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CM2:「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和內在父母和解,從假性孤兒邁向情感獨立的大人」讀後心得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聽到吳淡如的podcast,內容主要是陳述童年受到父母的情緒影響,導致後來在面對父母時的不協調,與長大成年後對自己行為的一些反思,也認為這些成長經驗,有在自己心中留下傷痕。

在當時聽完唯一的感想是,長大後我也常常被叫回家處理父母的各種吵架,跟別人的情況雷同,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常常父親一通電話,就是要我馬上回家解決,間接的變成我是個隨傳隨到的小兵,一有狀況不但立即出現,而且得在很短的時間內釐清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讓父母雙方都很滿意。

長久下來我變成了"萬事通”之外,若稍有怠慢心中深怕父母會不高興,也讓我自己成天處在精神緊繃的狀態,手機要隨時在桌上,不得漏接父母的來電,更害怕父母因等待而不耐煩,長久下來這種接近病態的行為,對我造成極大的身心壓力而不自知,直到年初生了一場大病,才恍然大悟應該要好好檢視父母的情緒問題,與我自己的情緒受困、自我懷疑了。

母親離世後,我才有機會近距離與父親接觸,驚訝的發現父親真正的情緒與思考模式,是我從來沒看過的,不禁懷疑母親的婚姻維繫之道是什麼?是忍耐還是認命?讓他們渡過了近五十年的共同生活而相安無事?

說白了,也許他們二位都符合作者認定的情緒不成熟父母,但父親的情況較為嚴重。簡言之,他比較傾向是享受焦慮、沉醉過往與自我意識極高的個性,對於除了自己以外的事情,都沒興趣更沒耐心,對子女、學生、下屬都是如此,我後來仔細回想自懂事以來,他對我的要求若是做不到,會立即表達很失望,要求改進,若是我不達標,即使是多年之後,他依舊會提出來表示其不滿意。

長大後雖然認定照顧父母是我的責任,而我如此汲汲營營解鎖他們的各種難題,內心深處似乎也渴望獲取一點父母的認同,畢竟從小到大我好像沒有任何一件事情,達到他們心中的期望,這種本能的反射行為在主要照顧者的角色上,更是突顯出來,現在回想起來,這是長期的壓力來源,也是我生病的主因。

但近期父親對於自己病痛,若是已經緩解卻不願正視,只是一直在煩惱,萬一又遇到同樣的困難該如何是好?常常唉聲嘆氣外,日復一日以負面情緒在消磨自己,也將這情況丟給我。

對我而言,家中與醫院來回奔波已是日常,但更害怕面對這種情緒勒索,變成自己常常莫名心悸、發抖,最近一想到此情況,也容易不自覺的掉眼淚,我很清楚我可能心理層面生病了,也需要自我調整,在此刻我想到了這本書。

書中明白的歸納出各種情緒不成熟父母的類型,很明確得知我有這樣的父母,當然在其第二部份,有相當大的篇幅在教導身為有這類父母的成年子女,要如何自我連結,與自我的重新建立,並且提出教戰守則,例如:如何堅守立場,並勇敢的拒絕不合理的要求。我可能需要看個兩、三遍才能完全的吸收,但記下了其中的幾個方式,正在努力練習中。

這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分析的書,也是一本工具書,對於目前有情緒困擾的我,相當有幫助。我知道父親不會看到這篇文章,不然他一定會大發雷霆,呵呵呵。改變別人不如調整自己還比較快,期許自己一天比一天好,世上唯獨開心最重要,一起努力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Vivian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