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自身經歷中理解到什麼?又錯失了什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我開始對「創傷」(Trauma) 產生興趣,乃是源於自己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人們改善持續性疼痛的時候。後來在經歷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變故和接受「浴火鳳凰瑜珈療癒」(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培訓時,更深刻地體會到創傷對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的重大影響。


「每個家庭都有故事,述說著愛與失去、喜悅與苦痛。」這是《修復家庭創傷》作者朱莉亞.山繆 (Julia Samuel) 在書中開頭所寫下的第一段話。一個功能完整的家庭,將能夠帶給兒女更為健康的身心發展。但無可避免的是,有許多父母並尚未從自身的創傷中復原,使得創傷代代相傳,形成了所謂的「家庭創傷」,而這可能正發生在你、我身上。


國外有句俗諺說道:「只要你不去說起或想起某件事,它就不會傷害你。」這樣的觀念深深地影響著許多人們,讓他們藏起內心的傷痕,假裝過得很好,並且不輕易流露情緒。但就算這些傷痕被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它依然會使我們心中的愛與失落變得日益複雜,變得讓人感到痛苦。


其實很少人會意識到這是心理創傷產生的後遺症,因為創傷不會說話,沒有時間觀念,只是一直存在於我們的體內,並讓我們保持高度警戒,就算造成傷害的事件已經過去數十年之久,那顆火苗仍然一點就著。這也是我在許多人們,甚至是自己身上時常看見的。


如果我們想避免創傷世代地傳遞下去,就必須從自身的經歷和體驗中開始理解並療癒自己。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不論是痛苦或愉快的情緒,都可以在我們的體內自由流動。當情緒被封閉起來時,就會發生功能失調。在家庭中,功能失調很容易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因為父母做出了「示範」,孩子就會模仿雙親的行為,如此不斷循環下去。


然後,要面對或訴說這些痛苦並不容易。但我們也必須了解,痛苦是觸發改變的媒介。如果逃避痛苦,改變就不會發生。如果我們願意嘗試說出、經歷和處理這些阻礙,將能夠讓自己產生成長和改變,並形成新的家庭模式。


我很喜歡朱莉亞在書中提到的一段話:「唯有當你朝能夠治癒的方向去努力,時間能治癒一切的這種說法才會成立。未處理的悲傷會留在心裡,即使過了許多年,甚至幾十年,依舊和它發生時一樣鮮明。」我知道這一切都很不容易,但卻是讓我們自己及下一代活得更幸福、更健康的必經之路。


看見日益嚴重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我多麼希望人們能了解「創傷」這回事更多,因為它不僅僅會影響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家庭,連身處於這個社會中我們也難以倖免。我們可以從自身的經歷中學習理解和成長,讓自己不要錯失掉改變和擁有愛的機會,你願意為了自己和家人們這樣做嗎?


【推薦閱讀】

📖 修復家庭創傷
https://reurl.cc/67AOqd


【相關課程】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早鳥優惠 4/19 截止)
https://reurl.cc/K4zOaM

🧘‍♀️ 疼痛照護瑜珈師資培訓 Level 1 基礎課程(僅剩少數名額)
https://reurl.cc/yYbKV2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歡迎索取簡章)
https://reurl.cc/VNOvOy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很多人看到「瑜珈睡眠」(Yoga Nidra) 時,第一個聯想常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改善方法,雖然它確實能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改善,但瑜珈睡眠的功效卻不僅於此,尤其是「整合式瑜珈睡眠」(Integrative Yoga Nidra)。 那究竟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它又能產生什麼效益呢?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很多人看到「瑜珈睡眠」(Yoga Nidra) 時,第一個聯想常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改善方法,雖然它確實能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改善,但瑜珈睡眠的功效卻不僅於此,尤其是「整合式瑜珈睡眠」(Integrative Yoga Nidra)。 那究竟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它又能產生什麼效益呢?
科學證明,瑜珈具有療癒、恢復和幫助人們維持健康的力量。但同時瑜珈也是我們探索自我的一種方式。 近年來受到全世界關注的「瑜珈療法」(Yoga Therapy),雖然多著重於改善身心健康,但它也有可能指引和及協助我們轉化生活。 如果瑜珈或瑜珈療法要成為一種指引和轉化生活的方式,它必須包括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無論你是瑜珈練習者或是瑜珈老師,在你的腦海中「瑜珈老師」在課堂裡,通常都在做些什麼呢?也許有人會說是指導動作、引導呼吸練習、分享瑜珈的思維和練習體悟。除此之外呢?瑜珈老師還能夠做些什麼來協助學員呢? 這陣子,我在為帶領「疼痛照護瑜珈」認證課程做準備,講義中有一個部分正是在談論,瑜珈老師究竟能
瑜珈對於自我的療癒力,從某個角度而言,是讓自己看見內心的恐懼,進而放下綑綁及耗竭身心的執念。 在印度學校待了幾週後,我逐漸熟悉了學院裡的每個人,也越來越能享受這種自由、無所為而為的瑜珈練習。打從我剛到學校的前幾天,就對長住於學校中練習的學長、姐們充滿了好奇,他們的停留時間多為一年至二、三年,
如果你問人們:「想成為瑜珈老師必要學習的學科是什麼?」我想多數人可能會回答你是:「解剖學」、「瑜珈哲學」……等。但我則認為是「神經科學」! 我相當同意解剖學及瑜珈哲學是瑜珈老師需要了解的學問,不過大家不妨想想,肌肉是由什麼所支配的呢?沒錯,答案就是:「神經系統」。何況當代的瑜珈還試圖想要協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Thumbnail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我開始學習瑜伽幾個月後,兒童瑜伽這幾個字映入眼簾,考量許久,一直有個崩潰大哭的畫面浮現,有時候是過往的痛點趨使自己往那個方向前進⋯⋯ 為期約兩個多月的培訓,雖然還沒結束,但是有很多需要整理。 #放過自己 第一階段線上班,因為規定要開視訊互動,不知道是我大眾臉太有魅力!老師和同學都很常c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因為一輩子很長,這中間會發生很多很多事情,我們控制得了的、我們控制不了的,但無論怎麼樣的轉變,都願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能好好和自己相處,用無條件的愛去滋養自己。
Thumbnail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在瑜珈課上,透過身體的感受和專注當下的練習,讓人能夠放下煩惱,感受身體的流動和與自己對話的方式。這篇文章描述了上完瑜珈課後的舒緩感受和對下次上課的期待。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我開始學習瑜伽幾個月後,兒童瑜伽這幾個字映入眼簾,考量許久,一直有個崩潰大哭的畫面浮現,有時候是過往的痛點趨使自己往那個方向前進⋯⋯ 為期約兩個多月的培訓,雖然還沒結束,但是有很多需要整理。 #放過自己 第一階段線上班,因為規定要開視訊互動,不知道是我大眾臉太有魅力!老師和同學都很常c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