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17個練習,帶領你重新愛回自己❤️
作者在原生家庭、事業、健康,都曾經歷艱難時刻,念完博士後卻長期失業,他熟知古人卻對自己很陌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鬱鬱寡歡、憤世嫉俗?為何會和父親十八年不說話?為何會輕易放棄、不得志?為何會未老先衰,長期失眠服藥?靠著三大工具:薩提爾模式、當下力量與自由書寫,他尋回了自己,並重啟了人生。他寫下自己的經歷,祈願能幫助到需要的人。
本書分成「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及「改變自己」,我很喜歡本書作者運用很多故事案例,引領你一步一步瞭解自己、探索自己,即便自己不是故事的主角,在看書的時候一定會投射聯想到自己或身邊的人,看著看著常常很感動。另外,作者介紹了17個練習方法,每一個都很有意思,看書的當下,還真的會迫不急待想回家練習書寫看看。以下分享這本書帶給我最有感的幾個章節:
作者提到一個小故事,一對夫妻結婚20年了,夫妻卻經常為了一件事吵架,就是丈夫不喜歡關燈,不論是房間、客廳,離開時總不關燈,讓太太相當生氣。一次機緣下,作者詢問丈夫,你回想看看,你不關燈的習慣,是婚前就有還是婚後才有的行為呢?丈夫想了想說:婚前就這樣。作者再詢問,你還記得起來,大概幾歲開始你就有這個習慣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丈夫終於想起來,娓娓道來小時候原來因為父母離異,自己是由曾祖母也就是「阿祖」所帶大的,這已經不是隔代教養,而是隔了兩代,「阿祖」年紀很大,當時還小的丈夫跟「阿祖」睡在一起,總會害怕「阿祖」死掉而離開自己,甚至會常常用手指頭靠近「阿祖」的鼻子下,看看還有沒有呼吸,有一晚因為太害怕了,竟問「阿祖」說:我們可不可以開著燈睡覺?就這樣,養成了這個習慣。這個故事,做丈夫的不曾跟太太提過,但這故事一講出來後,太太再也不會因為沒關燈而生氣了。丈夫沒有改變什麼,太太卻能接受了,這就是:一旦有了理解,接納便會自然而然發生。
了解對方,才能接納對方。同樣地,唯有先了解自己,才能接納自己。
薩提爾女士說:「當我們試圖隱藏自認為不好的部分,就降低了成長的可能。」與其繼續隱藏,不如好好面對。
作者很討厭自己總是容易放棄,無法堅持下去,因此討厭自己錯過很多機會。在四十歲之後,作者接觸了薩提爾模式,對「放棄」這個特質有了全新的發現:
放棄與逃避的反面是「彈性」與「幽默感」。
雖然作者過去很容易放棄,但也因為放棄,而開始尋找其他機會,雖是中文博士畢業卻找不到教職工作,最後竟走上人際溝通講師、身心靈工作者這一行,這就是薩提爾模式令人讚嘆之處:它不只讓你看到事情的單一面向,也能看到其他面向
,在薩提爾模式,這稱為「資源」。所以雖然作者具有容易放棄的特質,但其實我們應該去善用它的資源,也就是「彈性」,不要一直責怪自己、討厭自己愛放棄的特質,也不是試圖隱藏,不如跨出第一步,去做其他不同的嘗試。
容易放棄的確會錯失許多機會,無法實現原先的夢想與目標,但卻也讓作者看到其他機會,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你呢?是否也不喜歡自己身上的某些個性與特質?除了看見他們帶給你的負面影響,你能看見他們帶來的資源嗎?
所以說「堅持很好,放棄也很好」👍
面對自己身上那些看似矛盾、衝突的特質,與其不斷想方法要去除,不如以豐富的眼光,看到那些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僅可以並存,還可以靈活地為我們所用,而不是被他們束縛或困住。
作者提到過去曾和父親十八年不說話,這中間也是因為作者討厭父親的一些特質(例如自暴自棄),但經過薩提爾模式的引導,作者漸漸發現,原來自己討厭的可能不是父親,而是自己。作者將厭惡自己自暴自棄的感受,投射到父親身上了。
我們怎麼看自己,就會怎麼看別人。
當被問到討厭父親哪些特質時,作者不加思索回答出:「固執、強制、鬱鬱寡歡」。但當問到作者自己本身有這些特質嗎?作者驚訝的說不出話來,原來這三個特質自己也有。透過引導方式,作者深入去瞭解父親小時候的經歷,父親小時候媽媽因難產而死,爸爸是自殺離開的,這樣的成長環境自然不是太輕鬆,父親靠著自己苦讀,考上公務人員相當自豪,然而就在公司走入民營化,被迫離開後而一蹶不振。這些過往,如果不了解,無法接納。
我們對父母的認識,幾乎都侷限在他們的角色裡,我們只將他們當「父母」看,卻忘了他們也曾是個嬰兒、小孩,甚至也有青春期的苦悶與徬徨,也有成年後進入社會的挫折與無助。越瞭解他們的過去,同理與諒解才會出現
。有心與父母和解的人,不妨花些時間去瞭解他們婚前的生命歷程,也會體會到:「父母對我們的教養方式是無從選擇的,因為他們無法給我們他們身上沒有的東西
。」
作者分享自己和十八年不說話的父親和解的過程,雖然是因為母親車禍、過世才不得不開始跟父親對談,但在這過程中,作者不僅學會與父親對話,也看到父親很棒的特質。主要是父親跌倒後,被送往養護中心,父親不喜歡這個安排,因此拼了命的練習復健,展現了無比的堅持,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家。這個過程讓作者看到,原來有多固執,就有多堅持,過去我們總認為「固執」是很不好的一種特質,是負面的標籤,但當我們用豐富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全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資源。父親的「固執」帶給他的「資源」就是「堅持」
。過去你討厭自己或別人的「固執」,現在你會看見、欣賞、甚至佩服這個「堅持」。
我舉例幾個我比較有感的,像是:
你會發現你身上的資源有多豐富!
練習找到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
找出現在你還能去做的項目
。不要害怕這些練習很難寫,作者書中都有實際範例,引導大家寫。而且作者強調,不論是「清單」,「書信」或是「自由書寫」,共同之處都是「自由」。想要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我們需要讓自己更自由
。在現實世界中,你可能有許多無法自由的苦衷,但在筆下世界,你是全然自由的。
用豐富的眼光看自己,就能用豐富的眼光看待他人與世界。
希望正在看此篇文章的你,也能看到自己的「資源」👍
以上簡單心得分享,如果喜歡,拜託幫我按一個愛心❤️(每一個愛心都是我閱讀與分享的動力)。同時,為了讓大家看文時不受廣告干擾,我堅持不開啟廣告,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妳,歡迎訂閱我或贊助我,給我小小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