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9|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釀專訪|從做回自己,到還可不可以是自己──專訪《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專訪照/攝影 黃曦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專訪照/攝影 黃曦

在電影《叔・叔》裡有一句台詞,是「好不容易捱到晚年,但我們都不能做回自己。」當時,導演楊曜愷留給觀眾的問題是:我們,還有機會做回自己嗎?

五年之後,他的第二道問題是:從今以後,我們還可以是自己嗎?

導演楊曜愷被台灣影迷所認識,是他的第三部長片《叔・叔》(Suk Suk,2019)入圍第 56 屆金馬獎多項提名,除了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獎之外,太保和袁富華同時入圍最佳男主角,區嘉雯也入圍最佳女配角。

繼 2019 年的《叔.叔》之後,楊曜愷的新作品《從今以後》(All Shall Be Well,2024)在第 61 屆金馬獎也有多項入圍,而這是楊曜愷自 1998 年拍攝第一部短片至今,首次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工作照/前景娛樂 提供

「這部片從一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就叫『從今以後』啦,從來都沒有想過要被叫『嬸・嬸』的。」楊曜愷開玩笑道。電影在香港上映之後,許多影迷都喚《從今以後》叫《嬸・嬸》,若真以《叔・叔》續作來宣傳,片子可能會更好賣也說不定,但楊曜愷說,如果片子真的叫《嬸・嬸》,觀眾進場看了一定會覺得失望。

《叔・叔》和《從今以後》同樣是關注同志關係、權益的作品,其中也有不少佔比聚焦於傳統家庭關係與同志家庭成員的衝突和掙扎,以及暮年之後的生活處境,既是愛情電影,更是家庭電影,也是講述香港年長者生活的社會電影。

對比兩部片,在劇情刻畫上最大的不同便在於親密關係中的距離,楊曜愷在《叔・叔》欲梳理的是社會對年長者的忽視──年長者同樣也有對身體、對性的需求與渴望,因此片中的肢體接觸多,親密戲也多;《從今以後》則是專注於交往四十多年的伴侶之間的生活默契,如兩人一同上街挑魚、買花,睡前互塗面霜,節慶時共同招待家人,少了親密戲,楊曜愷往「死了一個伴侶後的生活」走去──面臨終老,寫不寫平安紙?

《從今以後》電影劇照/前景娛樂 提供

2019 年《叔・叔》上映時,楊曜愷已經開始寫《從今以後》的劇本,在當時他參與了一場談同志族群遺產權益的講座,講座上提到的幾個案例,便是他起心動念創作的緣由。許多女同志都與伴侶的家人長年保持良好、親密的聯繫,但在其中一方離世後,留下來的那一方卻面臨被趕走,要為遺產分配打官司的處境。

《叔・叔》以鑽研性別/同志議題的學者江紹琪長年編撰的《男男正傳:香港年長男同志口述史》(2014)為文本基礎進行改編,《從今以後》同樣從口述史著作改編而成。擔任電影聯合監製的鄧芝珊,與獨立記者伍詠欣透過長達八年的田野調查與口述史紀錄,將生自 1930 年代至 1950 年代末,於現今成為年長女同志的香港女人生命記憶,編撰成《同聲同氣:香港年長女同志口述史》並於 2024 年出版。

當楊曜愷決定寫一個女同志劇本,他也擔心自己的生理男身分,即使同樣作為同志,依然無法好好地說出他人的故事,更怕自己的觀點有所缺漏。於是他決定找鄧芝珊一同合作。

約莫十年前,楊曜愷和鄧芝珊因同志電影節而相識,兩人都曾在海外求學、工作,鄧芝珊回到香港後,便師從江紹琪,同樣做性別/同志研究。鄧芝珊已經進行女同志研究很長一段時間,因此鄧芝珊帶著楊曜愷走進女同志社群,進行電影劇本的田野調查時,並未遇到太大的困難。

但在劇本撰寫階段,楊曜愷仍避免為她們「代言」,所以在完成劇本後,楊曜愷也舉辦了幾場圓桌讀本會,邀請鄧芝珊與其他性別研究者,以及田調過程訪問到的女同志朋友一起參與討論。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工作照/前景娛樂 提供

例如片中的同志伴侶阿 Pat(李琳琳飾)和 Angie(區嘉雯飾)在年輕時共同經營紡織廠,年老後便賣廠變現養老,二人購置一間位於何文田街的屋宅(房契上只登記阿 Pat 的名字),相伴多年,雖然沒有在海外辦理結婚登記,但每到團圓時節,Angie 都會和阿 Pat 一起在家中招待阿 Pat 的家人,如片頭第一場圓桌聚餐,彷彿展現這一夥人是真正的「情同家人」。

但在阿 Pat 離世之後,阿 Pat 的家人為了爭房產而與 Angie 反目,Angie 回老家探訪父母, 她的家人依然用「好姐妹」稱呼阿 Pat。兩個女人交往,經常被說成是「姐妹」,不論與原生家庭相處時有多融洽,女同志伴侶的親密關係依然是被隱形、被降格的存在。

在香港,多年來不被待見的女同志、男同志族群,都遭遇到了不同的「被缺席」。1980 年代起,香港公民社會開始討論同性性行為的除罪化(decriminalisation),直到 1991 年,香港政府才正式修例、廢除針對男男性行為的法條。

那麼,生在 1980 年之前的同志族群去了哪裡?

《從今以後》電影劇照/前景娛樂 提供

撰寫《叔・叔》劇本時,參與訪問的男同志族群經常和楊曜愷提及,在當時如果承認自己的同志身分,在社會上不僅找不到立足之地,還會面臨被判刑監禁的刑事罰則。他們在談戀愛時,多半只能透過通信來傳遞情意,而最終絕大多數的男同志們,都會選擇與異性婚嫁,對家庭、社會交代。但在訪問女同志長輩時,楊曜愷發現女同志討論的多半不是大社會底下的處境,而是屬於個人的心理羞辱。

「妳何時要結婚?妳怎麼嫁不出去?」

無論是在異性戀/同性戀女性身上,只要年紀到了就會被問到的嫁娶問題,發生在女同志身上時,更成為多重的歧視與羞辱。於是女同志們可能選擇的路徑,便是走進異性戀婚姻場景裡,或是繼續做伴侶的「好姐妹」。

因此,同志族群所面對的問題便是:我們,還有機會做回自己嗎?或是,我們還可以是自己嗎?

做回自己,意味著拒絕傳統的異性戀組成,抵禦社會的排斥;依然是自己,也就代表要拒絕假裝,且不被降格。這就回到了家庭問題。在傳統家庭結構中,身為一個同性戀者,自然有很多秘密是無法與家人訴說的,楊曜愷舉了兩個切身相關的記憶。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工作照/前景娛樂 提供

「十六歲的時候,你遇見了喜歡的男孩子,你可以說給父母聽嗎?或是吃飯的時候,電視上出現一個你很喜歡的男明星,你敢光明正大地看他嗎?」

其實從《叔・叔》到《從今以後》,兩部電影背後所承載的真實人生,都已經足夠沈重且戲劇化,因此楊曜愷根本無需為了提高戲劇張力,多寫什麼衝突情節──他們的人生處境已經足夠艱難,甚至是灑狗血的地步了,如果要說事件的誇張程度,電影裡的呈現連一半都還不到,楊曜愷這樣回答我。

從田野調查到圓桌讀本會上,楊曜愷得到很多的回饋是「Angie 的角色太軟弱了」,起初楊曜愷致力於刻畫 Angie 一角的陰性力量,那彷彿是一股細小的希望,望細水經年累月流過堅石,方能在大石上留下痕跡。然而,幾經阿 Pat 一家人無視的 Angie,究竟該做一個逆來順受的女人,還是起來反抗的女人?

幾次讀本下來,楊曜愷才發現自己得要避免讓 Angie 落入太過嬴弱的形象,否則電影又將再次掉進父權社會底下,女性總是作為無聲受害者的刻板模樣,因此他在一行人圍在阿 Pat 靈位前上香時,安排了讓 Angie 主動從隊伍最後擠到最前面的情節。而這也是把沒有選擇步入異性戀婚姻的年長女同志,一路上走來的堅強給具體呈現的,最令人動容的一幕畫面。

《從今以後》電影劇照/前景娛樂 提供

即使《從今以後》拍的是家庭故事,但楊曜愷所欲指向的「家庭」,實際上是在大城市(香港)底下,有血有肉的個體(無論其性別、性向、年紀為何)。面對原生家庭的矛盾與疏離,片中嘗試拆解、重新賦予真正意義的家,便是在傳統觀念與律法所定義的血緣之外,真正支撐一個人的存在意義的,禁得起考驗的重組家庭。因此,電影前半段,主要呈現在同志伴侶與原生家庭之間的矛盾;中後段則是聚焦於同志族群在大社會底下逐漸形成的 Choosen Family,以及因著不同的社經地位,各有不同呈現的家庭建構面貌。

阿 Pat 與 Angie 的家設定在何文田的風雅老宅,阿 Pat 的家人阿成(太保飾)與太太阿美(許素瑩飾)住在觀塘的公共屋邨,阿成與阿美的女兒 Fanny(廖子妤飾)與老公和兩個孩子蝸居於鰂魚涌的怪獸大廈,兒子 Victor(梁仲恆飾)與女友 Kitty(梁雍婷飾)想搬出去外面住,也只租得起深水涉的爛大樓。

香港極度 M 型化的階級地位,與大環境對非主流族群的特殊眼光,從而影響了一個人在家庭中的關係,以及家庭中所發生的大小事,這在吃飯的時候尤為明顯。在華人社會裡,家裡面誰講話最大聲、誰的話可以不用在意,通常都是在飯桌上體現的。楊曜愷從地理空間到飯桌地位,精細地描摹階級的輪廓,以呈現每一個人的社會位置與個人心境。

這也是楊曜愷決定回港從事電影創作時,希望可以呈現的現代香港社會輪廓。

《從今以後》電影劇照/前景娛樂 提供

自小家住屋邨,逼仄的空間感會讓人在長大以後仍逃脫不了被困住的心理狀態;勞工階級家庭,餐餐吃盒飯的狀態也透過層層的擠壓呈現出香港極度缺乏公共空間的社會現況。在如此窘迫的生存現況底下,楊曜愷也不想將片中的任何一角塑造成單純的惡,或是讓觀眾感覺到 Angie 就是苦難底下的總和。

所以,雖然片中的阿美不顧阿 Pat 曾說過死後想將骨灰灑在有水的地方,執意要將骨灰放在靈骨塔;甚至推波助瀾地造成了 Angie 與 阿 Pat 家人的決裂,但是楊曜愷在片尾設計了一場戲,呈現出阿美作為旅館清潔工,只能在工時空檔找一點時間抽一根菸。而電影最後一場戲,Angie 重新反思家的定義,意識到沒有了阿 Pat 的家,已經只是房子,於是她決定將房子讓給阿 Pat 的家人,與一班好友乘船出海,再一次弔祭阿 Pat。

楊曜愷希望能讓觀眾去理解片中每一個人都有的難處,也希望能將下一個問題留給大家:如果是你,會不會想住進好的房子裡?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做出選擇之後,你還是不是自己?

《從今以後》導演楊曜愷專訪照/攝影 黃曦

劇照、工作照提供/前景娛樂
採訪、攝影、撰文/黃曦
粵語翻譯/黃潤宇

《釀電影》「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主視覺。

電影是劃開時間與時空,熠熠發光的魔幻之光,再度迎來第 61 屆金馬獎,《釀電影》依然準備了極豐富的專題,與大家一起迎接金馬盛會 ✨

「電影裡的幻之光——金馬 61 專題」,閱讀專題請由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