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汝之名:關於彌爾對自由的探究

前圖紙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假汝之名:關於彌爾對自由的探究〉2023-05-22


  「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會誓死捍衛你說它的權利」。在種種歷史巧合之後,這句「不是伏爾泰說的話」因為其鏗鏘有力與旗幟鮮明,成為了大家對伏爾泰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所以,當我們要討論言論自由,或許還是該從其他對自由有著更全面思考的哲學家下手。



  對於人們應該要有避免受到言論審查的「表達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彌爾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辯護:


  一、被檢查的言論有可能為真,禁止一個言論,可能讓人們失去獲得真裡的機會。即使這一言論為假,他也很可能包含部分的真理,那些整體上是錯誤的言論因此也有被其他人認識到的價值;二、即便這段言論完全沒有包含任何真理,這樣的言論被流通,也能夠避免真意見變成一種不得不遵守的教條。而這是重要的,因為一旦一個意見成為教條,即便其為真,也喪失了其意義。


  對彌爾而言,雖然自由精神與進步精神並不總是站在一起,但越多的自由精神,才有機會孕育出越多的進步精神。當一個社會裡面,有越多人得以表達出基於自身自由所提出的獨特表達,整體社會就有越多認識到真理的機會。



  在理由一裡面,彌爾強調的是真意見的價值,而更大的「言論基數」能讓更多真意見有機會被提出來。並且,彌爾也相信真理會驅逐謊言,真意見會在人們的表達與認知場域中最終佔據優勢,因此我們無須害怕錯誤或虛假意見被表達出來。


  同時,他的思想中也隱含有素樸的可錯論與真理會隨時間變動的思想,他相信有許多過去被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可能會隨著時間需要被修正,過去被認為明顯錯誤的意見或許能在新的時間中提供我們新的思路。但這樣的理由只能限制那些「不夠完善的言論審查」,如果我們有一些精密的方法可以百分之百挑出錯誤的意見,那不受審查的言論自由似乎就會受到打擊,因此,彌爾給出了第二組理由。


  彌爾第二組理由的核心是:挑戰真意見的錯誤信念,能夠避免真意見變成不可質疑的教條。對於彌爾來說,思辨並追求進步的能力非常重要,當我們只是被灌輸一個真信念,而並不知道為什麼要接受這一信念時,這樣的意見並不能真正有意義地做用在個人與社會。


  當我們充分地考慮過了那些錯誤或相對差勁的意見之後,我們能更明白地知道為什麼要接受那些正確的意見,而不是僅僅因為傳統、習俗、有權勢之人或上帝告訴我們應當要這麼做。也就是說,如果剝奪了那些錯誤意見被表達出來的機會,同時也會剝奪掉說話者與聽眾思考這一意見來達到更完整認識的機會。


  在這兩組理由之下,彌爾認為,除非直接對人造成傷害的言論:譬如在商家外面宣揚這是奸商,煽動群眾發生暴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或Oliver Wendell Holmes, Jr.的經典例子:不該保護「在擁擠的戲院大喊失火」的言論自由。對像他這樣的自由主義者來說,只要不會造成直接的傷害,即便是冒犯性的言論,彌爾也認為那應當被保護。



  然而,當我們檢視彌爾的這一系列討論,我們會知道他的這段論證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這是一個意見能夠被充分討論的社會。二、這樣的意見,是個人出於其自由的一種表達。


  在我們實際遭遇到的例子裡面,當一些人因其說出不恰當的話而受到批評時,他們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去向大家撇清:「那不是我想要表達的意思」。那是一些「挑戰政治正確的玩笑」、「朋友間的幹話」、「更衣室笑話」或「沒想太多的隨口說說」。如果有什麼意圖,那只會是為了有趣或諷刺,而不是為了攻擊與歧視。


  也就是說,即便他們可能「對某些議題有想法」,但無論是沒有能力或是沒有興趣,最終給出來的那些話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參與彌爾式的「真意見競爭機制」。如果硬要套用彌爾式的辯護,剩下的只有特別蒼白或瑣碎的形式而已。



  另一方面,我們也很難對台灣公民社會的討論氛圍有那麼大的信心。在多數時候,人們對議題的態度是非黑即白:「打人就是錯的」或「我支持警察」、「我們不要核廢料」或「台灣缺電」。


  在一整天忙碌的工作之後,人們只想要快速抵達結論,把其他時間用來做最不需動腦的放鬆。於此,「喜劇」中對既得利益者的深刻諷刺或對生命之無常與荒謬的戲耍被拋到一旁,對這些不在乎議題又只想聽笑話的人來說,只有地獄梗、性和歧視笑話能讓他們發洩情緒,去享受下班後的短暫自由時光。


  當一個人住在缺乏幽默的喜劇沙漠,沒有什麼真正能令他會心一笑或感到愉悅時,他在那些最為蒼白的冒犯笑話中將一身的負面情緒轉化為具攻擊性的樂趣,就像那些觀看斬首或奴隸競技場的時代,社會的恐怖與個人處境的無助因為另一些人的更悲慘處境而獲得淨化--「懂得笑就不會恨了」於是每個對他們而言比他們境遇更糟的事情都成了最有趣的笑話。



  的確,這些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成功地在社會上激起討論。但在這些短暫的討論過後,除了原先在乎這些事的人的信心受到了一點打擊之外,會這麼做的人似乎還是繼續這麼做。在這樣缺乏對持續討論與認真反思的環境下,無上限的「言論自由」讓冒犯與仇恨言論一起獲得了保障。


  有些時候,這些總是以冒犯和傷害他人為樂的人也會激起一些憤怒的話語,但此時,如果我們不希望自己變得和他們越來越像,面對馬上要失去理智、亟欲對這些人表達敵意的自己,或許得將那句名言反過來說:「即便我一定程度下同意你的話,我也要徹底反對你有說這句話的權利」。






延伸閱讀:

〈名為「學生創作權」的「帝王條款」:受鼓勵的「行人不友善」表達〉

〈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主防衛戰的現在進行式〉

〈「知識的裸奔」:以超級歪對康德的批評為例〉

〈厭女文化從未停止--從性別歧視詞彙到反進步傾向〉

〈雪華葬刺し〉

〈不是無心之過,也不只是公關問題〉


24會員
348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相識 懸吊在遊蕩 相遇徘迴不定 回憶裡只剩下摧殘碎片 是如此不堪回首 只剩下 虛情假意罷了
Thumbnail
avatar
林睿莃
2024-02-06
記憶中的旅行-日本沖繩獨旅|沖繩南部知念岬公園、新原沙灘、絕美鐘乳石洞-玉泉洞、網美最愛小希臘-瀨長島、沖繩限定-暖暮拉2019/03/03~2019/03/07 Day 3 Klxxk行程一日遊:沖繩南部知念岬公園、絕美鐘乳石洞-玉泉洞、網美最愛小希臘-瀨長島 晚餐-和牛燒肉 Day 4 波上宮、孔子廟、午餐-暖暮拉麵、奧武山公園(沖繩護國神社、沖宮) Day 5 返回台灣啦! 第三天一大早一樣
Thumbnail
avatar
Denim看世界
2023-12-23
正義,正義多少之人假汝之名      今天有一場號稱居住正義的遊行,為何說號稱那是因為每到選舉時便會有與居住相關的遊行出來,然到最後都是淪為候選人造勢的舞台,像這次就一直有在傳這遊行已變成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造勢場合,雖然民眾黨出來否認,但大家都知道,這種事情沒有人會承認的;認真說起來為居住辦遊行真正成功的只有1980末期無殼
avatar
姚東成
2023-07-16
假裝的力量:在職場上養成自信的秘訣英文有句話叫做: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意思就是:裝久了就成真了。 這個方法在身份轉換期很有用,透過「假裝」來把你變成那個你想要變成的那種人。久了之後,不知道為什麼,自然而然就成那樣。 我自己在身份轉變期,也是從假裝開始。從我剛考上技師,不太適應這個身分開始。不知
Thumbnail
avatar
孫忠邦
2023-04-04
黑洞。
Thumbnail
avatar
Laura Zou
2023-03-24
ch1-熱情,多少疑惑假汝之名而行當今世道瀰漫著一股焦慮感,彷彿不找到熱情就無法成功的一種集體意識,然而我從爬山的體驗過程中,竟然發現「看似簡單且不帶有明確目的的原因」,也是熱情。
Thumbnail
avatar
紀長興
2022-11-05
賈平凹的《極花》與性感腳鏈而來自家裡人的責怪更像是一把把尖刀,扎在胡蝶心上。是啊,唯有來自你深愛的家人的傷害才能從根本上將你連根拔起,那一刻,以至於那以後的每一刻,你便是一顆浮萍,一隻蒲公英,隨著風落在哪裡算哪裡⋯⋯你不再有家了。
Thumbnail
avatar
Mary Ventura
2022-08-05
信仰 多少自私和罪惡假汝之名?經常看到信仰相關的爭議,最常見的就是不顧空污與擾鄰的狂燒金紙,還有放生反造成生態浩劫,澎湖囚禁海龜更讓人生氣,也很納悶,這些神都不管,不禁讓人想要問:祂們真的還在嗎?
avatar
爸爸媽媽同學會
2022-07-30
................. 上禮拜上三天班 這禮拜上三天半的班 整個人都像風箏一樣 咻~~~~~~~~~~~~~~~~~~~ 讓我漂走吧 沒有成就感的工作 沒有調整的薪資 沒有讚美的職場 沒有溫暖的家
avatar
關東西
2021-07-21
「假裝碰巧」怎麼用英日文表達?男孩們青春期在學校追女生的時候,常常來一招假裝的偶遇。前幾天在在看一部古裝劇,公主故意在愛慕的公子面前很假掰的碰巧跌了一跤,像個順勢撲倒在公子散發書香氣息的胸膛上。這種裝出來的偶然、巧合,在英日文裡有沒有對應的詞?我很幸運地碰巧在日本綜藝節目中找到答案,以下我先解說日文,接著再解說英文的對應詞。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英日語自學導師 譯難忘  ོꦿ༄꧁꧂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