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被一大堆資訊包圍著,不論是新聞、網路文章和影音、各種課程和書籍等,資訊量簡直多到爆炸。資訊過多時,有些人會開始感到壓力,覺得資訊永遠吸收不完,導致所謂的「資訊焦慮」。
如果你也曾經覺得自己快要被無窮無盡的資訊淹沒,下面將分享幾個克服資訊焦慮的方法,可以提供參考
必須接受這個現實:資訊量是幾乎無限的,我們不可能閱讀或理解所有的資訊。因此承認自己的有限性,釋放對完全掌握所有資訊的執念,承認自己並非任何事情都懂
在學習和接觸前,明確自身問題/目的/用途/需求等等,這樣可以有助於聚焦在目標和需求相關的資訊上,避免無目的地瀏覽或閱讀過多無關的內容,可以嘗試把當前一些目標和需求等等寫下來,會比較容易了解
例如目的是解決問題、系統性學習、休閒放鬆,依據不同需求和目的可以有不同吸收和處理資訊的方式
建議可以建立階段性的目標,會比較知道自身需要哪些資訊,會比較有個學習方向,因為每個人目標都不同,有個自己學習目標,比較不會別學什麼就都學什麼
且之後可以再調整目標,那如果還不懂該學什麼,就可以先都學看看,然後可以看看自己過程中的興趣,再來來調整和設置階段目標
例如
同樣是看科學書籍,一個是看純粹興趣,一個是要寫出一篇心得,一個是用裡面方法改善生活,這樣看書方式就會不一樣
如果階段性目標是學習知識類寫作,就可以學習一些知識管理和寫作技巧,如果階段性目標是藝術創作,那學的東西也就會不一樣
建立屬於自身的知識體系,再接收新資訊時,有助於將資訊放到這個知識體系中,與已有的知識進行聯繫
當然在還沒有個穩固知識體系之前,可先參考一些書籍/課程/系列文章建立個知識體系,之後就可以大概有個自己知識體系的雛型了
這個過程不僅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還能讓你更有系統地吸收和整理資訊,減少被海量資訊淹沒的感覺。
資訊過多時,可以有篩選機制,以此挑選對你最有價值的資訊,例如可以根據學習目標、興趣、當前需求來進行篩選,也可以考慮資訊品質或涵蓋程度做篩選,看看自己每天花時間在哪些資訊,然後再看看有無沒有要調整
例如看到一些關於某地區的新聞,如果想深入了解背後國與國間局勢,就可以找一些深度文章或書籍等等來理解,會涵蓋較多面向
當然,可以參考他人推薦的資源,這也算是種篩選,而同時也需要考慮自身需求和目的
例如選書的時候,有些長期暢銷書就可優先考慮看,或者是看看一些他人推薦的書單,不過也同時也注意自己的需求和興趣等等的
有些資訊看到時候可能會好奇,不過當下如果無法吸收,等到一段時間後再來看看是否有這方面的興趣或需求,有時候可能只是一時間有興趣但一段時間後就沒了
例如我有時寫報告查找資料,會看到些讓人感興趣的文章,但這時候閱讀可能會和當前目標不符合,這時候可先放入稍後閱讀之後來決定是否要閱讀
有效的資訊管理組織是避免焦慮的方式,例如將資訊進行分類、Tag,儲存在易於檢索的地方,可以在需要時快速找到相關資料,而不必為了尋找某個資訊而浪費大量時間
例如在看書的時候,或者看到有價值的文章或影音,就可以將重點筆記和內容,放在知識管理軟體裡面,然後可以依照內容去Tag等等,也可參考一些筆記方法,例如第二大腦或卡片盒等等方法
比起快速閱讀,理解每一個關鍵概念更為重要。當理解了某概念,之後有在其他地方看到相同的概念的時候,因為已經理解,就可以很快速就看過去,而不用整個重新再看一次
當獲得新資訊時,將你已知的知識聯繫起來,或者去思考如何應用或生活經驗等等,有助於深化理解和加強應用
資訊的精細程度決定,會決定需要投入的注意力和時間,在遇到過於細節的資訊時,衡量這些細節是否與你的目標相關,如果不必要,可選擇跳過或簡化處理。
例如今天要寫一篇關於二戰歷史文章,其實裡面的事件一定超多,不過就看文章要如何呈現,例如考慮讀者和文章長度,來決定裡面這些年分和事件的詳細程度要到多細
並非所有資訊都需要從頭讀到尾,可以善用技巧,例如根據標題、段落大意、關鍵詞來進行選擇性閱讀,以及思考自身的目的或需求等,比較能節省時間和獲取所需資訊
將所學到的內容通過寫作或做事等方式輸出,能夠加深對資訊的掌握,同時也能幫助檢驗自己的理解程度,也能訓練將資訊連結、整合、使用等方式,讓資訊能夠真的能夠派上用場
有些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可先參考他人概念,但最後還是可以達出一個自己的解答,之後當遇到類似問題時候,如果一些問題已經是先前有所思考和輸出過的,就會留下一些紀錄,這時候就可以去檢視一下自己先前的答案,之後機新資訊後,也可以看看自己答案是否有所變動
在以前可能有些資訊是自己思考後所得出的文字,或者是一些來自各種資源於自己做的筆記和重點,這時候就可以去看看這些已有的資訊,用搜尋功能或其他組織資訊的方式,也可以用連結的做法將新資訊整合已有資訊
每個人所知的有限,如果看到他人的書或文章裡面把一些觀念說的很好,其實就可以選擇引用,不一定要每個觀念都自己全部都講一次,以及自己以前有寫過的文章,裡面很多內容也都可以引用和再次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