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1|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讀後分析-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情感與真相:一位老師的反思

raw-image


在閱讀這本小說的時候,剛好手上正處理著學生的事件,備受煎熬著。很多人可能會想,「是學生很難帶吧?現在的學生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學生真難管......」每次我和朋友或是家人談到教學上遇到的問題及反思時,大多數人會同同情的眼光給予的反應是如此,但只有在教育現場與他們朝夕相處的我才知道,好多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最觸動我的片段有很多,但王澄憶休學這一段是最近經歷的事件後,最令我有感悟的。故事裡,集美貌、智慧於一身的徐錦瑟在泳池跌倒,當時站在旁邊的王澄憶被指控是推倒錦瑟的「兇手」,並且都沒有人要相信王澄憶的證詞。

「王澄憶注視著自己的雙手,沒看向任何人,小聲地說,我只是想要問徐錦瑟一些問題,是他突然往後退......踩到地上的水......就滑倒了。我沒有伸手。」

但徐錦瑟的父親卻憤慨不已,直指自己女兒會後退是因為不想再受王澄憶的糾纏,認為王澄憶做錯事情了還不承認,實在太過分。而一邊在緩頰兩邊家長情緒的教官及校長,卻對老師說了這樣的話:

「吳老師,這樣明天會很難收尾,你就不能勸一下王同學嗎?」

吳依光說:「洪教官,如果王澄憶真的沒有做,我要怎麼勸?這不是在逼他嗎?」

洪教官靜默半晌,才語重心長地說:「吳老師,那我就得提醒你一句不太重聽的話,明天場面不會太好看。」

而最後,王澄憶的爸爸在眾人面前打了她一巴掌,王澄憶因此休學了。

沒有人再去提起「真相」,站在王澄憶的立場,徐錦瑟是自己滑倒的。但徐錦瑟卻認為若不是王澄憶靠近他,他也不會後退而滑倒。但被迫低頭的王澄憶卻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沒有人相信他,所以他休學了。

徐錦瑟的爸爸甚至將這個事件與葉永鋕的事件比擬在一塊,用過往事件來推論似乎是談事情時最好的武器,校方為了緩和受害者家屬的情緒,讓王澄憶犧牲了。但,一個十七歲少女的選擇及未來,誰為他主持公道?我不禁不寒而慄,這難道是權衡利弊後的最好的做法了嗎?故事裡的吳依光雖然相信自己的學生,但是卻沒在王澄憶被扣上莫須有罪名時為她說話;現實生活裡的自己,雖然站出來說話了,但卻被說是袒護學生。

「你真的是N同學的貴人啊」

陽光終於在接連幾日的陰雨之後,任性又恣意的透出雲層,為潮濕許久的籃球場帶來暖意。我站在穿堂看著孩子們在球場追逐嬉鬧的身影,站在一旁的生教組長這麼說著。那也許是僵持了近一個月的校園事件終於看到一絲轉機,也可能是我始終堅持的信念終於有了可信的眉目,事隔一個月,看著抄球以後準備上籃的N,我的心才踏實了起來。

N在學校是體育比賽的常勝軍,舉凡籃球、棒球、合球、田徑,都有他能叱吒場上的身影與機會。不得不說以身為導師的角度來看,在運動場上的他總比在教室裡的他多了不少傲氣。那或許是身為籃球隊與棒球隊長的自信,國語與數學等學科只是囚住這個孩子的緊錮咒,這也使得在球隊與班上同學對他的評價總是天差地遠。

鋒芒太過的孩子,就這麼捲入了一場校園意外事件之中。

二月的某天下課,二班老師出現在我的教室門口,找了N問話。而後鐘響,我便開始上課。下課以後N告訴我,二班老師剛剛來找他的原因。二班有個孩子在下課時和同班同學一起打籃球,不慎受傷後手骨折了。然而N告訴我,他開始打球的時候,劉同學已經受傷被送進健康中心了,他主張不是他所為,我相信了他。

過了一個多禮拜,二班老師才告訴我劉同學的家長已將N當作讓自己兒子受傷的「肇事者」,義憤填膺地要求N為此道歉。連假過後的早自習,我陪同N的媽媽準備和劉爸爸道歉。

「你再不來找我,我就要把妳兒子送進少年監獄!」

「你知道你兒子是學校出名的小霸王嗎?」

面對沒來由地指責與攻擊,N的媽媽瞬間紅了眼眶,哽咽地聽著。

「老師,N到底在學校做了什麼事?我竟然什麼都不知道。」

N的媽媽哽咽的自責,看著他搖晃的身影,一個女人孤獨地為了孩子去承擔砲火,淚眼婆娑,那一刻我的心滿是顫動。身為與孩子最貼近的我,即使站出來幫N說話、澄清,竟也只是立場偏頗的袒護之詞。我不禁陷入無限的反省,N在班上一向表現良好,即使學業不是最頂尖的孩子,但他上課會提醒同學注意規矩,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品行沒什麼問題,甚至人緣不錯,為什麼會被冠上這個「罪名」?我到底錯過了什麼或是錯認了什麼,才會讓學生成為在我面前做一套,私底下卻是另一套的「小霸王」?

而一個老師,究竟能為學生做到什麼程度的事?為什麼相信學生卻會變成過度袒護?正義和真相變得不再是事件發生的首要,而是情緒。我無論有再通透的思維,只要立場一不對,就連出場的講話的機會都沒有了。

後來,我找到監視器畫面,企圖還原事件的真相。但卻被指過度推理、想幫學生脫罪,甚至引來一陣恐嚇與責罵。回到已經夜幕低垂的教室裡,我第一次放聲大哭。我再次反思身為一個老師,是不是為學生做得太多了?多到可能把自己也賠進去。可是我如果不幫N說話,他是不是要像王澄憶一樣,就這樣成為為了快速化解這個事件的犧牲品了?

「那是你身為老師,願意站出來幫學生說話所要付出的代價。」爸爸這麼和我說道。

在這個事件裡我有太多年少尚還方剛的傲氣與鋒芒,非得查出真相才至死方休,忘了去同理每個人的立場及情緒。作為受傷孩子的父親,他們對於誰造成孩子受傷這件事憤慨不已,因此當我想要站出來為他們認為的「兇手」講話時,會有情緒的波瀾在所難免。而我為了保護學生,為他蒐集證據,證明清白,本就要承受不同立場的聲音及攻擊。

「N真的是這樣的孩子(小霸王)嗎?」

身邊很多人聽完N的故事以後,這麼問我。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呢?回想事件最一開始,N就告訴我自己與事件無關,我能做的就是相信他。看著事件過後回歸賽場的N,我的心裡百感交集。作為一個老師,我只能盡力去做我該做的,或許遍體鱗傷,或許滿腹委屈,但對學生來說,有那麼一個人願意相信自己,便足夠了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疑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