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一場的戲,永遠當台下的觀眾,也許可以舒服地坐著,但也沒有機會感受,置身其中才能體會的人生百味。」——《一隅有花 Gentle Plants Calendar》
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老實說我看了很有感覺,原因是,我小時候也學了很久的琴啊!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歡(默)。
記憶中,之所以會開始學鋼琴,是約莫四、五歲時,某天我在保姆家玩得很開心,我媽冷不妨問我:「你要學鋼琴嗎?」我其實想沒多久就答應了。畢竟當時我也不知道「學鋼琴」代表的意思是什麼,又或是它需要付出什麼努力及代價,總之就是有種誤上賊船的感覺⋯⋯當下的沒想清楚,讓我接下來近十幾年的人生,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淚奔)。
唸幼兒園時期,當所有小朋友每天玩得很開心時,我的時間就是被學琴及練琴佔滿,我竟然還有我的鋼琴老師載我去幼稚園上學的畫面,到底多荒謬。小朋友嘛!哪可能不愛玩,我對小時候的記憶不多,最多的畫面,是我跟身邊的大人在拉扯。敏感的我,其實感受得到他們的期待與要求,但在那個過程中,我又不放棄當自己生命的主人,於是我不停地想方法鑽漏洞,讓自己滿足玩樂的需要。
曾經,鋼琴譜上被老師寫了:「再不練習就關廁所!!!」但我其實內心知道老師嚴厲歸嚴厲,他是很疼我的,不然他怎麼會載我去上學?甚至小時候我媽只要出差,大家一看就知道,因為我不會自己綁頭髮。每當我披頭散髮的出現在鋼琴老師面前,他總會幫我把頭髮綁好,才讓我去上學。
也許從小我就知道,與其聽一個人怎麼說,不如看他的行為做了什麼,因此老師寫了不下10次要關我廁所,我都沒在怕,照樣玩我的(到底多皮),最後的確我也真的沒被關過廁所啦!
還有一段畫面是小學的暑假,我媽為了讓我在家乖乖練琴,買了非常多卷空白錄音帶,帶子一面錄完就是一小時,當時媽媽要求我一天要錄完一面,晚上回家他會驗收。一開始我很聽話,每天錄音,但錄得不情不願、唉聲嘆氣,我哥在旁邊看不下去,某天就跟我說:「其實你可以用拷貝的就好。」我還記得當時聽到這個方法我的感受,我簡直像遇到救世主般開心,有種終於解脫的感覺。
總之,我的小時候幾乎被這些拉扯的記憶給佔滿,我其實中途也表達過很多次,我不想學了,接觸音樂之後發現,我真的不是那塊料。但媽媽的回應總是:「小時候我想學都沒得學,現在給你機會,你竟然不好好把握。」其實我媽在其他面向是很疼愛我的,因此我聽到她說這些話,也不想再讓他失望跟傷心,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學下去。
就這樣,一路心不甘情不願地學了近十年,一直到國中編班校方疏失,意外把我從音樂班編到音樂選修班,才結束這場鬧劇。我還記得當時公布班級時,我媽超氣的,還去找學校理論,我一方面鬆了一口氣,一方面還邊勸我媽放下XD。
現在提這些,不是想談對錯,媽媽小時候資源有限,她長大後自己有能力了,想把最好的資源提供給我,背後是出自一份很深的愛,否則她大可把錢拿去自己學琴就好,不需要把金錢全投資在我們身上。會這樣說是因為,長大後的我,可以更立體地看待媽媽,她並不完美,她有無視我的聲音,用她自己的方式對我好的時刻,但她同時有非常尊重我的聲音,只希望我過得健康又快樂的時候。
我想所謂的長大,就是不再期待父母是全知全能、可以滿足我所有需求的樣子,而是能夠看見他們是平凡人,也有他們的限制,但同時能看懂他們那些我不喜歡的行為背後,真正想傳遞的那份愛跟善意。
我還是會說,我不喜歡被逼著學才藝,這樣的結果導致我一結束學琴,就真的再也沒彈過幾次。但我不會因為媽媽的一個行為,就輕易否定她對我的全部。當我有機會透過新聞來與自己的經驗對話,就可以再靠近跟理解自己一點。
這個童年經驗帶給我的意義是,當我自己有孩子後,我很清楚強摘的果子不甜。因此,我盡可能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做什麼或怎麼做,而是把生命的主權交還給孩子,和他們用討論的方式,來達成我們的目標,是我的教養核心。
那麼你呢?如果你同樣也被這個新聞事件勾動情緒,是因為連結到你的什麼經驗嗎?這個經驗帶給你什麼意義與影響?這個部分是你喜歡的嗎?如果不喜歡,可以怎麼調整會是你更想活出的樣子呢?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拿我自己來說,正因我不喜歡這樣被對待,因此我調整了對待孩子的方式,來更貼近自己想要的模樣。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們都只能當自己人生的主角,看他人演的戲時,不需太認真入戲,而是多回到自己身上思考,我想怎麼演完自己的這場人生大戲。而我想可以這樣活,人生會簡單和幸福許多吧!
<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到臉書找我互動聊天喔!
您的任何互動都是我創作的原動力~>
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團體>共學,一起練習理解自身情緒並活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