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合論 (第七.往生門) ‧ 袁宏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十


西方合論 總目:

. (附 蕅益大師評點西方合論序 及 袁中郎傳)
. 第一剎土門 . 第二緣起門 . 第三部類門 . 第四教相門
. 第五理諦門 . 第六稱性門 . 第七往生門 . 第八見網門
. 第九修持門 . 第十釋異門


***

西方合論
第七、往生門

夫究竟涅槃。唯除如來。二乘破有執空。假名寂滅。菩薩發真無漏。分破無明。何況劣根淺解。大海一滴。輒逞狂慧。斷無後有。以恣情為遊戲。以修行為纏縛。自殺殺他。何異酖毒。

如佛在時。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謂得阿羅漢。不復求進。命欲盡時。見有四禪中陰相現。便生邪見。謂無涅槃。佛為欺我。惡邪生故。失四禪中陰。便現阿鼻泥犁中陰相。命終。卽生阿鼻地獄。此等猶是坐禪持戒。一念妄證。遂沈黑獄。而今禪人得少為足。蕩心逸軌。其惡報又不知當如何也。

古人云。不生淨土。何土可生。三祇途遠。入餘門者。多有退墮。是以古今聖流。皆主張此一門。今略示六種。以定指南。

. 一 菩薩生人中者。
. 二 菩薩生兜率天者。
. 三 菩薩生長壽天者。
. 四 菩薩生界外者。
. 五 菩薩初發心時。生如來家者。
. 六 菩薩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衆生者。

一、菩薩生人中者

如般若經云。有菩薩人中命終。還生人中者。除阿毗跋致。是菩薩根鈍。不能疾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諸陀羅尼門。三昧門。不能疾現在前。夫人中火宅。百苦相纏。唯大菩薩處之。則無染累。如鵝入水。水不令溼。若諸小菩薩。非深種善根。尺進丈退。何由得諸三昧。

如舍利弗。于六十劫行菩薩道。欲渡布施河時。有乞人來乞其眼。舍利弗出一眼與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嚊之。唾而棄地。又以腳蹋。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難可度也。不如自調。早脫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薩道退迴小乘。

又如飛行仙人。以王夫人手觸。神通頓失。迦文往因。以歡喜丸媚藥。暱就淫女。賢聖猶爾。何況初心。豈若一念阿彌。三昧疾現。寄質蓮邦。永離貪欲者哉。

論曰。菩薩以不見現在佛。故心鈍。卽知菩薩常當近佛。以近佛根利。疾得般若故。

二、菩薩生兜率天者

為一生補處菩薩。皆生兜率。欲隨菩薩下生者。亦生彼處。

十疑論曰。兜率天宮是欲界。退位者多。又有女人。長諸天愛欲。天女微妙。諸天耽玩。自不能捨。不如阿彌淨土。純一大乘清淨良伴。煩惱惡業。畢竟不起。遂致無生之位。

如師子覺菩薩生彼。為受天樂。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諸小菩薩尚著五欲。何況凡夫。

又彌勒上生經。得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是則兜率內院。尚不求生。何況欲界諸天。妙欲之藪。豈有需飲而入焦石之鄉。避溺而沈大海之底者哉。

三、菩薩生長壽等天者

智度論曰。菩薩無方便入初禪。乃至行六波羅蜜無方便者。入初禪時。不念衆生。住時起時。不念衆生。但著禪味。不能與初禪和合行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慈悲心薄故。功德薄少。為初禪果報所牽。生長壽天。

長壽天者。非有想非無想處。壽八萬大劫。或有人言一切無色定。通名長壽天。以無形不可化故。不任得道。常是凡夫處故。或說無想天名為長壽。亦不任得道故。或說從初禪至第四禪。除淨居天。皆名長壽。以著味邪見。善心難生故。

如經中說。佛問比丘。甲頭土多。地上土多。諸比丘言。地上甚多。不可為喻。佛言。天上命終。還生人中者。如甲頭土。墮地獄者。如地土。何以故。以本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於禪中集諸福德。方得還生人中。聞佛法故。若是最初發心求生淨土。卽常得聞法。直至不退。豈有如是等過。

四、菩薩生三界外者

有二種。

  • 一 二乘三種菩薩。折伏現行煩惱。捨分段而生界外。悲智狹劣。于嚴土利他。不生喜樂。為如來所呵。若不迴心行六度等行。畢竟不入大乘智海。
  • 二 法身菩薩。如般若經。佛告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遊戲神通。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至到處。無有聲聞辟支。乃至無二乘之名。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所至到處。其壽無量。

釋曰。菩薩有二種。一者生身菩薩。二者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斷結使。得六神通。生身菩薩不斷結使。或離欲。得五神通。得六神通者。不生三界。所至世界。皆一乘清淨。壽無量阿僧祇劫。菩薩生彼。為樂集諸佛功德故。當知菩薩具六神通。方得生彼。甚為希有。凡夫往生者。以佛力故。又則念力不可思議。以念念中具六神通故。

五、菩薩初發心時

生如來家者。為上上根人。頓示本智。初心創發。十住位上。卽與佛同。如華嚴經。有一類菩薩。經百千億那由他劫。行六波羅蜜。不生佛家。猶是假名菩薩。以雖見佛性。未彰智業。

長者決疑論云。初發心住。明以從禪定顯得根本空智慧門。無明始謝。智慧始明。初生如來智慧之家。名住佛所住。故得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門法門。以此見道。無古今中邊等見。經歷五位。鍊磨習氣。增長慈悲。名為修道。

故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方可修道。如善財南行。求諸勝友。皆云。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不云增長佛道。為根本智以定顯得。無作無修。但學菩薩行。根本智自明自顯。若不得正覺之體。諸行並是無常。皆是人天有生死業報也。

又云。經此現生一生發心相應時。得以正智。于分段身觀行心成。兼修善業。來生入變易身。以今生分段之身。是過去作業。今身以智修觀行業。來生得神通變化生也。

如十善業尚生天上。得業報神通。如龍大力鬼尚以無明惡業。猶有神通。何況道眼開敷。慈善根力。使智神用。一生作意。而于來世不獲大用神通者也。

宗鏡錄曰。初心成佛者。非謂不具諸功德。如經說普莊嚴童子。一生得聞善熏習。二生成其解行。三生得入果海。同一緣起。而此三生。只在一念。猶如遠行。到在初步。然此初步之到。非謂無於後步。明此童子得入果海。非不久植善根。

 : 旣久修始得。云何言一念得耶。
 : 言久修善根者。卽在三乘教攝。從三乘入一乘。卽是一念始修足故。

經云。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譬衆川入海。纔入一滴。卽稱周大海。無始無終。若餘百川。水之極深。不及入大海之一滴。卽同三乘中修多劫。不及一乘之一念。又此時劫不定。或一念卽無量劫。如十玄門。時處無礙。

又大乘明一念成佛有二

  • 一者 會緣以入實。性無多少。故明一念成佛。
  • 二者 行行纔滿。取最後念。名為一念成佛。如人遠行。以後步為到。

若一乘明一念成佛者。如大乘取後一念成佛。卽入一乘。以後卽初。初念卽是成。何故。以因果相卽。同時相應故。

然一念成者。卽與佛同位。未具究竟故。復有淺深之殊。如人始出門。及以久遊行他土。雖同在空中。而遠近有別。是故十信十住等五位。各各言成佛。而復辨其淺深。此中須善思之。

若二大士言。卽知禪門悟達之士。不得廢一切行。銷磨無始結習也。夫居此濁惡。進一退萬。若不近佛。垢膩交集。行何由成。

如善財初發心悟道時。德雲比丘教以憶念一切諸佛法門。及入彌勒閣後。普賢菩薩為發十大願王。導生極樂。此是一切如來入道榜樣。

華嚴所說一真法界門。不同餘教有權有實。是經不信。卽真闡提。雖使釋迦讚歎。普賢勸進。彌勒作證。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六、菩薩三祇行滿

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衆生者。菩薩功德成滿。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眾生。

起信論曰。證發心菩薩。于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供養諸佛。請轉法輪。唯為開導利益衆生。不依文字。或示超地。速成正覺。為怯弱衆生故。或說我于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為怠慢衆生故。而實菩薩種性根等。發心則等。所證亦等。無有超過之法。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

如智度論言。釋迦世尊。從過去釋迦文佛。至尸棄佛。為初阿僧祇。從尸棄佛。至然燈佛授記時。為二阿僧祇。從然燈佛。至毗婆尸佛。為三阿僧祇。婆沙論。敘三阿僧祇劫修六度行。百劫種相好因。然後獲五分法身。唯識。謂地前歷一僧祇。初地滿二僧祇。八地至等覺是三僧祇。然後獲究竟法身。

難曰 : 長者合論。皆云。不離一念。歷阿僧祇。何得執定永劫。乘第一義。
答曰 : 長者但言三祇本空。時體不可得。非是無時。如人眼耳鼻舌身現在。說六根本無。不是廢卻六根言無也。譬如小兒見水中月。心生愛著。欲取而不可得。智者教言。是可眼見。不可手捉。但破可取。不破可見。

諸佛菩薩三世行業亦然。雖一切不可得。而非是無行。且如龍樹馬鳴二大菩薩。皆是禪門傳衣之祖。豈肯自誑誑他。誤賺後來。當知生死事大。非是一知半行所能跳出。

智度論曰。有菩薩利根心堅。未發心前。久來集諸無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聞是大乘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卽時行六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鞞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無量福德。利根心堅。從佛聞法故。譬如遠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乃到。乘馬者。差速。乘神通者。發意頃便到。如是不得言發意間。云何得到。神通相爾。不應生疑。菩薩亦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卽入菩薩位。

有菩薩初發意。初雖心好。後雜諸惡。時時生念。我求佛道。以諸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無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緣薄。而復鈍根。心不堅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發心漸漸行六波羅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乘馬者。必有所到。第三乘神通者如上說。是知漸修頓證。各各不同。菩薩欲取佛位。無驟至者。

故先德云。雖齊佛覺。未逮極果。非為究竟。是故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俟忍力堅固。入世利生。方為究竟佛果故。


>> 續下一頁 : 西方合論 第八見網門

【附】蕅益大師評點 西方合論序袁中郎(袁宏道)傳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 夫一切賢聖。稱心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剎那中。行滿三祇。或恆河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迹。辨地位之分齊。淚日風華。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今約大乘諸行總入一行。略示五門。一信心行。二止觀行。三六度行。四悲願行。五稱法行。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卽是佛。心卽我身。 夫卽性卽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礙。遮表之詮互用。言無者。如水月鏡華。不同龜毛兔角。言有者。似風起雲行。不同金堅石礙。是故若滯名著相。卽有漏凡夫。若撥果排因。卽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賢。誓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之加瘡。道有道無。類紅鑪之點雪。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器盡空除。緣亡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真如。一器也。稱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謂玉屑珊瑚無上妙藥。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藥貴。便溺卽是醍醐。異證同方。故先德約教。或一或多。名相雖別。理趣是同。
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經中或偶一拈題。或因緣舉出者。不可勝載。唯念佛一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類金星之晃沙磧。映日卽明。故知法門殊勝。未有逾此一門者也。今約諸經。但言西方大事者。一概收入。分經緯二義。說文曰。織有經。集絲為之。經常而緯變。
卽念而淨。淨非是無。卽淨而念。念非是有。~ 一切修行法門。言空卽斷。言有卽常。未為究竟。唯此念佛三昧。卽念而淨。淨非是無。卽淨而念。念非是有。達淨無依。卽是念體。了念本離。卽是淨用。是故非淨外有念能念于淨。若淨外有念。念卽有所。所非淨故。非念外有淨能入諸念。若念外有淨。淨卽有二。二非淨故。
一衆生念阿彌。一阿彌現。衆衆生念阿彌。衆阿彌現。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十 夫滯相迷心。有為過出。著空破有。莽蕩禍生。達摩為救執相之者。說罪福之皆虛。永明為破狂慧之徒。言萬善之總是。滅火者水。水過即有沈溺之災。生物者日。日盛翻為枯焦之本。如來教法。亦復如是。
念佛是一心法門。心外無諸行故。 夫一切賢聖。稱心而行。法性無邊。行海叵量。是故或一剎那中。行滿三祇。或恆河沙劫。未成一念。飛空鳥迹。辨地位之分齊。淚日風華。明過現之影像。無脛而走。舍阿彌以何之。不疾而速。識西方之非遠。今約大乘諸行總入一行。略示五門。一信心行。二止觀行。三六度行。四悲願行。五稱法行。
以心見佛。以心作佛。心卽是佛。心卽我身。 夫卽性卽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門不礙。遮表之詮互用。言無者。如水月鏡華。不同龜毛兔角。言有者。似風起雲行。不同金堅石礙。是故若滯名著相。卽有漏凡夫。若撥果排因。卽空見外道。夢中佛國。咸願往生。泡影聖賢。誓同瞻仰。說真說相。似完膚之加瘡。道有道無。類紅鑪之點雪。
夫一大藏教。如器銜空。空無相體。器有方圓。器盡空除。緣亡教滅。是故隨緣普應。則涅槃真如。一器也。稱智自在。則名相專持。一空也。藥無定方。定方以病。豈謂玉屑珊瑚無上妙藥。概以治四百四病哉。夫病除藥貴。便溺卽是醍醐。異證同方。故先德約教。或一或多。名相雖別。理趣是同。
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夫如來說教。廣有多門。經中或偶一拈題。或因緣舉出者。不可勝載。唯念佛一門。頻形讚歎。如高巒之峙平原。躍空而出。類金星之晃沙磧。映日卽明。故知法門殊勝。未有逾此一門者也。今約諸經。但言西方大事者。一概收入。分經緯二義。說文曰。織有經。集絲為之。經常而緯變。
卽念而淨。淨非是無。卽淨而念。念非是有。~ 一切修行法門。言空卽斷。言有卽常。未為究竟。唯此念佛三昧。卽念而淨。淨非是無。卽淨而念。念非是有。達淨無依。卽是念體。了念本離。卽是淨用。是故非淨外有念能念于淨。若淨外有念。念卽有所。所非淨故。非念外有淨能入諸念。若念外有淨。淨卽有二。二非淨故。
一衆生念阿彌。一阿彌現。衆衆生念阿彌。衆阿彌現。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十 夫滯相迷心。有為過出。著空破有。莽蕩禍生。達摩為救執相之者。說罪福之皆虛。永明為破狂慧之徒。言萬善之總是。滅火者水。水過即有沈溺之災。生物者日。日盛翻為枯焦之本。如來教法。亦復如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若能虔誠修持 藥師佛法門,可得延壽安康,平安吉祥,遣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極其殊勝;臨命終時,憶念 藥師佛功德,能得 藥師佛等八大菩薩接引往生西方。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蒙本尊功德力,超薦拔度往生善趣及諸佛剎土;陽世行者功德無量、福壽康寧,殊勝利益不可思議。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都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那是一個無有諸苦但受諸樂之處。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浄土,一切隨心滿願,極其勝妙。人壽有限,一定要與佛法相應互動,勤修淨土四因,臨命定能往生極樂淨土。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若能虔誠修持 藥師佛法門,可得延壽安康,平安吉祥,遣除修行路上重重障礙,極其殊勝;臨命終時,憶念 藥師佛功德,能得 藥師佛等八大菩薩接引往生西方。為先亡祖先、冤親債主、無緣水兒、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蒙本尊功德力,超薦拔度往生善趣及諸佛剎土;陽世行者功德無量、福壽康寧,殊勝利益不可思議。
Thumbnail
學佛修行的人都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那是一個無有諸苦但受諸樂之處。西方極樂淨土,國土無量、眷屬無量,壽命福報亦無量,乃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成就的殊勝淨土。只要具足信、願、行,當生必能往生極樂浄土,一切隨心滿願,極其勝妙。人壽有限,一定要與佛法相應互動,勤修淨土四因,臨命定能往生極樂淨土。
Thumbnail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要件, 當修三福。觀音山 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生死乃輪迴定律,只要沒有超脫三界,那麼靈識必定在六道之中投胎流浪,而多生累劫來無數次的轉生,我們不知已經有過多少的父母、親人了。《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超薦蓮位開放登記中。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對治邪見最好的方法就是請佛住世。《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於諸經中一句一頌為人解說,功德善根尚無限量,何況勸請如來轉大法輪,久住于世,莫般涅槃。」憑藉勸請的因緣,此後佛陀轉法輪以及眾生因了知法理而行持的一切善法,都有我們的一分正因,所以請轉法輪的功德非常大,能迅速積累資糧。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觀音山法脈傳承祖師—金剛持 究給企千法王在示寂前,曾預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門已為祂打開」。然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土,凡夫何以能得往生?觀音山另一位偉大傳承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修持《頗瓦法》往生淨土,兩位祖師可謂離我們最近的兩尊佛,皆示現修持金剛乘教法而即身成就,而金剛密乘修學核心來自依止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