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J025|如何讓自學的三角形不斷轉動?

「自學的三角形,三個頂點分別是“疑問”“差分”“他者”。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對什麼事情開始產生“疑問”,


你就進一步去研究,採取行動,獲得經驗,


接著將你在行動前與行動後的“差分”抽取出來,


將這個“差分”與“他者”進行對話,藉此產生新的“疑問”,


如此讓自學的三角形轉動下去。」


這段討論,節錄於日本作者荒木博行[1]與海老沢潮[2]的著書,


《独学の地図 》[3]的第104頁,啟發我對自學的本質的思考。


作者們很清晰的抽取出了「自學行為」的三個基礎:


01 疑問:一切學習的起始之處


02 差分:一切學習的產生方式


03 他者:一切學習的通透管道


有了這個「自學的模型」,我進一步想反芻我目前寫讀書筆記的方式。


目前我寫讀書筆記的方式,正如同你讀到的這篇文章,


基本上有三個成分:


01 節錄文章書籍中有意思的討論內容


02 附註文章書籍的作者以及節錄內容的出處


03 寫300字自己從節錄內容獲得的啟發與思考


透過我這個寫讀書筆記的流程,


第一步找尋有意思的內容,


其實也就是在找文章書籍能帶給我“疑問”的地方。


而透過節錄並寫300字的啟發,


我自己也產生改變,而這改變就是所謂的“差分”。


而記錄著我的“差分”的文字,


化成了短文章,在我的社群網路發表。


於是,文章開始自己邂逅“他者”,


而我也有機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到新的“疑問”,


又引起下一個自學循環。


一篇短文章,紀錄對一個問題的完整自學循環,


裡面既有疑問,也有思考,還有可能有與他者互動後的啟發。


如此,能夠持續寫讀書筆記,日更社群媒體,


真的是能不斷產生價值的珍貴習慣。


Reference

[1] https://manabi-design.jp/profile/

[2] https://x.com/ebizawa_ushio

[3] https://str.toyokeizai.net/books/978449204726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