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事物抗拒,AI浪潮讓大家焦慮了嗎?3步驟打造自己喜歡的稀缺循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健康」與「學習」成為「麻煩」的代名詞

現代社會資訊爆炸,各種新事物層出不窮,我們是否常感到焦慮、抗拒?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卻對五花八門的養生方法感到麻煩;想學習新技能,卻被琳瑯滿目的課程嚇退,心想:「太複雜、太貴、太專業了,我一定學不會!」

除了我之前提過,透過多方嘗試、多聽多看來尋找好奇心,我們還可以善用「成癮」的循環來克服對新事物的抗拒。沒錯,你沒聽錯,就是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成癮」!而 AI,正是這方面的好幫手。

別讓『舒適』成為『焦慮』的溫床,擁抱改變,迎接 AI 時代的挑戰。
Photo by Pixabay

Photo by Pixabay

賭場裡的「稀缺循環」:揭開成癮行為的神秘面紗

或許你會問:「成癮」和「學習」有什麼關係?別急,讓我先分享一個故事。

大家先一起探討老虎機,來知道它為何如此吸引人。拉斯維加斯郊區有一個賭場研究中心。這個賭場與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專門研究人類行為。在那裡,有一位設計老虎機的研究人員,他告訴說過,老虎機的運作原理是「稀缺循環」,這是一個讓玩家上癮的三部曲:

  1. 機會: 玩家有機會贏錢,改善生活。
  2. 不可預測的獎勵: 玩家知道自己可能會贏錢,但不知道何時會贏,也不知道能贏多少。
  3. 快速重複性: 玩家可以立即再次拉霸,重複這個行為(後來改成按鈕,就是為了加速重複循環的速度)。

這個「稀缺循環」是驅動成癮行為的強大力量,它存在於各種讓我們欲罷不能的事物中,例如社群媒體、約會應用程式、遊戲等等。

Photo by Pavel Danilyuk

Photo by Pavel Danilyuk

從「成癮」到「學習」:善用「稀缺循環」的魔力

你可能會想:「這些成癮行為明明不好,為什麼我們還是忍不住去做?」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就被這種「稀缺循環」所吸引

想想看,遠古時代的人類每天都要尋找食物,但他們不知道食物在哪裡,也不知道能找到多少。這種不確定性,反而激發了他們不斷尋找的動力。

同樣地,當我們滑手機時,我們也不知道下一則貼文或影片會是什麼,這種不可預測性讓我們忍不住一直滑下去。

所以呢?我們可以把這個「稀缺循環」的原理,應用在我們想做卻提不起勁的事情上,例如學習新的技能、養成健康的習慣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自己的抗拒心理,並誠實面對。根據「霍桑效應」,當我們開始觀察自己的行為時,行為本身就會開始改變。

接下來,我們可以運用「稀缺循環」的三個要素,為自己打造一個「學習成癮循環」:

  1. 機會: 設定明確的學習目標,例如「學會彈奏一首鋼琴曲」。
  2. 不可預測的獎勵: 將學習過程拆解成小步驟,每完成一個步驟就給自己一個小獎勵,例如看一集喜歡的電視劇。
  3. 快速重複性: 每天花一點時間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以上是個簡單,但看起來不實際的範例,接著,來看看更深入的運用

別讓『麻煩』成為阻擋你前進的藉口,善用『稀缺循環』,讓學習成為樂趣。

AI,你的學習好夥伴

AI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你可以使用 AI 語言學習工具,它會根據你的程度和興趣,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內容和練習,讓你保持新鮮感和挑戰性

你也可以利用 AI 工具來追蹤你的學習進度,並提供及時的反饋,讓你隨時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並適時調整學習策略。

更重要的是,AI 可以幫助你將學習目標拆解成更小的、更容易實現的任務,讓你更有成就感,從而形成正向的學習循環。

Photo by Anna Shvets

Photo by Anna Shvets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AI 是學習的加速器。

擁抱AI,打造你的學習「稀缺循環」

「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固然鼓舞人心,但對人類來說,「小成功」更能持續推動我們邁向更大的成功。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計畫事情,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

在一次職涯博覽會的論壇上,我聽到一個有趣的 AI 應用案例:將 AI 視為老闆、助理、同事或其他部門的人員,讓 AI 幫助你快速迭代 PDCA 循環(計畫、執行、檢查、行動)。這樣做不僅能快速獲得資訊和結論,還能立即得到反饋,就像稀缺循環中的「快速重複性」。

在研究了幾個好用的 AI 提示和工具後,你將能在工作上獲得顯著成長。同時,你可以不斷修改提示,持續優化 AI 的回饋,就像「不可預測的獎勵」,AI 可能會給你正面的反饋,有時也會提供更多想法和意見。

至於「機會」,就像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好奇心需要慢慢探索。在特定的專案或任務中,如何激發自己的好奇心?每個人的激發點不同,但絕對不會是老闆說的、同事認為的,或是朋友建議的。雖然可以蒐集他人的意見,但最終還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AI 不僅是工具,更是學習夥伴,讓它帶你探索未知的領域。

你是否也有啟動「稀缺循環」的故事?或是 AI 的應用經驗?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分享。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如何利用 AI 提升學習效率、克服對新事物的抗拒,歡迎追蹤我的部落格,我將持續分享更多實用的技巧和心得。

🔍 挖掘 日常 動機 🌱 搜尋 內在 平靜 💡 換個 維度 解構 思緒 「讓工作停頓一下,讓大腦梳理一番,讓生活空白一點」 「只有思考過的,才是真正擁有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AI遇上職涯,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前往 最近AI話題火熱,身為一個對新科技充滿好奇的人,當我看見104人力銀行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職涯博覽會時,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說來慚愧,雖然我已在職場打滾多年,卻從未參加過求職博覽會。這次會吸引我前往的原因,除了想了解AI在職場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我對「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當「被討厭的勇氣」變成「做我想做的」 還記得那本曾風靡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嗎?書中鼓勵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勇敢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書中的精髓漸漸模糊? 閱讀前哨站幫我們道出了書的核心: 用新的思維思考人際關係,有"勇氣"去改變思維及行動,馬上就能獲得
當愛情被明碼標價 璀璨的鑽石、浪漫的燭光晚餐、豪華的情侶度假...這些似乎成了現代愛情故事的標配。情人節的廣告、電影中的浪漫情節,不斷向我們灌輸一個觀念:愛情需要奢侈品來證明。但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被這些華麗的外表所迷惑,是否已經忘記了愛情的本質? 每當有人說這不是很浪漫時,叮叮,這通常是問題的癥兆
愛情的滋味,為何從蜜糖變成了黃連? 愛情,曾是人們心中最美好的嚮往,是生命中最甜美的滋味。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下,愛情的滋味似乎變了調。我們渴望被愛,卻又害怕受傷;我們追求浪漫,卻又常常感到失望。愛情,是否已經成為一種精英特權,只有少數幸運兒才能享有? 我們就像一群被困在水泥叢林中的小
當AI遇上職涯,我的好奇心驅使我前往 最近AI話題火熱,身為一個對新科技充滿好奇的人,當我看見104人力銀行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職涯博覽會時,我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說來慚愧,雖然我已在職場打滾多年,卻從未參加過求職博覽會。這次會吸引我前往的原因,除了想了解AI在職場上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我對「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好奇心,是學習的起點 還記得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嗎?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層層堆疊出我們對生活的渴望,經理人雜誌對更多的需求模型做過描述。但你有沒有想過,好奇心在這座金字塔中佔據什麼位置? 好奇心是學習的火種,目標是學習的指南針。 事實上,好奇心並未被明確歸類在任何一個層次,因為它貫穿了整座金字
當「被討厭的勇氣」變成「做我想做的」 還記得那本曾風靡一時的《被討厭的勇氣》嗎?書中鼓勵我們活出真實的自我,勇敢面對被討厭的可能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對書中的精髓漸漸模糊? 閱讀前哨站幫我們道出了書的核心: 用新的思維思考人際關係,有"勇氣"去改變思維及行動,馬上就能獲得
當愛情被明碼標價 璀璨的鑽石、浪漫的燭光晚餐、豪華的情侶度假...這些似乎成了現代愛情故事的標配。情人節的廣告、電影中的浪漫情節,不斷向我們灌輸一個觀念:愛情需要奢侈品來證明。但真的是這樣嗎?當我們被這些華麗的外表所迷惑,是否已經忘記了愛情的本質? 每當有人說這不是很浪漫時,叮叮,這通常是問題的癥兆
愛情的滋味,為何從蜜糖變成了黃連? 愛情,曾是人們心中最美好的嚮往,是生命中最甜美的滋味。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下,愛情的滋味似乎變了調。我們渴望被愛,卻又害怕受傷;我們追求浪漫,卻又常常感到失望。愛情,是否已經成為一種精英特權,只有少數幸運兒才能享有? 我們就像一群被困在水泥叢林中的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成功學心靈雞湯?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負能量,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完美人設,讓我們越來越焦慮、迷惘。別擔心,其實只要一些簡單的習慣,就能讓你擺脫低潮,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這次,我們不談那些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一步步打造更積極、正向的自己。 一、 打開心房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因為 AI 領域的技術不斷地迭代更新,無法避免的是需要一直去追新的技術 並且需要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學會,或是實作應用導入到專案之中。 那我覺得在學習新技術可通過以下步驟: 1. 找一個讀得懂的教學資源 現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很多,或是書籍的資源也很豐富, 同時也有像是 chatgpt 的 AI
Thumbnail
職涯必須保持學習,不過現實上卻是很多工作下班就累癱了,可能好好吃飯睡覺都有難度,更別說難得的周末空檔很需要一些能夠自我放鬆的行為,例如追追劇打電動這些,比較正面的就是得去健身運動,或是得好好陪伴家人等,今天就比較想從個人經驗來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跟心得。 #首先還是要有學習的認知
Thumbnail
我的生活型態已經無法隨心所欲。我必須配合身體的狀況決定今天能做什麼活動。暈眩、噁心、全身無力是每天的事情。 我也感到惱怒,可惜這並不能解決問題。我的確不太好,但也就是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對生命並無危險。 因為身體狀況,我也開始覺得世界的活動慢慢和我無關。我改變不了,甚至我不太關心。原來能讓我開心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人總是會在複雜混亂、忙碌模糊的匆促生活中
Thumbnail
拚命地想深化自己的學識與技能、開啟一段新的感情、開發新的人脈關係、跟從多數人的談論踩進熱門的領域,藉此填補心中不足的空缺,……很快地便想偷懶停下,拖延的想法縈繞內心,……才踏出了一步……因為誘惑太大而節外生枝,最後才發現被愚弄的是自己,搞得心力交瘁、萬念俱灰。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成功學心靈雞湯?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負能量,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完美人設,讓我們越來越焦慮、迷惘。別擔心,其實只要一些簡單的習慣,就能讓你擺脫低潮,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這次,我們不談那些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一步步打造更積極、正向的自己。 一、 打開心房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科技與AI的來臨,我們常常被迫面對各種壓力和期望,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期待,這時候,我們需要學會選擇好好善待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之中 ,我們必須要學會尊重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維,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
Thumbnail
因為 AI 領域的技術不斷地迭代更新,無法避免的是需要一直去追新的技術 並且需要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學會,或是實作應用導入到專案之中。 那我覺得在學習新技術可通過以下步驟: 1. 找一個讀得懂的教學資源 現在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很多,或是書籍的資源也很豐富, 同時也有像是 chatgpt 的 AI
Thumbnail
職涯必須保持學習,不過現實上卻是很多工作下班就累癱了,可能好好吃飯睡覺都有難度,更別說難得的周末空檔很需要一些能夠自我放鬆的行為,例如追追劇打電動這些,比較正面的就是得去健身運動,或是得好好陪伴家人等,今天就比較想從個人經驗來分享,一些不同的學習方式跟心得。 #首先還是要有學習的認知
Thumbnail
我的生活型態已經無法隨心所欲。我必須配合身體的狀況決定今天能做什麼活動。暈眩、噁心、全身無力是每天的事情。 我也感到惱怒,可惜這並不能解決問題。我的確不太好,但也就是生活品質嚴重受影響,對生命並無危險。 因為身體狀況,我也開始覺得世界的活動慢慢和我無關。我改變不了,甚至我不太關心。原來能讓我開心
常看到工作者對新資訊的焦慮,例如: #碳焦慮 #ChatGPT焦慮 #氣候焦慮 等等   各種焦慮驅動你不斷追著新東西跑, 每天總有看不完的報告、書、影集、新聞等   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懂這麼多道理,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要學的事更多了!   很多資訊指出許多產
Thumbnail
【哲文韻味】     身為「重度資訊焦慮患者」,無時無刻都想滑著手機、看著新資訊,縱使他是些垃圾資訊、短影音、沒營養的八卦新聞,都能讓我的腦袋假裝正在學習中,讓病情得以緩解。在成千上萬的訊息中,我的靈魂和肉體突然分離,就在那幾個文字間進行飄渺之旅:「人病了吃藥:為什麼世界病了吃人」。對阿!為什麼
人總是會在複雜混亂、忙碌模糊的匆促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