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還記得有一次我聽了我朋友跟我說過他跟他前妻的故事,他當時非常輕描淡寫的說「我們兩個坐下來談完以後,隔天兩個人就一轟而散的收東西離開。」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是聽聽算了、或是關心當事人還好嗎,而我卻哭了,我哭的原因是「當時在那個房子裡的人該有多難受,當時心裡面想的是什麼,那現在走出來了嗎?」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我很浮誇?是不是會覺得這些是我何必反應這麼大、關我什麼事?確實,我好像很習慣把別人的事當成我自己的事、很習慣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深陷其中。


我想過會不會是因為我很閒,又或是太多管閒事,但說實話活到現在,跟這種特質相處到現在,好像漸漸的也習慣了,習慣自己共情能力強、同情心爆棚,對某些人來說這個特質好像很奢侈,但對我來說卻是花很多時間才習慣的事情。


但今天我突然意識到了,我其實是希望有個人可以這樣對待我,像我可以共情別人一樣,可以理解我、共感我的感受。可是事實證明,沒有人有義務這麼做,也沒有人可以這麼做,原因是我不願意將自己的所有告訴他人,我不願意訴說自己脆弱的一面,因為好勝心。


對,那該死的好勝心。


感覺好像把自己的脆弱、自己的需求告訴別人就會過度暴露自己的弱點,好像會更容易被擊垮,不太確定是否是因為從小教育關係所以很不喜歡輸、很愛面子,對我來說不斷地贏過當下我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到目前來說,我還在與自己的共情能力相處,這件事是把雙面刃,全看我自己怎麼想。碎碎唸到此,焦慮也可以止於此。


或許吧。

avatar-img
38會員
25內容數
自己親身經歷的所有事,將這些是轉化為文章,也幫助自己、他人可以得到一些情緒上的緩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ri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24歲被錄取進入MBA世界後,面臨了時間管理的困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經驗,如何應對工作與學業交織的壓力,以及如何以目標導向的方式處理任務。作者勉勵讀者堅持堅持,並重視健康的身心靈。希望讀者對自己的生活保持熱愛,堅定自己的路。
很多人念研究所是因為家裡要求、大環境要求。我不是,我的需求是我自己。很多人的路都是一路念到大學再決定是否需要念研究所,我比較不同的地方是,我一邊念大學的時候我就一邊在現在的公司工作,所以我更可以清楚我要的是什麼。
在搜索引擎上搜尋「愛自己」有成千上萬教你怎麼愛自己的方式,那些方法不外乎是「多與自己對話」、「接受心理諮商」、「人事物斷捨離」、「多出去接觸大自然」....等等,或是看看社群上不計其數的心靈語錄,資訊多且雜,無從下手。那試想一下,大數據給你的東西全數接受後,你真的就做得到愛自己嗎?
因緣際會下認識吳家德老師的兒子,就默默的看著家德老師的社群,看到他寫的座右銘「熱情驅動世界」而感興趣,很好奇如果一個人對於生活很有熱情會是什麼樣子,又或是在生活中充滿熱情可以帶來多少附加價值?而吳家德老師做到了內在原力所說的恆星人、利他、言行合一。 事情並非一夜有所改變,要經一事才長一智
自從分手到現在也要3個月了,真正心情平復並且對很多事養成習慣也超過21天的堅持,發現到自己可以好好的紀錄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情對我的個人成長也極大的影響,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怎麼過到現在,並且每一天都情緒穩定。
「內在原力」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或許有點超齡,但早在20幾歲時改變內在心態會比想像的容易,提早做選擇將自己的未來訂下良好的路徑。因此,不排斥任何可以轉念的機會,將目前所得到的所有困境當作
在24歲被錄取進入MBA世界後,面臨了時間管理的困難。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經驗,如何應對工作與學業交織的壓力,以及如何以目標導向的方式處理任務。作者勉勵讀者堅持堅持,並重視健康的身心靈。希望讀者對自己的生活保持熱愛,堅定自己的路。
很多人念研究所是因為家裡要求、大環境要求。我不是,我的需求是我自己。很多人的路都是一路念到大學再決定是否需要念研究所,我比較不同的地方是,我一邊念大學的時候我就一邊在現在的公司工作,所以我更可以清楚我要的是什麼。
在搜索引擎上搜尋「愛自己」有成千上萬教你怎麼愛自己的方式,那些方法不外乎是「多與自己對話」、「接受心理諮商」、「人事物斷捨離」、「多出去接觸大自然」....等等,或是看看社群上不計其數的心靈語錄,資訊多且雜,無從下手。那試想一下,大數據給你的東西全數接受後,你真的就做得到愛自己嗎?
因緣際會下認識吳家德老師的兒子,就默默的看著家德老師的社群,看到他寫的座右銘「熱情驅動世界」而感興趣,很好奇如果一個人對於生活很有熱情會是什麼樣子,又或是在生活中充滿熱情可以帶來多少附加價值?而吳家德老師做到了內在原力所說的恆星人、利他、言行合一。 事情並非一夜有所改變,要經一事才長一智
自從分手到現在也要3個月了,真正心情平復並且對很多事養成習慣也超過21天的堅持,發現到自己可以好好的紀錄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情對我的個人成長也極大的影響,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是怎麼過到現在,並且每一天都情緒穩定。
「內在原力」對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或許有點超齡,但早在20幾歲時改變內在心態會比想像的容易,提早做選擇將自己的未來訂下良好的路徑。因此,不排斥任何可以轉念的機會,將目前所得到的所有困境當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我所有的真情,只能拿來看你對別人的深情歉疚。每一次都覺得也許會有不同,但是這一次我看到的依舊是同樣的情景,你永遠在別人身邊受傷之後,來到我這裡,與當時沒什麼分別⋯⋯ 你給的傷害、你曾經的掠奪,都是心上一道一道的傷痕。總在夜裡思索著自己怎麼那麼愚笨?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你覺得過去的那些對象,像是講好了一樣,個個表現的如出一徹。不管換了幾個對象,跟朋友抱怨、訴苦的內容核心大同小異。真的是他們有心電感應?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分享脆弱的重要性。透過穩定的對話,作者分享了一個夥伴的轉變過程,從痛苦到學會喜歡自己。文章強調情感的表達及不帶評價的聆聽可以讓人感受到支持與理解,進而提升幸福感。同時也鼓勵讀者學會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的最佳朋友。
我所有的真情,只能拿來看你對別人的深情歉疚。每一次都覺得也許會有不同,但是這一次我看到的依舊是同樣的情景,你永遠在別人身邊受傷之後,來到我這裡,與當時沒什麼分別⋯⋯ 你給的傷害、你曾經的掠奪,都是心上一道一道的傷痕。總在夜裡思索著自己怎麼那麼愚笨?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Thumbnail
有時我們遇到困難時,常常會和自己對話。雖然自己可能會用一些負面的話來抱怨或是安慰自己,但最終,我們都知道,這些話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和自己說話。無論如何,辛苦我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你覺得過去的那些對象,像是講好了一樣,個個表現的如出一徹。不管換了幾個對象,跟朋友抱怨、訴苦的內容核心大同小異。真的是他們有心電感應?
Thumbnail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Thumbnail
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總是對大家都那麼好?」「為什麼不保護自己?」「那麼大愛是怎樣?」 甚至以前伴侶也會說「我沒辦法接受這麽大愛的另一半」 我從沈默到習慣苦笑著道 「對啊!為什麼呢?這麼奇怪呀~」 並感謝對方提點。 偶爾也有覺得過於善心很假的聲音,這些我則不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