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討論才算充分?關於民主缺乏效率的迷思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怎樣的討論才算充分?關於民主缺乏效率的迷思〉2024-05-24

 

  先前,我們提到,透過利益團體的要求和影響力、以及代議士在議會中的辯論,民主被認為存在的幾個固有缺點如:「不夠專業」、「選民是自私的」和「對公共政策的結果不在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當我們談及審議式民主需要「充足討論」時,另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觀點是:民主缺乏效率。

 

  的確,從表面上來說,獨裁政權只要一個人下令,底下馬上就必須執行,在效率上遠勝於民主,但實際落實起來卻不是這樣。這個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雖然獨裁好像一聲令下就能要求全國改變制度,但還不用說會不會產生民怨,行政體系通常也無法說改就改。

 

  同時,如果缺乏足夠的討論,一個再怎麼樣聰慧的「明君」也不可能不犯錯,總是會遇到制度修改後問題更大的情況。而這些錯誤的所有責任都在這一個獨裁統治者身上,卻又沒有制度可以懲戒他,全民都被迫在沒有政治參與的狀態下吸收錯誤決策的惡果,宛如那是一場天災一樣。

 

 

  當我們回過頭去思考利益團體與代議士的時候,我們會進一步理解到,這樣的問題並不取決於那名坐在獨裁者位置上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有才能還是沒才能,無論他多麼優秀,在一個缺乏民主表達管道的社會,那些與君主生活過於遙遠的生活方式與需求根本進入不了他的思想視野。

 

  在一種極端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設想這一「理想獨裁國家中的明君」參考他國的制度來設計與調整本國制度,但除非他參照的對象是一個民主國家,否則那些重要的、非權力階級生活中遭遇的問題,仍舊無法被他認識到。而到了更加細緻的,關於本國國民獨特的生活經驗與文化生態的問題時,他仍舊會一無所知。

 

 

  下一步,我們去思考的是一個完全不經討論,只依靠多數決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我們的每一個政策都是由多數人選出的多數民意代表只透過投票來決定。這麼一來,即便我們假定這些人都是善良且足夠聰慧的。結果仍然和上述裡想獨裁國家中的明君沒有顯著差別。因為他們最終能夠設計出來的最好政策,也就是只基於那一群人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而言最好的政策,其他人的需求仍舊沒有被重視與呈現出來。

 

  然後,下一次選舉。就算不發生重大的政治結構變化,就算仍由大方向上相同的政黨繼續在國會佔據多數,他們仍會基於些微修改的選民結構和代議士之間的差別將法案未經討論地修改為只顧慮到新的多數群體之需求的樣貌。

 

  而如果發生較劇烈的政治結構變化,譬如所謂的「政黨輪替」,那國家的規範就會在每一次選舉之後大改一波,然後在新的制度成效還沒有完全展現前,又被改為下一種制度。

 

  一旦細想,我們便會理解,在這些情況中,「能夠快速地通過法案的修正」其實不等於更好或更有效率。從長遠來看,當我們透過討論去找到某些真正有共識的內容,來讓它們在制定出來之後,更長的一段時間內不需要再被調整,很可能反而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從這樣的思路去考慮「怎樣才叫做經過充分討論?」,我們得到的答案會是兩種情況:第一種,代議士們取得共識,參與討論的每一方都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對他們代表的利益團體以及人民能夠有所交代,雖然也許不是最開心,但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個結果。這個情況下,既然共識已經出現,也沒有人會覺得非要進行更多討論不可。

 

  第二種情況則是,情勢緊迫,我們非要在某個時間點之前做出決定才行。譬如,如果一個確定的敵人或威脅已經迫在眉睫,我們不得不迅速地做出回應時,可能就沒有辦法等待太多討論,而需要借助多數決來在期限之前做決斷。

 

  這樣的敵人可能是某個鄰近的巨大政治實體,也可能是某種影響全世界的病毒,當然,也可能是「會影響統一大業的頑劣分裂主義分子」。但前提是:主體是誰?以台灣的處境為例,我們從台灣全民的角度去理解,或者從中國統治者的角度去指認,對這件事的理解會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反過來說,在確定不得不給出答案的那個死線來臨之前,代議士們就應該一直討論,直到最接近共識為止。如果時間足夠充裕,甚至當共識出現後,仍應該繼續討論更好的解法或細節,來讓它盡可能地完善、盡可能地不讓任何人的權益受到這部法律的侵害、盡可能地減少未來需要再次調整的情況。

 

  可以想像的是,在我們所有人的有生之年,完美的法案或完美的共識都不可能被找到。說到底,一切討論永遠都「還可以更充分」。但就像我們總是要在每一餐前決定好那餐要吃什麼、總是需要在截止時間之前把報告送出,我們需要找到那個暫時的真理。

 

  但很慶幸的是,民主不是一槌子買賣,這個動態過程會一直持續,我們不必害怕討論出來的結果不夠好,只要守住民主的制度與精神,未來的社會永遠有機會一次比一次變得更好。







延伸閱讀:

〈民主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是代議表達與充分討論〉

〈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主防衛戰的現在進行式〉

〈擁有經驗與進步價值的人,永遠不會被打倒〉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你想要的,是怎樣的「新政治」?〉

〈"be kind"--政治,生活,調和「家的多重宇宙」〉

avatar-img
86會員
76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十年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
  對彌爾而言,雖然自由精神與進步精神並不總是站在一起,但越多的自由精神,才有機會孕育出越多的進步精神。當一個社會裡面,有越多人得以表達出基於自身自由所提出的獨特表達,整體社會就有越多認識到真理的機會。
  我們的優勢是我們會進步,我們會一次做得比一次好。這也包括,我們會有能力傾聽和說服、去讓自己和別人的意見交流與發展。這是威權政府與他們的在地協力者永遠學不會的。也是我們會暫時性地挫敗,但永遠不會被打倒的核心理由。
  正義被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漢摩拉比法典為代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正義就是懲罰與報復。犯罪者在他們犯罪時揮霍了不屬於他們的權利,如今他必須付出代價。但對於生長於貧困社區的這名非裔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心目中最值得追求的那種正義是:讓無罪的人得以被釋放、讓那些弒血的名眾在肅穆的真相面前安靜下來。
  只要是對民主要較深刻的認識的人,都會知道,民主絕不僅僅是每隔兩年上街投票一次。更不會是只要有人數優勢就能輾壓不同意見者。我們之所以認可民主勝過於威權獨裁,就是因為沒有人應該要被規定去「服從」另外一些人。不管對方是基於血統、基於武力還是基於人數,沒有人可以不經討論地要求另一方放棄自己的意見。
  對梭羅而言,公民不該把自己的良心全部託付給立法者,對梭羅而言,我們並不首先是一個被統治者,而是一個有良心與思辯的人。我們的良心能告訴我們有一些法律是不正義的,只培養對法律的尊敬,就像培養對權力與權力者的尊敬一樣有問題。
  十年了,我衷心希望、也會努力去提倡的事情是:這一次,我希望運動結束之後不會再有每個人滿口厭女穢語的「大腸花」。這一次,我們要有能力用更尊重每一個夥伴的方式表達。如果有一天我們能鬆口宣稱我們勝利,那必須是因為,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尊重所有性別的民主、一個不再厭女的台灣社會。
  對彌爾而言,雖然自由精神與進步精神並不總是站在一起,但越多的自由精神,才有機會孕育出越多的進步精神。當一個社會裡面,有越多人得以表達出基於自身自由所提出的獨特表達,整體社會就有越多認識到真理的機會。
  我們的優勢是我們會進步,我們會一次做得比一次好。這也包括,我們會有能力傾聽和說服、去讓自己和別人的意見交流與發展。這是威權政府與他們的在地協力者永遠學不會的。也是我們會暫時性地挫敗,但永遠不會被打倒的核心理由。
  正義被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漢摩拉比法典為代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正義就是懲罰與報復。犯罪者在他們犯罪時揮霍了不屬於他們的權利,如今他必須付出代價。但對於生長於貧困社區的這名非裔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心目中最值得追求的那種正義是:讓無罪的人得以被釋放、讓那些弒血的名眾在肅穆的真相面前安靜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要談國會改革,就要看他們在做什麼?否則真的無從辨別,下面是一份兩個小時的會議紀錄,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立法院是怎麼協商的。有錯有漏起告知,請大家合理討論。謝謝。(3萬字,有耐心才看。) 立法院公報 第 113 卷 第 37 期 黨團協商紀錄 黨團協商紀錄 立法院第 11 屆第 1 會期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民進黨國會過半時只會要人少數服從多數,怎麼當自己變少數就又一個樣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要談國會改革,就要看他們在做什麼?否則真的無從辨別,下面是一份兩個小時的會議紀錄,有興趣可以看一下,立法院是怎麼協商的。有錯有漏起告知,請大家合理討論。謝謝。(3萬字,有耐心才看。) 立法院公報 第 113 卷 第 37 期 黨團協商紀錄 黨團協商紀錄 立法院第 11 屆第 1 會期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溝通、談判的目的,不是「獲勝」,是取得共識。懂得多的人,反而需要負擔更多的溝通成本。
Thumbnail
民進黨國會過半時只會要人少數服從多數,怎麼當自己變少數就又一個樣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民主並不完美,民主永遠不會達成完美,甚至民主可能有點恐懼完美。民主從來不是社會發育最終的結果,像一面華美的錦旗,拿到了就沒事了,民主更像是一個工具,小心翼翼的控管風險、分擔責任,以及最大程度降低權力轉移的社會成本。當然我們可以企圖把民主變得更好一點,只是把民主變得更好的方式,還是只有民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