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公司的策略,優化我們的人生路途。
「不得不快」大概是在這快速變化的社會,每個人感觸很深的一大課題。資訊爆炸、競爭內卷,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與 EMO(emotional)帶來各種焦慮,常常讓我們在快步調中,忘了我們究竟是誰,只是一味想要追求更多,不想成為被時代浪潮淹沒、成為落後他者的人。
怪獸科技公司一直以來都不是技術導向,我們相當關注的,是這些像怪獸般引領我們改變的科技趨勢和企業發展策略,從非技術視角讓擔憂跟不上快速變化的任何人,都能了解現在科技公司的發展和自己可以掌握的科技趨勢。
然而,光是了解這些趨勢,不足以應對迷惘、不足以不被外界干擾、甚至不足以讓我們擁有踏實感,朝向我們心中的目標堅定前行。
因此,怪獸科技公司的《怪獸的科技人生藍圖》試圖回到我們每個人身上,從科技趨勢和科技公司壯大背後的策略,打造我們面對科技與身處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這個系列文,我們會從《與成功有約》(Stephen Covey,2020)以及《只工作、不上班的理想人生》(瓦基,2022)當中去淬取一些關鍵,來一起整合性思考。
在怪獸科技公司第一季,我們著重在探討科技趨勢、科技巨頭、軟硬體的發展與管理策略,其中怪獸科技公司第二季想強調的,是將這些東西用在我們的人生之中。
不可否認,金錢是我們日常最基本的底層邏輯,然而,大部分人追求的往往就只是財富和名聲這類的外在成就。但所謂「財富」,還包含了難以量化的成就感、人際關係等等,甚至是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我們知道要在股市當個穩健獲利的投資者,透過主、被動投資配置分散風險,那換到自己的人生和職涯,為何多數時候往往只覺得有一個選擇就好、只想走一條路到最後,而不會去分散風險呢?
我認為,對應到人生和職涯不能單押(All In)在特定領域,工作和生活或許無法總是達到平衡,然而,我們不能當只會工作的工作狂、不能當只會躺平的極端化 YOLO,要放大尺度長時間來看,充分發揮我們活在世上的價值。
過往我常想,人人上一樣的課、學類似的東西,是什麼造就有些人脫穎而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那普通人到底有什麼籌碼與強者競爭?
然而,當我們把眼光放在與他人競爭,也就只會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
頂尖科技公司有趣的共同點在於,每間公司都只有「一個」亮點,而非一開始就是全方位的強者。他們不是害怕競爭,而是解決某一個獨特的問題,做出某一項無可取代的產品或服務,不需要與別人競爭。
科技公司打造出成功的產品運用了不少策略,而想運用科技公司的策略,讓我們的人生也可以活得精彩,我認為,必須從心態開始讓自己突破。
其中,人生要活得圓滿的關鍵點在於:如何平衡取得各方面持續性的成功。
你可能想說,成功就已經不容易了,還要取得「平衡」「各方面」「持續性」的成功,哪有可能?這裡指的並非短期式的爆發式成功,而是長期來看,我們的各項能力值要不斷透過時間累積,最終大目標是過上我們想要的人生。
有一段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如果你今天要成長 2 倍,只要想怎麼優化就好。但今天要成長 10 倍,老方法可以做到嗎?」
是的,想要達到普通人覺得不可能的境界,就不能只是當個普通人,我們的思維必須先翻新,必須運用槓桿放大我們的努力。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大師 Stephen Covey 在《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經典習慣。
然而,為何不是追求高效率(efficiency),而是高效能(effectiveness)?
確實,效率(做得又快又多)很重要,很多非常成功的人都很有效率。
但有些人只是一味追求做事的效率,學了一堆讓工作更有效率的技巧,一直想著要做得愈快愈好;甚至在 AI 蓬勃發展的年代,工作生產力更高,但真正要解決的問題(job-to-be-done)是否真能解決?還是我們只是增加效率,花更少時間想如何做正確和有效的事情?
生產力不是做得快速,而是產出最有價值的事。
效能來自於平衡。高生產力的人往往不是做事速度最快的人,也不一定是做得最完美的人,但他們總是做「對」的事,而且做得很「好」。
也就是說,關鍵不是做「多少」事情,也不是每一件事情做得「多快」,而是我們有沒有持續做好最關鍵、最有成效的事情,甚至創造利他、共贏。
很多人會問,之前我們提過的微軟成為科技巨頭到底是不是靠運氣?
當然,成功的條件是站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但關鍵在於:是否踏出第一步、是否開創持續性的成功。
首先,蓋茲不是唯一會寫程式的人,但他是在別人還在想的時候,主動積極、把握時機,全力以赴的人。
其二,蓋茲的使命更是以終為始,「讓全世界每個桌子上都有一台電腦」,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
再來,蓋茲懂得要事第一,把最好的時間留給最重要的事,專注在找人才和寫出關鍵的軟體,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其四,蓋茲知道雙贏思維,與 Intel、IBM、Dell 打造生態系,結合外部團隊互補合作,在內部則運用團隊的力量,配股給員工,讓微軟人創造了更大的成就。
此外,蓋茲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保持成長心態,積極學習和提問。當他進入慈善領域時,並沒有說:「我在商業界非常成功,所以我早就知道如何實現社會影響力。」在公司面臨市場競爭和法律問題等挑戰和困難時,他們能夠透過創新和調整策略來克服這些問題。
最後,蓋茲懂得不斷更新,透過想想週(Think Week),專注於閱讀和反思。
雖然有些人會說這七點沒有理論根據,但我覺得一本書不可能解決所有的人生難題,而只是提供我們一種思考框架;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己的思考脈絡,重點在於認知到背後的邏輯:由內而外就是反諸求己。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