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與求回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總是會有一些面對想要的東西,而需要付出對應的代價的選擇。這世界上大多數的核心在交換,拿出可以給予的,交換更想得到的。只有愛,大多是父母的愛與情人的愛,才可能打破這個交換的守則,再來可能就是一些對志願無悔付出的信仰了吧。

曾經我很重視公平,但很多時候這種交換中的付出,得到的回報不符合預期,就會很難過。難過久了,長大了,也會找到一些方式來應對。

對我來說,具有明確目標時,付出的代價會想試著去計算是否合理,是否在方法上能順利達成,以及我願意付出多少代價。小到扭扭蛋,我願意花多少錢去扭到我想要的?大到控制手上的演出製作不要超支,我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有什麼籌碼可以拿來交換?

當一切都被擺在天秤上比較時,獲得的與付出的無情對比,常會讓人笑不出來

當一切都被擺在天秤上比較時,獲得的與付出的無情對比,常會讓人笑不出來


這很痛苦,因為常常失敗,真的,超常在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那麼想要的情況中左右為難。於是學會看開、放下、接受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十一,不然揹著太多不滿怨恨好像人生都失去了希望一樣,這方面我還滿慶幸自己的記性不好,比較容易忘記。

但除了接受之外呢?我也曾經想總不可能我做的事都是無用的吧?過程中的一切切實地在我的生命中發生過,總是會有回頭來幫助我,讓我感謝當時的自己的時候吧?(雖然也有那種痛恨當時的自己的時候)

印象中看過的電影《真愛每一天》在這件事上讓我感觸很多,那是一部最終在講活在當下的電影。我延伸到自己的生命中,調整出來的想法是:我想做「做這件事本身就會讓我有收穫」的事。

很棒的電影,讓我想了很多,也試著去改變自己

很棒的電影,讓我想了很多,也試著去改變自己


例如買書本身很快樂,如果書不好看但我獲得了買書的快樂,以及知道這個作者下次不要碰的經驗;又例如寫計畫書雖然很痛苦,但寫計畫書的過程中,又不斷地讓我重新整理自己對於這個案子的想法,最終當我在跟別人說明時,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很完整清楚的說明;又例如為親密的人做某件事,做這件事的當下是我展現愛的方式所以光是做這件事我自己就可以得到滿足,對方的回應若是好的則加分。

不過也時常遭遇挑戰,還有很多的不足得學習。

洗碗本身不討厭,但過程也的確沒什麼收穫,頂多就是可以清空腦袋很平靜;為親密的人做的事情若對方的回應是負面的,則會加倍檢討自己是否用錯的方式展現愛;幫貓清貓砂只是為了解決讓貓不要亂大小便。這樣的事情似乎就真的只能接受了。

說到最後,發現回到了俗語說的「歡喜做,甘願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長愈大,愈覺得有些俗語還是能解決思考上的煩燥,但並不是發生了才把這個話拿來套,當下心情不好時只會更不爽,在做事前把這樣的話當前提,即使最後沒有達到預期,也比較釋懷。

可能這樣太鄉愿,太容易放過自己,但在這個努力不一定成功的世界裡,我自己還是得要保有一點樂觀的動力,才有繼續活著的勇氣。

我儘量讓自己接受會遇到下雨這件事了,我繼續努力。

也希望困在某個坎的某個人,能在心裡舒服一點。

好幾年前,剛學日語一陣子,在一次去日本旅行的時候,不自量力地買了這本經典小說的日文原版,想來看。看不到一頁就放棄了,把書放在書架上長灰塵,殊不知幾年後,它真的在某個時間點上發揮了幫助,完全沒想到的幫助。

好幾年前,剛學日語一陣子,在一次去日本旅行的時候,不自量力地買了這本經典小說的日文原版,想來看。看不到一頁就放棄了,把書放在書架上長灰塵,殊不知幾年後,它真的在某個時間點上發揮了幫助,完全沒想到的幫助。




舞台劇製作人、編導,剛好喜歡做菜跟寫字,跟你分享我工作上、料理時、人生中覺得可能會有趣的一些小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自由溝通?聊聊在親密關係中,因害怕受傷而縮減溝通的困境,並提出如何營造暢所欲言的氛圍,讓溝通更有效率且舒服。
沒想到原本只是看展,卻從展覽、快閃店,一路想到了文化藝術娛樂補助。 文化為什麼重要?因為文化能成為我們營利的媒介,還有向外插旗的武器!
這個時期,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模樣,這個選擇題是: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嗎?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自由溝通?聊聊在親密關係中,因害怕受傷而縮減溝通的困境,並提出如何營造暢所欲言的氛圍,讓溝通更有效率且舒服。
沒想到原本只是看展,卻從展覽、快閃店,一路想到了文化藝術娛樂補助。 文化為什麼重要?因為文化能成為我們營利的媒介,還有向外插旗的武器!
這個時期,我們的選擇將會決定台灣未來的模樣,這個選擇題是: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國家嗎?
我很討厭反詰句,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溝通,只會讓人生氣。如果你想讓對方生氣,這不失為一個方式,但其實有更善待對方的說話方式,也更明確表達你的意見。
討厭到會對它生氣的事好像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前三名沒有變過:1)下雨,2)等紅綠燈,3)排隊。第三點在這十年手機變得更好消磨時間後有好一點,但依舊很討厭;而第一點跟第二點很常同時出現毒打我的生活。 但我不想因為這些事讓我的情緒常常很差,所以我開始思考怎麼會這樣,我可以怎麼辦?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正視與父母的關係,重新定義父母對你的影響。 接受你和父母相似的一面,並意識到金錢觀念的來源。 專注於熱情和快樂,而非金錢,讓財富自動靠近。
Thumbnail
佛法說:「福報為佈施之果」;意思就是說,當下真實的需要的滿足,來自於過去樂意分享的結果。在「給出什麼就獲得什麼」的宇宙電磁定律下,過去樂意分享的能量,投出去後,也會變成樂意分享的結果回來,無論具體形式。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如果收受別人的金錢支助,就要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著,是把家裡當公司嗎,有錢最大。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施與捨,能得「福報」; 🫲🏻而拖和欠,不論有形 或無形、 是情 還是錢、是人際 還是物質, 甚至是生活日常種種, 任何形式的拖和欠,都是一種「虧欠」。 🫲🏻拖和欠,在能量的平衡上來說,會種下愈來愈多, 未來需要再平衡的所謂「償還」。 🫱🏻施與捨,同樣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我們如果認為自己很多地方沒有價值可言,那就沒剩多少東西可以談價碼。
Thumbnail
當我們付出時都會希望有回饋,不管事情緒上的還是物質上的, 其實當我們付出時,最希望的就是得到情緒價值,也就是有人說,快樂是終極貨幣。當我們捐獻金錢時希望幫助別人,我們是快樂的。 前陣子一位女同事,問我要不要每個月捐100給慈濟,當下我心中其實是不願意的,迫於我是公司的新人,最後我還是捐了。他跟我
Thumbnail
透過重新評估自己的信念和態度,我們可以建立新的神經通路,並找到內在綻放的喜悅。 同時,讓自己平靜下來,經歷每一刻的滿足,將會使你與內在財富連接,創造自由的生活。
Thumbnail
透過正視與父母的關係,重新定義父母對你的影響。 接受你和父母相似的一面,並意識到金錢觀念的來源。 專注於熱情和快樂,而非金錢,讓財富自動靠近。
Thumbnail
佛法說:「福報為佈施之果」;意思就是說,當下真實的需要的滿足,來自於過去樂意分享的結果。在「給出什麼就獲得什麼」的宇宙電磁定律下,過去樂意分享的能量,投出去後,也會變成樂意分享的結果回來,無論具體形式。
Thumbnail
所有的求,都是等待給人給予,包括請求與要求。 人是群居的動物,與人相處必然會出現請求或要求別人給予的狀況,而我們只是接受別人給予,還是我也做了等同的付出? 很多人會說我付了錢之類的話語,當然,這沒有錯,這是有形的給予,但對方給我們的,只有這樣嗎? 當對方給予我們服務,當下只有這些動作嗎?若是如
捨是付出,也是放棄;得,就在於付出後所獲得的收穫,每種付出,都會有某種程度的獲得。
Thumbnail
如果收受別人的金錢支助,就要按照別人的期待生活著,是把家裡當公司嗎,有錢最大。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施與捨,能得「福報」; 🫲🏻而拖和欠,不論有形 或無形、 是情 還是錢、是人際 還是物質, 甚至是生活日常種種, 任何形式的拖和欠,都是一種「虧欠」。 🫲🏻拖和欠,在能量的平衡上來說,會種下愈來愈多, 未來需要再平衡的所謂「償還」。 🫱🏻施與捨,同樣
Thumbnail
「你會怎麼形容你與金錢的關係?」P.36 《允許自己變有錢》共讀會後半小時的討論,我通常會拋磚引玉先分享自己的答案和心得。我寫了我和金錢的關係逐漸從傷痕累累開始變得平靜自在,認為目前合作愉快,我提出的需求它都有幫我做到、沒有讓我的需求(例如房租)開天窗、過得也算溫飽滋潤,但同時又覺得隱
Thumbnail
我們如果認為自己很多地方沒有價值可言,那就沒剩多少東西可以談價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