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群眾瘋狂│帝國浩劫:美國內戰 Civil War (2024)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篇影論重點
台灣如何以本片為借鏡?
本片不是職人成長公路電影?
暈角鏡頭與配樂使用的意義
選角與美國國旗的符號性詮釋

一切都是政治。

還記得小時候課本寫著:「『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這個解釋實在離現今的認知太遠,它高估了集體價值、輕忽了人性慾望,終究,「眾人」是何等模糊的概念,而「管理」也沒能逃脫金權糾葛,現在我們談的政治,成了掌權者演給眾人看的一場秀,沒有人能拒絕觀看,因為身為面目模糊的眾人之一,我們多需要這樣的表演以感覺自己很重要,也正是你我的滿足感給了掌權者最有力的舞台。

本片以總統的演說開場,隨著迫近如侵犯隱私的鏡頭看見這場秀如何成形:他呢喃文膽寫的字句、練習到自己也逐漸相信、繼而渲染出煽動人心的能量,「這是我們最靠近勝利的時刻,甚至有人說這會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勝利…」誰是他的信徒、擁護者並不重要,他們都已化約為同一種群情沸騰、氣憤填膺,沒人追問什麼是勝利、又得為它付上什麼代價?所有的言詞沒有真正的意義,集體高潮是唯一的目標。

緊接這一幕,我們看到了勝利的真相與代價─一個國家的內部分裂。導演兼編劇亞力克斯·嘉蘭(Alexander Garland)沒有特別交代是什麼導致無可挽回的內戰,可能有很多原因,更可能真正的原因不過是個微不足道的笑話─光看去年至今台灣政壇上演的鬧劇,政客如何拿選民當令箭、玩著丑角的把戲,道盡了野心者如何操弄國家分裂作為個人的武器,而民意,就是子彈。

由克麗絲汀·鄧斯特(Kirsten Dunst)飾演的戰地攝影師Lee與卡莉·史派妮(Cailee Spaeny)飾演的菜鳥記者Jessie形成一組對照,老少搭檔加上公路電影的公式,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一部關於媒體使命覺醒的職人成長電影,然而,意識到亞力克斯·嘉蘭偏好近未來寓言主題,便不得不將整個文本放到超越當代的脈絡下思考─如今人人都是媒體,記者身分僅成一個符號,傳統的專業與權威早已崩毀,對於現代人而言「做什麼工作」也不再足以定義自己是誰,因此比起作為職業的象徵,Lee與Jessie更像是一般大眾,角色設定是在挑戰平凡人如我們如何覺察事物的真相,以及個人如何在群眾瘋狂之中保留智性,當你我對各種光怪陸離已經習以為常,人類存續又該以什麼確認下個世代還算個「人」?

老記者Sammy是Lee身心狀態的具體化,滄桑的心靈、衰老的肉體、僅殘存一絲信念,她對Jessie說:「不要追問,否則一旦開始就會沒完沒了;我們不問問題,而是用照片讓別人提問…」她成了完全的工具人,鏡頭是她的視角卻再沒有自己的觀點,縱然身體是如此貼近事件現場、心卻是如此退縮,她不在乎也無力在乎是誰又或者有多少人會看見她拍攝的影像而展開提問,更有甚者,人們只會提問而停止思考可能的解答,這也是為何情節安排他們深入險境找尋的並非「真相」而僅是「結果」,代表著我們只能看見表面的是非黑白,而沒有了真理。

開槍與拍照使用同一個英文動詞“Shot”,也說明了意義死亡於拍攝當下,同樣的拍攝者故作無情的中立其實也在殺死自己的靈魂,而情節安排Lee拍下Jessie正在拍照的畫面,又或者兩人相互顛倒,「螳螂補蟬」的觀照層次也暴露出每張照片必然欠缺拍攝者的主體性,對於Lee而言,每一次的現場直擊就是一次的自我拋棄,使她逐漸成為不知如何感覺的人。

電影中穿插的暈角鏡頭像是Lee看出去的世界不再真實,又或者大量運用動感樂音與眼前的荒涼、不安形成感知分歧,在必須立判局勢、活在當下的狀態裡拉滿荒謬感。當Lee一行人遭遇槍擊時,她臥倒草地卻沉浸在卑微野花隨風搖曳的另類時空中,呈現出人類內鬥的自取滅亡與大自然的生死循環全然無涉,也鋪陳後續她的情緒解離:當Sammy離去,一開始Lee還能表現冷靜擦去車上的血跡、甚至以「可能有更壞的死法」來自我寬慰,然而在逼近白宮時,她已然崩潰,震耳欲聾的槍砲轟炸聲徹底掩蓋了她的咆嘯,呈現集體喧囂容不下個人吶喊甚或異議。

Lee與Jessie的相似性,讓前者一直以為還有能力「保護」後者,但Jessie從來不是年輕時的Lee而只是她自己,她也只是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不可能有Sammy的眼睛看透Lee失去了信念,不可能預見達到目的可能要犧牲什麼。Jessie曾問Lee當她死時會按下快門嗎?Lee沒有正面回答,因為在提問當下就著「道德」回答是沒有意義的,在事件現場完全靠著本能反射動作,就像不假思索扣下板機是無法預料會對誰造成怎樣的傷害;片尾反轉了這個提問,讓Jessie拍下了Lee中槍的瞬間,並不是她選擇變得麻木,真正駭人的是你我究竟活在怎樣的世界讓我們不知不覺就已麻木。

十分喜歡克麗絲汀·鄧斯特這個選角,曾飾演<凡爾賽拜金女 Marie Antoinette, 2006>的瑪麗皇后,從舊時代濫權、奢靡的權貴形象,對應本片象徵人類世界最高領導的美帝總統並沒有什麼不同,而她飾演的Lee卻已是如此滄桑,彷彿看穿了江山易改而人性難移。某程度演員伴隨著角色的印記也將帶給後續的演出有了更多層次的詮釋。

類似的物的符碼則是美國國旗,作為一種流行符號甚至成為了美國精神的另類崇拜,因此當50顆星星僅剩下兩顆,即使不明就裡卻對視覺突變感到不舒服,這樣的內心衝擊究竟代表什麼?預告片中的文宣寫著「美國分裂,全球浩劫」,人類是如何仰望獨大的權威?向來代表自由、民主、夢想的國度,一旦深掘便發現那也僅是口號、符號的假象,多數大眾無力、無能去面對破滅的真相,於是在一場又一場的表演秀裡,娛樂至死。

本片不是亞力克斯·嘉蘭的最佳作品,卻可能是最平易近人的一部,近人到它說的不再是寓言而是現在,然而若是太過追究片中美國政治體制的運作又大可不必,「有人想殺我們,我們就殺回去」從來談的就是本性,那便是兩個字,瘋狂,而已。

同場加映:

相愛相殺,豈止獵奇<們>

如何坦然成為一個失敗者<美國心玫瑰情>

完美是種概念<美國殺人魔>

沒人要虛飾的偉大<誓血五人組>

僅僅只是活著的惆悵<末代皇帝>

avatar-img
126會員
229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不準確的中文片名頗值得玩味,與「退化」的設定形成對照,將「非己」打壓成「病態」確實是歷史上人類慣常使用的手段,症候群說的既是個體變異的傳染也是集體恐懼的蔓延,為了多數人的最大利益,感染的個體被視為沒有靈魂、沒有主權、沒有感覺的工具人,任手術刀開膛破肚翻找不能理解的奧祕、重新拼湊人形故作可以治癒...
艾莉絲·羅爾瓦雀 (Alice Rohrwacher)被稱為當代最接近古典的導演,不僅是影像質地也在於他偏愛的主題,他就像古時代的哲學家、科學家試圖以當下有限的條件理解我們尚未知曉的世界,那超越了雙眼所能看到的範圍、智識能夠驗證闡述的極限,一如曾經的地圓說、日心說,去感知我們所熟知的這個世界另一種運
一個陰錯陽差,花對學長撒了失憶的謊,其實就像是愛麗絲前述的假想一樣,幻想一場不存在的愛情,然而成長說穿了便是不斷的弄假成真,在承受的起與承受不起之中鍛鍊出足以扛起現實的肩膀。不過,花與愛麗絲卻不是這樣,她們就像遊戲般地編排著可能的劇情,她們假扮情敵、故作疏離反倒凸顯了少女共謀的親暱......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茱麗葉·畢諾許不管幾歲仍能有種令人心醉神馳的少女媚態,乍見一道道菜色時她的眼神氾濫著笑意,吃下食物後綻放出開懷的笑容,對比班諾·馬吉梅飾演的持重、穩定,讓這兩個深藏不露的角色間充滿了化學反應;幕後他們也是前伴侶的關係,在分開多年後再度合作,也意外對照著他們戲外身分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好像很多人想看美國打起來, 雖然這部片中戰爭場面不多, 但劇情想傳達的事情仍舊意味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本文有院線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的部分情節劇情透露。
Thumbnail
Alex Garland的新作《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最高規格拍攝了一場以戰爭為題的公路電影。 以他慣有的末日美學,殘酷地讓觀眾直擊戰爭的本質,用細膩的音效設計、詩意的畫面,讓觀眾跟著戰地記者一起看:如果現代美國打起內戰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我們從不去問,我們拍下來讓大家去問。」《帝國浩劫:美國內戰》表面上是一部戰爭電影,實質上是一部公路電影,並用一個架空的戰爭來包裝的現代警世寓言。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帝國浩劫 劇情:美國德州和加州武裝組織「西方力量」對抗聯邦政府,爆發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內戰,資深戰地記者李(克絲汀鄧斯特 飾)為了要對美國總統進行最後一次採訪,帶著年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戰爭是世界各地持續發生的題材,需要記者親身去記錄與呈現。《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戰地記者視角,呈現戰爭如何從各個面向改變國家的樣貌,以及記者在戰地如何面對內心掙扎。觀眾透過電影可以更深入瞭解戰爭對人們造成的影響,以及媒體在報導戰爭時所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同樣的,在我看影評之前,自己先評一下,免受影響。 今天下午去影院捧場之前自己心裡的小劇場: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感想應該是:也只有美國這樣的自由民主的國家才能容許這種唱衰自己的電影製作、放映、出口。心中馬上想起高中時期讀的國文選文:清薛福成的「觀巴黎油畫記」中的一段:「余聞法人好勝,何以自繪
Thumbnail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記者的中立視角、採用平實的風格敘事,確實規避掉如《現代啟示錄》那樣意在反戰卻浪漫化戰爭的問題,並且有力地提醒大家,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就沒有文明討論意見的空間了,只剩下求生存與殺敵。至於明瞭這點的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有沒有辦法阻止戰爭發生?就是個令人傷感的問題了。
Thumbnail
好像很多人想看美國打起來, 雖然這部片中戰爭場面不多, 但劇情想傳達的事情仍舊意味深遠。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本文有院線電影《帝國浩劫:美國內戰(Civil War)》的部分情節劇情透露。
Thumbnail
Alex Garland的新作《帝國浩劫:美國內戰》以最高規格拍攝了一場以戰爭為題的公路電影。 以他慣有的末日美學,殘酷地讓觀眾直擊戰爭的本質,用細膩的音效設計、詩意的畫面,讓觀眾跟著戰地記者一起看:如果現代美國打起內戰會是什麼樣子?
Thumbnail
「我們從不去問,我們拍下來讓大家去問。」《帝國浩劫:美國內戰》表面上是一部戰爭電影,實質上是一部公路電影,並用一個架空的戰爭來包裝的現代警世寓言。
Thumbnail
#88元看電影!https://magichour.app/premium?code=RN69838E 車庫娛樂邀約搶先看首映場 #帝國浩劫 劇情:美國德州和加州武裝組織「西方力量」對抗聯邦政府,爆發美國史上最嚴重的內戰,資深戰地記者李(克絲汀鄧斯特 飾)為了要對美國總統進行最後一次採訪,帶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