔所有的風險,我要多分一點。因此,這檔基金8%以內的收益給你,超過8%的收益都歸我。因為你不承擔風險,所以收益是有上限的;我承擔風險,就可以享受風險所帶來的收益。這種類型的共同基金國外有不少,通常是一位具有經驗的基金經理人配上保守的資金方,資金方希望有穩定的收益且不要有風險(如退休基金),經理人則是自己的本金不夠多,產生的投資效益不夠大。這樣的組合,恰好滿足了雙方的需求。這種就是一個「你優先,我劣後」的合夥關係。

透過這個例子,劉潤指出雇用關係本質上也是一種合夥關係,你加入了一家公司,就好像公司與你一起成立的一支共同基金,只不過是你優先,公司劣後。因此即使公司虧損,直到公司關門倒閉的那一天,員工都有薪水領,而老闆則需要承受經營過程中的損失,甚至還會賠進全部身家。在這個關係中,老闆承擔風險與壓力,因此當公司賺錢時,他多得一些也是應該的。

劉潤表示,員工與公司間,有四種不同的利益分配形式,對應員工不同的貢獻程度和風險大小(下圖)。

圖片來源:劉潤《底層邏輯》

圖片來源:劉潤《底層邏輯》

第一種利益分配形式是工資:雇主把員工的時間以薪資的形式買走了,因此當公司虧錢也必須照發薪水,但是賺錢時也不用分給員工,因為員工的時間早就被老闆買斷了。薪資高低是根據所承擔的責任決定的,因此當員工要調漲薪資,就必須要有足夠能力來承擔更大的責任。

第二種利益分配形式是獎金:獎金本質上是不固定且具有彈性的,常見的形式是用來支付員工的超額業績表現。例如公司定的銷售業績目標是200萬元,但員工達到了250萬元的銷售業績,那麼員工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獎金,分掉部分公司的利潤。

第三種利益分配形式是股權:股權有很多形式,比如分配利潤權、選擇權、股票等,但是股權的本質,是支付給公司未來的潛力的。通常新創公司面對的風險高,資金又不充裕,如果公司公司希望找到適當的人才,又不想支付高薪資時,就可以跟這位人才商量,希望人才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拿低一點的薪資、少一點的獎金,但給人才20%的股份,以後公司賺了錢這位人才就可以分錢。

第四種種利益分配形式是價值觀:價值觀,就是為共同的夢想工作,哪怕公司不給薪資,不給獎金,全世界的人都攔著你,你也一定要完成這件事。這時,員工和公司不再是利益共同體,而是命運共同體,同甘共苦,同生共死。這樣說起來似乎很玄,但我看到一些非營利組織或宗教組織,存在大量這種因共同價值觀而緊密結合的例子。

劉潤的觀點指出員工與公司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不同的利益分配形式來體現,例如工資、獎金、股權和價值觀。不同的分配形式對應不同的員工貢獻程度和風險承擔,這種觀點強調了公司與員工之間的互相依賴和共同成長。

avatar-img
19會員
4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談到了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差別。 首先是知識,他認為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知識是是確定的,不需要你透過自己去驗證後,才恍然大悟理解。而學習知識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記憶」,分門別類地把知識存放在大腦的某個「抽屜」中。因此,知識可以透過學習獲得,為了應付變動的時代,
人脈是什麼?有人說是認識的人多寡,有些人說人數多少不是重點,有沒有認識大咖才是重點。在《底層邏輯》一書中,作者劉潤則是認為: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因此,人脈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他反對一天到晚在外面吃飯應酬,這種想方設法,希望有一天對方可以幫到自己的人脈養成方式。 劉潤認為,如果
我第一次看到「顆粒度granularity」這個名詞時,有點搞不清楚它的意思,這是大陸那邊書籍直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後來才知道顆粒度是指具體的詳細和清晰程度。有點像是銀幕的解析度一樣,解析度越高顆粒越小,而低解析度代表顆粒較大。而劉潤則是在《底層邏輯》一書中,用時間顆粒度來了解每個人的專業化程度。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找出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採用系統思考,可以讓我們以「全局」觀來看事情,而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偏頗視角,進而影響判斷。劉潤在他的「底層邏輯」中,曾提出一個商業模式的案例用來說明系統思考,我認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什麼是系統思考。 在過去,如果我們計劃開一家餐廳,希望提供辦公
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是指工作不是為了錢,但你身邊錢完全夠用的狀態。要達成這樣的狀態,需要資產產生的錢等於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這裡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被動收入,另一個則是日常開支。首先,你要有能力可以去創造被動收入。 而談到被動收入,就要談到「複利」的概念,簡單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提到四句話建立基本的邏輯素養的觀念,我覺得蠻有意思的。近期電視節目上常常有許多名嘴針對時事來進行評論,但往往仔細一聽,存在著許多不合邏輯的推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預設立場,透過劉潤的這四句話,也許可以幫忙破解這些不合邏輯的論述。 證有不證無:要證明一件事情有很容易,但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談到了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差別。 首先是知識,他認為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知識是是確定的,不需要你透過自己去驗證後,才恍然大悟理解。而學習知識的方法主要是透過「記憶」,分門別類地把知識存放在大腦的某個「抽屜」中。因此,知識可以透過學習獲得,為了應付變動的時代,
人脈是什麼?有人說是認識的人多寡,有些人說人數多少不是重點,有沒有認識大咖才是重點。在《底層邏輯》一書中,作者劉潤則是認為:你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就會認識什麼樣的人。因此,人脈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他反對一天到晚在外面吃飯應酬,這種想方設法,希望有一天對方可以幫到自己的人脈養成方式。 劉潤認為,如果
我第一次看到「顆粒度granularity」這個名詞時,有點搞不清楚它的意思,這是大陸那邊書籍直接從英文翻譯過來的,後來才知道顆粒度是指具體的詳細和清晰程度。有點像是銀幕的解析度一樣,解析度越高顆粒越小,而低解析度代表顆粒較大。而劉潤則是在《底層邏輯》一書中,用時間顆粒度來了解每個人的專業化程度。
所謂系統思考,就是找出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採用系統思考,可以讓我們以「全局」觀來看事情,而不會陷入「見樹不見林」的偏頗視角,進而影響判斷。劉潤在他的「底層邏輯」中,曾提出一個商業模式的案例用來說明系統思考,我認為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了解什麼是系統思考。 在過去,如果我們計劃開一家餐廳,希望提供辦公
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是指工作不是為了錢,但你身邊錢完全夠用的狀態。要達成這樣的狀態,需要資產產生的錢等於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這裡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被動收入,另一個則是日常開支。首先,你要有能力可以去創造被動收入。 而談到被動收入,就要談到「複利」的概念,簡單
在劉潤的《底層邏輯》一書中,他提到四句話建立基本的邏輯素養的觀念,我覺得蠻有意思的。近期電視節目上常常有許多名嘴針對時事來進行評論,但往往仔細一聽,存在著許多不合邏輯的推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預設立場,透過劉潤的這四句話,也許可以幫忙破解這些不合邏輯的論述。 證有不證無:要證明一件事情有很容易,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企業型態 (以業主權利義務做區分) 1.獨資企業:係由一人投資,一人主持經營的企業,是企業組織中最簡單的組織方式 2.合夥企業:係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在法律上各合夥人共同負無限責任
Thumbnail
投資實體或是財團法人設立的宗旨就是創造股東的利益。而受僱於這框架裡頭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指標; 就是盡力達成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Maximis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近半個世紀發展出的諸多商業有關學術理論不勝枚舉,五花八門,對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其深度的影響。可是;諸
Thumbnail
金融機構發放的股利,和退休員工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金融機構的退休員工,要靠發放的股利過日子。 像合庫金每年股利都發1元左右,就是這個原因。   2023年,合庫金發放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0.5元,正好1元。   我曾經遇到位合庫金退休員工。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了當員工感到不滿時,他們應該『選擇爭取』還是『妥協』的問題。從賽局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策略選擇,並提出了合作賽局的解決方案。這篇文章針對職場環境中的問題,提供了理性和實用的思考框架。
Thumbnail
財會和業務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會計部門負責記錄和管理企業的財務資訊,而業務部門則負責創造收入和利潤。財會優先和業務優先是兩種不同的管理理念。 財會優先 財會優先的理念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應以財務指標為導向,以確保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在這種理念下,企業會計部門的權力較大,在決策過程中扮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ROE(股通權益報酬)越高,代表公司替我們投資股票的錢,再賺錢的效果越佳,從1975年以來(見圖),美國前500大公司為投資人賺錢的效果,最低都達到10%,最高可以達到22%,這是什麼概念?大家想想自己,你現在銀行的錢假設有100萬,如果完全不投資,僅僅靠工作收入,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每年能存有20萬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勞資關係中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和雙方的權利義務。勞動契約屬於雙務契約,勞工提供勞務以獲得工資,同時僱主則有支付工資的義務。當勞工依法請假免除出勤義務,該請假時段未提供勞務,確可能無法請求工資(視假別而定),但請假並不會影響其他「已工作」的時段,既然已完成勞務給付義務,自然有該時段工資請求權。
Thumbnail
企業型態 (以業主權利義務做區分) 1.獨資企業:係由一人投資,一人主持經營的企業,是企業組織中最簡單的組織方式 2.合夥企業:係由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在法律上各合夥人共同負無限責任
Thumbnail
投資實體或是財團法人設立的宗旨就是創造股東的利益。而受僱於這框架裡頭的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指標; 就是盡力達成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Maximise Shareholders' Interests。 近半個世紀發展出的諸多商業有關學術理論不勝枚舉,五花八門,對現代經濟的蓬勃發展有其深度的影響。可是;諸
Thumbnail
金融機構發放的股利,和退休員工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金融機構的退休員工,要靠發放的股利過日子。 像合庫金每年股利都發1元左右,就是這個原因。   2023年,合庫金發放現金股利0.5元,股票股利0.5元,正好1元。   我曾經遇到位合庫金退休員工。
  第三個層次則是系統性思維。當你以一種固定的操作規則來進行股票交易時,你的「盈與虧」並不是簡單地、1:1地對應到漲跌,而是「唯有你容忍自己承受這樣的虧損時,你才有機會拿到那樣的利潤」以及「如果你打算拿這樣的利潤,你必須相應地承受那樣的虧損」。
Thumbnail
本文章深入探討了當員工感到不滿時,他們應該『選擇爭取』還是『妥協』的問題。從賽局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員工和公司之間的策略選擇,並提出了合作賽局的解決方案。這篇文章針對職場環境中的問題,提供了理性和實用的思考框架。
Thumbnail
財會和業務是企業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會計部門負責記錄和管理企業的財務資訊,而業務部門則負責創造收入和利潤。財會優先和業務優先是兩種不同的管理理念。 財會優先 財會優先的理念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應以財務指標為導向,以確保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在這種理念下,企業會計部門的權力較大,在決策過程中扮演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在職場上,同事是資源的競爭者,而長官則是資源的分配者。此外,文章還探討了人性的幾個現象及看法,如不對人性抱有太高期待、當別人對你太好時要小心等。最後邀請讀者進一步探索作者的其他文章,分享互動的方式。整髒的內容充滿了關於如何應對職場及人性的智慧。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ROE(股通權益報酬)越高,代表公司替我們投資股票的錢,再賺錢的效果越佳,從1975年以來(見圖),美國前500大公司為投資人賺錢的效果,最低都達到10%,最高可以達到22%,這是什麼概念?大家想想自己,你現在銀行的錢假設有100萬,如果完全不投資,僅僅靠工作收入,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每年能存有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