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我們」不想看到你

〈「我們」不想看到你〉2023-05-29

 

  過去我們曾談論過,「左派理想主義」、「對非主流群體的尊重」和「政治正確」並不是同一件事情。哪些內容屬於「政治正確」,攸關於你處於哪個社群,對平權有追求的社群心目中的政治正確與隨意發表歧視言論的社群中的政治正確恰好相反。所以當一些人「勇敢地」在公開場合發表「霸社言論」時,有一些人會拍手叫好,認為他們替「被正義魔人壓迫的自己」聲張了某種屬於他們的「正義」。


  這些一定程度能被指認為「為反而反」的「政治錯誤戰士」表達的意見多數是有問題的,但有一點卻的確指出了一個對於目前的社會有深刻影響的問題:現在的社會中瀰漫著一種「取消文化」。



  要說取消文化最著名的兩名「受害者」,要屬強尼戴普和J.K.羅琳了。在「強尼與安柏:好萊塢世紀官司」告一段落之後,被封殺數年的、剝奪了葛林戴華德角色的強尼戴普慢慢重回了大眾視野。但J.K.羅琳就不一樣了,在這些年間的種種哈利波特世界觀作品上,除了宣傳時不會有原作者現身之外,甚至連製作名單中也很難找到她。每一次有一部新的相關作品,無論在電影、遊戲或任何媒介上,都會有人發動群眾對其表達負評。這部巫師作品顯然在其作者的影響下,戲劇性地成了這個時代獵巫的對象。


  除了批評和抵制之外,加拿大電視台在撥放《小鬼當家2》這部1992年的電影時,因為「電視版本時長原因」刪除了川普客串的片段,也被看作是取消文化的一種表現。就像古希臘的陶片放逐法,在這個時代裡面,人們相信自己擁有一種將「德性有問題的人」「數位流放」的權利。


  的確,J.K.羅琳與川普都有著超乎常人的影響力,他們的歧視或不友善言論對那些被傷害的群體會帶來很大的打擊,那些言論和行為可能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但這種對於一個人的無條件否定、甚至要消滅其存在痕跡的作法,同樣可能嚴重地傷害社會,並且讓所有人活在一個對於思想犯罪感到恐懼的世界。



  這樣的現象,並不是源於「自由」、「平權」或「正義」,也不關於民主。在民主風氣不盛行的中國,這種對公眾人物的封殺同樣屢見不鮮,甚至更加頻繁。從2014年起,中國廣電總局對劣跡藝人的政策快速地從「要慎重考慮」演變到「一律暫停播出」。網紅或b站up主只要觸碰紅線,也會迅速地在網路上「被消失」。


  無論是在歐美還是中國,這些飛快的動作更多時候甚至不用官方親自動手,嗅覺敏銳的娛樂企業就會自動與那些將為自己帶來額外風險的藝人進行切割。就像是透過死刑來將犯罪者與整個社會相隔離,這些「意識形態錯誤」的人被相信應該消失於人們的數位視野。


  但對於一個人--尤其是這些以演藝、政治或藝術創作為業的作者,這樣的消失也將對其職業與生活造成重大的打擊。有時他們的確做了需要付出代價的事,但這是否真的意味著人們有權去盡可能消滅他們存在的痕跡?



  和《小鬼當家2》遭遇的問題相似,《名模大間諜》的導演(Ben Stiller)也曾收到「應該把川普客串的片段刪除」的要求。但對他來說,這樣的過往是確實存在的:「觀眾能在許多那個期間的電影裡看到川普的客串演出。他確實代表著一些意義。」我們確實沒辦法要求那些憤怒的粉絲停止對他們反對的人及其相關作品進行抨擊、也沒辦法阻止華納、迪士尼之類的大公司為了明哲保身而拒絕和那些有爭議的藝人合作。但我們也應該能夠去捍衛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事實,而不是任其被丟進真理部的記憶洞中。


  之所以這一刻我們能夠去談論其「值不值得被保留」,正是因為它曾經存在且現在還在這裡。如果你相信我們的下一代人也有思考並討論這些對象的權利,它就需要持續被保存下去。強尼戴普或許能重新回到影壇,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一些本來可能可以屬於他的尊嚴和良善對待,永遠不可能回來。






延伸閱讀:

〈政治錯誤戰士〉

〈公共討論空間變小了嗎?--從Cheap「被抄家」爭議談「部落化」現象〉

〈假汝之名:關於彌爾對自由的探究〉

〈「醒來」早餐咖啡店,以及走過頭的「反覺醒」〉

〈「我也是強尼戴普」:危險的反MeToo修辭〉

〈強硬翻轉不對等的代價:「取消」的意義與隱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社會議題與一些關於公民社會的討論。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