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描淡寫
有些來談者在諮商室裡,會用平靜的語氣訴說自己的故事。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內心卻像是藏了一場未曾平息的風暴。每次聽到這些輕描淡寫的描述,我都會想,這背後壓住了多少情緒?為什麼明明是希望得到幫助,卻又選擇以冷靜的姿態來面對?
「我這樣是不是很嚴重?真的需要吃藥、住院嗎?可是我還要上班、還要養家啊。」表面平靜的話語,往往藏著對未知的恐懼,既期待有人能伸出援手,又害怕自己承擔不起真相的重量。
感情裡的掙扎更是如此:「難道真的該離婚嗎?朋友都說他不值得,但他有時候也對我很好。」說著說著,又像在為另一半辯解。這句話裡,不只是對現狀的不滿,還有那些難以割捨的過去,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
過去的創傷也是如此:「那些事其實早就過去了,現在想想也沒什麼。」語調輕鬆,但話鋒一轉:「我也知道該為自己打算,可是…」遺憾和不安似乎早已深深烙印在心裡,讓人猶豫不決。
在這些「輕描淡寫」中,我作為心理師,最深的感受就是不能急。我必須提醒自己,不要急著去拆解,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有些情緒需要慢慢消化,有些話題需要慢慢鋪墊。我所能做的,就是給予安全的空間,靜靜等待,讓對方在準備好的時候慢慢敞開。
其實,我自己也時常反思,這些「輕描淡寫」也許是來談者保護自己的方式。太早揭開這層保護可能只會讓他們更害怕。與其匆忙解決,不如陪著他們一起尋找,真正讓他們感到安心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