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身體層面的體位法練習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大腦及神經系統無時無刻都在偵測我們的身體狀態,這通常是我們難以意識得到的內在運作歷程。大腦除了會根據偵測到訊息進行調控之外,也會形成我們對於自己的「看法」。


《越動越成功》(Move!: The New Science of Body Over Mind) 作者 Caroline Williams 便指出,如果我們放任自己的身體變得虛弱,那麼肌肉骨骼系統傳來的自我訊息就會是:僵硬、衰弱。心理學家 Louise Barrett 指出,這與我們對於「自己能在這世上成就什麼」的看法有關。這可能就是為何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令人感到焦慮和自尊心低落的原因之一。


不論是疼痛照護、創傷知情或身心整合的瑜珈療癒課程中,我經常會邀請學員練習細緻感知自己的身體,並從這些訊息中去創造及強化個人的「能動性」(Agency)。這樣的練習不僅能夠提升自我的效能感,讓大腦產生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也能創建更多自我掌控及安定的內在資源。


此外,體位法練習也能作為自我「表達」的一種媒介。人類的表達方式除了口語之外,表情和動作也是舉足輕重的部分。許多長期背負社會群體壓力的人們,時常會有表達「拒絕」,以及為自己與他人劃立適當「界限」的困難。因而不斷地委屈自己附和他人,勉強地去做許多自己不願意進行的事情,甚至承擔自己難以負荷的工作,造成身心的壓力與情緒上的困擾。


針對這樣的狀況,體位法的練習同樣也能夠派上用場。我曾經在課堂中運用體位法的方式,讓學員們練習「拒絕」的身體表現。曾有學員在練習後驚喜地表示,這樣的練習讓他明顯地感受到情緒的釋放,也讓他更不害怕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學習瑜珈療癒的過程中,許多老師都曾鼓勵過我,要以更整體的思維來善用每一種瑜珈練習「工具」,每一種練習都可以同時針對身體、呼吸、情緒、認知及內在資源層面進行提升。雖然,這樣的教學思維及課程設計並不容易,但它確實讓我看見了更多對人們產生的幫助,並遠遠超越單純身體操練所產生的效益。


不過我必須強調,如果要進行此類的嘗試,引導者仍須對「心理健康促進」具備足夠的瞭解,同時掌握好原則及注意事項。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掌握得當,我們將能協助人們在自我療癒的歷程中,獲致更多的成長與支持;反之,可能產生其他無謂的自我貶低和傷害。


【學習更多】

🧘‍♀️《筋膜整合瑜珈》師資培訓 Level 1 課程
https://reurl.cc/xLaXyb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https://reurl.cc/j3D171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說明會
https://reurl.cc/OG4x8g


【相關閱讀】

📖 筋膜 × 瑜伽訓練全書
https://reurl.cc/x7928E

📖 愈動愈成功
https://reurl.cc/YVEQMX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親愛的朋友們,你昨晚睡得好嗎? 根據統計,全臺約有 1/5 的成年人為失眠所苦,45 至 65 歲的族群中,更有高達 8 成的人有睡眠障礙。而臺灣更是全亞洲安眠藥用量最高的國家,年用量超過 10 億顆,遠遠超過日本、韓國……等國家。 然而,失眠或睡眠不足只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嗎?其實不
前兩天在參加「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 的「ATSI 胸腹與呼吸模式」課程時,講師 Julie Hammond 重複地強調並提醒我們:「要聆聽個案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為個案創造一個故事。」 雖然這個課程是以筋膜的徒手治療作為主軸,但老師在課程中也指出,情緒、生活型態與經驗,
剛拿到這本由韓國知名心理諮商師孫廷沇撰寫的《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時,原本以為作者會針對她在前言中提到多次的「寬容」為單一主軸。翻閱後才發現,作者是以自我寬容為出發點,延伸探討了各種容易發生在人身上的內在狀態,期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及接納自己。 作者在書中分享到,自己在懷孕生子後,感覺自己永
常聽到人們說,既要養兒育女又要照顧家庭的女性,就像是「女超人」一樣,如果再加上自身的職業,那更是需要超人的精力才能兼顧得當。 今天我在一個「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網站上,看見了這個故事,我想將它分享給大家,也許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力量與啟發。 -------------------
多年前,當我還在大型瑜珈會館教課時,一位練習體位法多年的學員有天問我:「老師,我的大腿後側在幾個禮拜前拉傷了,現在練習前彎時,還是會感到相當疼痛,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詢問了他這幾個禮拜的情況,發現他在拉傷之後,還是每天持續地前來練習,依舊選上他喜愛的強力瑜珈課程,進行高強度的
許多人在練習棒式(平板式)時,時常會抱怨手腕感到疼痛,但究竟可能的問題出自哪裡?我們又要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呢? 關於這個議題,我們也許可從「腕關節」的伸展角度 (extension angle) 及「肘關節」的外翻角度 (carrying angle) 來做一些探討。在棒式的練習中,許多老師
親愛的朋友們,你昨晚睡得好嗎? 根據統計,全臺約有 1/5 的成年人為失眠所苦,45 至 65 歲的族群中,更有高達 8 成的人有睡眠障礙。而臺灣更是全亞洲安眠藥用量最高的國家,年用量超過 10 億顆,遠遠超過日本、韓國……等國家。 然而,失眠或睡眠不足只會影響一個人的精神嗎?其實不
前兩天在參加「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s) 的「ATSI 胸腹與呼吸模式」課程時,講師 Julie Hammond 重複地強調並提醒我們:「要聆聽個案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為個案創造一個故事。」 雖然這個課程是以筋膜的徒手治療作為主軸,但老師在課程中也指出,情緒、生活型態與經驗,
剛拿到這本由韓國知名心理諮商師孫廷沇撰寫的《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時,原本以為作者會針對她在前言中提到多次的「寬容」為單一主軸。翻閱後才發現,作者是以自我寬容為出發點,延伸探討了各種容易發生在人身上的內在狀態,期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及接納自己。 作者在書中分享到,自己在懷孕生子後,感覺自己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感受身體的訊號,讓自己的身心找到平衡。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跟著身體的感受,放輕鬆的過程,透過瑜伽和運動,找到內心的自在,樂在其中。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瑜珈可以幫助重建良好的習慣和模式(圖/SPACE 集團提供)】 【李婉如/ 報導】在緊湊繁忙的生活步調裡,使得失眠、肥胖、長時間焦慮不安的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尤其在疫情爆發期間,更是影響著多數人的身心,近幾年人們透過瑜珈來重拾平靜與健康,透過瑜珈重新塑造我們的身心,訓練身體素質,以及自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感受身體的訊號,讓自己的身心找到平衡。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跟著身體的感受,放輕鬆的過程,透過瑜伽和運動,找到內心的自在,樂在其中。
現代「瑜伽」的一系列修身養心方法 呼吸法加上冥想法 能達到身心的合一 體肉上的富足與心靈愉悅之感 #寫作練習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瑜珈可以幫助重建良好的習慣和模式(圖/SPACE 集團提供)】 【李婉如/ 報導】在緊湊繁忙的生活步調裡,使得失眠、肥胖、長時間焦慮不安的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尤其在疫情爆發期間,更是影響著多數人的身心,近幾年人們透過瑜珈來重拾平靜與健康,透過瑜珈重新塑造我們的身心,訓練身體素質,以及自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練瑜伽不衝突練重訓。要定義清楚瑜伽和重訓的目標,需要找到好的老師或教練。另外,要先了解練習背後的基本邏輯以及自己的目的,才知道如何選擇自己適合的模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Thumbnail
瑜伽的練習目的是達到身心的調和與平衡,而手倒立作為一種瑜伽體位法,重要的是作為實現合一的手段之一。練習手倒立或其他任何體位法,重要的是通過練習達到身心的和諧與平衡。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體式,都應該是通往自我認識和內心平靜的途徑。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