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生後的這一年多,我看的見,兒子因妹妹出生,感覺自己不再是眾人眼中的焦點而焦慮不已。
地墊不再是他的王國,妹妹這個侵略者,不時會冒犯他的領土;外婆買給他穿鞋的小椅子,也因為長大長高坐進去塞得滿滿,現在要讓給妹妹坐;親友來訪,盡是被可愛的妹妹融化,只看著妹妹逗著妹妹。
好多好多,都不是他樂意的。他的生氣憤怒、他的不平難過,我看在眼裡,卻很難事事公平處理,也無法時時都以照顧他為主。
我從來不會要求他「主動」分享,因為我知道,在妹妹出生前,這些確實都是他一個人的。然而,長輩心中傳統的觀念,總希望兒子能大讓小、要表現友愛,即使是妹妹主動搶奪,也「不應該」生氣還手。我的意思並不是能接受兒子動手打人,只是我希望的,永遠都是「先與孩子有了連結,再解決問題
」。
長輩的語言、先生的反應(不得不說女兒真的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呀),即使非故意的,對高敏的兒子而言,每句話每個眼神都如針如刺,讓他難受不已。他愛妹妹,我是知道的。只不過經常短暫、表現的不留痕跡,如曇花一現,如夢一場。
就這樣,對妹妹的愛與恨讓他焦慮,焦慮到不停咬指甲,看電視時咬,在學校聽老師講故事時咬,出去散步走路時咬,任何只要用不到雙手時,他都咬指甲。
咬到破皮流血,依然繼續咬。
他的焦慮讓我感到心疼卻也挫折。畢竟學習了這麼多,怎麼還是讓孩子感到如此不安與焦慮,我甚是不解,也無助。
我評估著,是否要帶兒子去做專業的兒童心理治療。
但這一天的發生,讓我清楚知道,兒子要的很簡單,心理師能不能幫上忙我不知道,但或許我能。
「我本來就有帶愛來阿」
一如往常,我一打二兩個孩子的晚上。兒子搬出了木製的火車軌道,組了一個他很滿意的路線,他不想讓妹妹去「破壞」,因此規定妹妹不能越過雷池。但他因為想和我一起組樂高,就把火車軌道放到了一旁。
「媽媽~你看我幫你做了一個按摩器,你試試看舒不舒服?」說完兒子拿著兩台樂高車,用八顆輪子幫我「按摩」背部,不得不說,真的還挺不錯的(笑)。
我笑著說:「好舒服~謝謝你唷!媽媽很喜歡。你怎麼想到用輪子來當按摩的,很有創意耶!」
兒子聽了更高興,繼續其他的「發明」。
邊陪兒子玩樂高,我邊用餘光觀察著一旁的女兒。只見女兒拿起哥哥的小火車,緊張地瞄了我和哥哥一眼,看見哥哥沒反應,我點頭對她微笑,示意她可以繼續玩。
於是女兒拿起其他車車,放上哥哥的寶貝軌道,輕輕推了一下,發現車子會從軌道的坡道上往下滑,還不會說話的她,興奮地發出「阿~」的叫聲,繼續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接連著邊玩邊發出「阿~」「阿~」的聲音表示開心。(果然是受蒙特梭利訓練的孩子,非常有規律性)
「好可愛。」兒子玩到一半突然說了這句話,我愣了一下。
「你說什麼好可愛?」我好奇地問。
「妹妹阿~她一直阿阿叫的好可愛。」從兒子的語氣與柔和的表情,我彷彿在他眼中看到對妹妹的關愛。
「謝謝你把寶貝的軌道和火車借給妹妹玩,媽媽看得出來你很愛她。」我對兒子的善意表示欣賞與感謝。
「媽媽~妳怎麼看到我心裡的?」兒子回應。
「什麼意思呢?什麼叫做我看到你心裡?」我不敢相信我聽到的,於是再次跟兒子核對這句話。
「你不是說看得出來我很愛妹妹嗎?你是怎麼看到我心裡想的。」這句話令我震驚不已,兒子竟是如此溫暖。
「你的意思是,你一直都很愛妹妹嗎?」我再次核對。
「對阿,我本來就有帶愛來阿。」兒子的這句話,破防了我的內心。
這陣子滿到心口的焦慮與挫折感,都跟著滿滿的情緒傾瀉而出,我淚如雨下。「媽媽聽到你這樣說好感動,謝謝你讓媽媽知道你這麼愛妹妹。」
兒子天真的看著我,默默地走去拿了張衛生紙來幫我擦淚。
這麼暖、這麼有愛的孩子,怎麼會需要去心理治療呢,我心裡想著。只要我同理孩子的感受,並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與接納,或許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
想起看過一篇文章說道:
孩子的問題不是主要問題,身邊的大人如何應對,才是重要問題。學習傾聽並了解孩子的特質與地雷,除了理解孩子,也可以因此建立關係或保護自己。因為,沒有一個孩子想當壞孩子。
兒子這天的舉動如甘霖,使得快被教養的挫敗感掩蓋窒息的我,終於獲得了一口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