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你的諮商心理師:談黃子佼的2萬字非典型「道歉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3年台灣一連串#MeToo事件在演藝圈爆開,其中藝人黃子佼在6月19日遭影射10多年前性騷擾未成年少女,強吻、並以藝術之名要求拍裸照,且受害者不只一位。同日下午,黃子佼拍攝影片承認犯錯,談兒時性騷擾創傷,又毀滅式爆料多位藝人醜聞,隨後黃子佼試圖輕生並獲救。事後警方進行相關調查,發現黃子佼非法持有未成年人性影像多達2000多部。


  一個月後7月19日,黃子佼發了一篇長達2萬字的非傳統「道歉文」,開頭寫道:


這是一篇,寫了近一個月的文章 。這不是傳統的道歉文,比較接近日記文,但該致歉的,絕不會少。很抱歉它遲來了。而且,是瀑布文。起起伏伏,兩萬字上下,極長篇(所以這次我沒辦法如既往齊頭齊尾)。

關於本文方向與字數多寡,我自認,什麼範本都不適用。而且,肯定無法滿足所有人。所以,我真心選擇我手寫我心,百分之百發自內心誠心。邀請~仍願意理解我的、給我機會的人,深入探索。

首先,如果您想閱讀,我懇求您先看完以下提醒,再往下,好嗎?


  接下來的內容大概提到這幾天的經歷和心境,包含6月19日事發自爆自棄的心情,為什麼影片中提到小時候的事和不顧後果的爆料,以及之後住院的生活,期間如何面對媒體和親朋好友,以及多次感謝太太和女兒。文章穿插感性的人生體悟、感謝和道歉,最後期許成為更好的黃子佼3.0。


***


  作為道歉文顯然不夠正重和嚴謹,作為日記卻又因對外公開而帶有道歉文的性質,姑且將這篇親密的文章視為後者,雖然感性且真摯讓某些人願意去同理,卻也讓部份的人感到不公平和生氣。

  因為文章裡道歉和感謝的主要對象,仍舊是他自己的親人朋友,對小燕姊、孟耿如和女兒小玉米。抱歉害他們惹麻煩、抱歉害女兒背負「有這樣的爸爸」的名聲,以及感謝他們這段日子裡的照顧和支持,並在事業上一起努力想辦法。相反的對被害者的道歉以及過去事件的反省少之又少,當然這不是一般道歉文,我們不能要求黃子佼的個人日記一定要有這些內容,但正因為是更私密的日記形式,缺少這些內容不免讓我們懷疑,對黃子佼而言那些被害者是不是就像自己過去的錯誤一樣已經過去。黃子佼會不會認為長期以來我一直在改,我已經在改了,只是努力改過的我仍然被過去的我前來討債而已,所以現在真正重要的是請大家理解眼前已經改過的我、聆聽我、理解我,以及請媒體放過我。我們擔心會不會對黃子佼來說一切的重點仍然是自己,並因此忽略了被害人當時和現在的聲音。而之所以衍伸這些擔憂,在文章裡是有跡可循的:


看著文章的您,會否想反駁些什麼?別了,答應我,就當作您是我的諮商老師,在聽我講故事,甚且不須提問,這不是訪談類或吵翻天的政論節目,當個聆聽者好嗎?急著反應或過度反應?評價反駁?懇請善待我的剖白,就像我在主持舞台時,都盡量善待別人的故事、別人的作品那般。


  可能會有人問,他已經在改了,不然你還要他怎麼樣?你要追著他打到什麼時候?要他走上絕路嗎?

  當然我們不希望他再次輕生,也不是要無止盡的責罵他一輩子,我們希望他真正的對被害人道歉、正視過去的事件,要求他親自撿起那些歷史的碎片,讓那些受傷的人的故事被看見(而不是要大家看他自己的故事),並且透過更完整的故事來重新檢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是演藝圈結構性的問題嗎?如果你說你也是性騷擾、A片文化的受害者,那接下來你要怎麼做(而不是空泛的道歉說「我錯了、下次不再犯、相信我」然後繼續下載)?

  我們所擔心的是因此在演藝圈中被暴力切割的黃子佼,是不是也暴力地與過去的自己切割,我已經不是過去那個錯誤的我了,一切展望未來的同時,你很棒、你走出來了、你有愛你的妻子和朋友,這些人當然值得感謝,你將會重生、擁有新的未來。但那些就算過了10幾年也要用隱晦的方式、有人幫忙才有勇氣站出來的被害者們,會不會變相的因為過去的事情就只停留在過去,而無法像你一樣擁有改變的機會。

  作為握有權力的公眾人物,你要求被理解和傾聽,首先療癒你自己的傷,但那些被害人呢?卻可能因為你的自我放大,而不再有人重視當初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了,人們開始同情你為你聲援,焦點不再是那些受害者的傷以及真正重要的結構性問題。


***


本文只想單就過去現在未來的黃子佼自身,身心靈所思所想或是恐懼內疚,包括對世界的觀察與憂慮,做出真切描述。是非常個人化,偶爾理性偶爾感性,一個會失常失控失調的黃子佼的故事。


  那些被害者在黃子佼的個人世界裡沒有生命,他們只是過去的錯誤,被輕描淡寫的帶過。相較之下,黃子佼不斷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變成大寫的人,故事讓他立體,與公眾距離拉近。黃子佼跟我們分享閱讀心得和正向思維,並不時面向我們提問「我任性?還是膽小?換作您是我,怎麼辦比較好?」讓答不出來的我們感受他的困境,讓我們去思考原來藝人也是人。文章不乏自我體悟和人生哲理,展現出不同螢光幕前、更完整的黃子佼個人世界觀,他讓我們看到他的不完美,但也沒那麼壞,讓我們發現「壞人也是人,背後也有值得同情的故事」,他懇切、盼望我們傾聽,並備註不然不要看。

  首先要求我們理解你而忽略另一方,背後可能隱含的是你過份的自我膨脹。我不是你的心理諮商師,我更關心受壓迫者的歷史,是否被尊重以及復原返本




【延伸閱讀】

讀班雅明(一):復原返本與扭曲記憶之破壞性

讀班雅明(二):造成歷史停頓的兩種暴力

安太座基金是在安什麼,我們是太座嗎?

avatar-img
16會員
74內容數
關於永續,關於閱讀,一點生活雜談,一點點創作,和哲學世界裡的甲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女子簡阿貞 的其他內容
  我算是特別不喜歡某種熱鬧氣氛的人,討厭去夜市、大賣場和排隊小吃,討厭接受豐沛的情緒流動、討厭被迫情緒高漲、討厭社交恐怖份子,且不僅限於人際接觸,在圖文上亦如此。受不了濫情,就算表達的是愛,也受不了那種綿密剪不斷的悶悶的哀怨傷感,所以把整套《晚安,布布》拿去賣。
  在理財課程上老師呼籲男學員們,如果有女友或未來有太太的話,每個月的「安太座基金」非常重要,最好每個月規劃這筆費用,非常好用,可以解決許多事情。課後同事們討論這筆費用,有先生的女同事對新婚有太太的男同事說各種好處,簡單來說,讓先生花錢買單何樂而不為呢,我開心他也好過。
  最近上了一堂「了解個案處境」的課程,課堂上做了一些傾聽、溝通與同理的小練習,像是練習將封閉式句型改寫成開放式問句,練習不做筆記,在聽完對方幾段自我揭露後用自己的語言再次闡述,練習感覺對方的情緒流動,在複述對方的表達後加上自己感覺到的對方的情緒狀態,藉此給予支持及同理性的回應。
  北捷美工刀傷人事件後,想到之前曾和身邊的人討論到「精神病患殺人無罪」的爭議。但那次討論的經驗不是很好,到最後變得很無力,我們都找不到理解彼此的交集,就只是各說各話而已。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對政治的態度,他覺得政治很複雜,其中有各種操作和糾葛,還要費心去了解各種不公不義的事件始末,他沒有心力去了解這麼多,光是上班、生活就已經很累了。然而同時他也感到有點使不上力,在投票時因為事前功課做得不夠,憑著對政黨的印象來投,對自己的決策感到懷疑。
  在十年前鄭捷事件之後,江子翠站再次發生傷害事件,2024年11月08日,一名年約40歲的王姓女子以隨身攜帶的美工刀劃傷一名17歲男高中生臉部。女子原擔任理貨員,因前份工作關係隨身攜帶美工刀,失業沒多久的他在搭乘捷運時似乎與不認識的男高中生對到眼,認為對方說他壞話,故引起犯意。
  我算是特別不喜歡某種熱鬧氣氛的人,討厭去夜市、大賣場和排隊小吃,討厭接受豐沛的情緒流動、討厭被迫情緒高漲、討厭社交恐怖份子,且不僅限於人際接觸,在圖文上亦如此。受不了濫情,就算表達的是愛,也受不了那種綿密剪不斷的悶悶的哀怨傷感,所以把整套《晚安,布布》拿去賣。
  在理財課程上老師呼籲男學員們,如果有女友或未來有太太的話,每個月的「安太座基金」非常重要,最好每個月規劃這筆費用,非常好用,可以解決許多事情。課後同事們討論這筆費用,有先生的女同事對新婚有太太的男同事說各種好處,簡單來說,讓先生花錢買單何樂而不為呢,我開心他也好過。
  最近上了一堂「了解個案處境」的課程,課堂上做了一些傾聽、溝通與同理的小練習,像是練習將封閉式句型改寫成開放式問句,練習不做筆記,在聽完對方幾段自我揭露後用自己的語言再次闡述,練習感覺對方的情緒流動,在複述對方的表達後加上自己感覺到的對方的情緒狀態,藉此給予支持及同理性的回應。
  北捷美工刀傷人事件後,想到之前曾和身邊的人討論到「精神病患殺人無罪」的爭議。但那次討論的經驗不是很好,到最後變得很無力,我們都找不到理解彼此的交集,就只是各說各話而已。
  前陣子和朋友聊到對政治的態度,他覺得政治很複雜,其中有各種操作和糾葛,還要費心去了解各種不公不義的事件始末,他沒有心力去了解這麼多,光是上班、生活就已經很累了。然而同時他也感到有點使不上力,在投票時因為事前功課做得不夠,憑著對政黨的印象來投,對自己的決策感到懷疑。
  在十年前鄭捷事件之後,江子翠站再次發生傷害事件,2024年11月08日,一名年約40歲的王姓女子以隨身攜帶的美工刀劃傷一名17歲男高中生臉部。女子原擔任理貨員,因前份工作關係隨身攜帶美工刀,失業沒多久的他在搭乘捷運時似乎與不認識的男高中生對到眼,認為對方說他壞話,故引起犯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幾乎全台灣一大半的人都忙著聲援無辜的林郁婷 我想到「啊⋯⋯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近幾年,「杰哥不要」意外在中國爆紅,重新成為「迷因頂流」。但這部教育部拍攝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之所以廣受流行,不是因為人們認識到且開始重視男性可能受害的情況,而是因為這種與大眾認知有落差的現象成了一件人們覺得好笑的事。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的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幾乎全台灣一大半的人都忙著聲援無辜的林郁婷 我想到「啊⋯⋯這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分享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參觀的展覽「關係人」,展覽圍繞著#METOO事件,展現了性暴力與性騷擾的議題。以互動式情境遊戲和影片營造真實感。做為一名靈氣師,因為接觸過個案的能量場,了解過性暴力對個案遺留的侵蝕,也讓我對性暴力更加難以忍受並有著更多的關注和感觸。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沒想到看《破浪男女》會哭到停不下來。 楊雅喆繼《女朋友。男朋友》、《血觀音》後再次觸碰性別議題,說是觸碰可能太過輕微,《破浪男女》刀口銳利,當你以為這只是賣弄情色的電影,片中顫抖的呻吟和喘息早已迫不及防直入內心深處的孤獨。 「如果是很快樂的做愛,那麼生出來的小孩子也許比較幸福吧?」
Thumbnail
「面對蘿莉誘惑,不會就範的正直大叔」讓娜娜認識什麼是「好男人」,什麼是「愛的互動」。
Thumbnail
Metoo 運動自 5 月延燒至今,政治、藝文、教育、演藝圈等領域陸續有受害者揭露遭騷擾、侵犯的經歷,我們訪問了六個故事,她們曾在不同年紀、場域,被不同權力關係的人施以性暴力,也都嘗試尋求幫助。
  近幾年,「杰哥不要」意外在中國爆紅,重新成為「迷因頂流」。但這部教育部拍攝的《如果早知道男生也會被性侵》之所以廣受流行,不是因為人們認識到且開始重視男性可能受害的情況,而是因為這種與大眾認知有落差的現象成了一件人們覺得好笑的事。
Thumbnail
《怒嗆人生》這樣的譯名、脫口秀演員黃艾莉,彷彿很好笑,實則令人悲愴。所有角色的苦悶、嫉妒,與那股如鯁在喉難以解釋的衝動:「去傷害他人,去自私,因為過得好辛苦。」你都懂。誰沒有生活中某個時刻,你想要敗德,想要控制,想要解放及坦誠,想要「做自己」,縱使你也曉得事情會因此變得很糟。 也許那更爽,不是嗎?
Thumbnail
一個人可能「既是無性別、又是流性別、多元性別、自成一個性別」~這大概就是我體會到的酷兒精神吧?
一個徹底坦白過去、面對自己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會更清楚明白自己的樣貌、對於自己所為與所思更加的瞭然於心?還是相反? 《告白者》同前作《同情者》,由同一個敘事者的肉體與心靈,受到諸多的苦難。當然,我們知道,即使作者在此作中再度讓敘事者肉體遭逢巨大的、逼迫至瀕死的酷刑(施虐者確實是以刑求的形式施予酷刑
Thumbnail
《剝皮》探討性騷擾事件及人們不同處置立場的故事情節。從揭露性騷擾發生後,受害者與旁觀者的處境,引發出觀察者與直接參與者的傷痛與療癒。事件中的加害者、被害者如何應對,以及誰的立場應受同情,成為小說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