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對什麼樣事情,比較容易留下鮮明的記憶?
所長做過非常小眾的民間觀察,發現身邊的人對於「壞事」的記憶比較深刻。例如,大師兄記得很小的時候被壞壞所長騙的事,但不記得去旅遊的趣事;還有以前有個學生一直記得所長「軍紀森嚴」的要求,忘了自己吃了所長很多食物;還有室友阿雯記得所長情緒差的狀態,知道什麼時候要閃開,免得自己被雷擊。
其實,所長自己也是一樣。所長到現在都還記得,第一次數學考不及格的畫面;另外還有大學參加幼童軍服務員木章訓練時,背不出誓言和紀律的過程。好像壞事在腦海中總會留下相當深刻的痕跡,像是銘刻在腦袋中一樣,很難抹去。反觀愉快的事,就不一定都會記憶深刻,有時甚至像過眼雲煙般,會瞬間消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古人才會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如果我們願意認真統計的話,發生好事、壞事的發機率應該不會差太多,但是為什麼我們的大腦要對壞事記憶深刻呢?這樣的設計對我們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請相信一件事,身體或大腦之所以會演化成現在這樣的模樣或模式,一定是對我們的生存有好處,所以對壞事記憶深刻,一定也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好的生存於世界。
讓我們搭著時光機,回到遠古的時代。
那時候老祖宗可能還光溜溜地拿著石頭在森林裡狩獵,舉著木棍在河邊刺魚。這時候,光溜溜的老祖宗們跑得沒有馬兒、羚羊快,也不像猴子那麼會爬樹,更不用說可以像老鼠一樣會打洞,身材也沒有大象高大壯碩,身上的皮更不像犀牛那麼厚且硬。
當他們遇到獅子、老虎、獵豹這些猛獸時,跑不贏、打不過、又不知道要躲到哪裡,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完全處於挨打的位置,看起來一點用都沒有。但是,老祖宗竟然可以在大自然中生存下來,並佔有一席之地,到了現在那些威武猛獸的地位已經顛倒過來,換牠們處於挨揍的地位,可見老祖宗一定有秘笈留下來。
是的,沒錯!老祖宗留下的秘笈透過基因,深深植入在我們的大腦中,這個秘笈就是大腦會竭盡所能地去找出錯誤,還有那些會對生存造成威脅的事物。一旦找到了,大腦要立刻決定「戰」還是「逃」。
哪裡知道,現在的生活環境,早和老祖宗的生活環境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但是腦袋的迴路還是以相過去一樣運作,因此我們現在對壞事的記憶,仍舊比好事的記憶深刻許多。
既然環境不同了,那我們也要改變大腦的記憶模式啊,不然一天到晚一直在戰或逃,不是會很累人嗎?
話是這樣說沒錯啦,然而有時候,我們仍會忘記改變。
在某一次的工作坊,有個學員提到自己的離職經驗。當時他決定離職的時候,主管對他說,別以為你能在這個工作中,做出那麼好的成績是因為你有能力。其實你是靠著公司的資源,還有我在背後的支持。當你離開的以後,什麼也不是,更不用說要達到相同的成就。
這個學員在前公司工作時,不僅認真、拼命,還會願意團體的成績,暫時放下自己,先成就其他的夥伴。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外,當公司有新進同仁需要上課時,他會義無反顧地幫忙,有活動要他出力,他也毫不猶疑承接。總之,在前公司工作,他盡心盡力的程度應該是天花板等級的吧!
大家應該以為,他這麼亮眼,應該不會對自己的能力感到自我懷疑吧!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他完全收下前主管在他離職前所說的話,幾乎忘記這些成果,大多是靠自己的努力才做到的事實。
換到新公司之後,那些話像影子一樣,走到哪跟到哪,於是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此後無論他交出多麽亮眼的成績單,也會認為一切都是因為有別人的力量支持,自己才做到的,其實自己的能力真沒有那麼好。
別人的話,成為了這個學員的信念,不管這個信念背後的事實是否為真,但是對他面對後來的工作,確實產生了影響。
在《秘密》這本書中提到,想要透過吸引力法則,讓好事心想事成的步驟中,「相信」這個步驟是最難做到的。一開始,所長實在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這幾年下來,終於明白這是真的。因為,當一個「信念」形成後,我們會反射性地說出或做出相對應的話與行為,然後產生的結果就會如預期一樣,於是又讓我們加深內在相信的程度。久而久之,就很難再扭轉了。
想改變腦袋這反射性的思考方式,除了時時覺察之外,還要面對改變時的不適感,並且著從每一次的經驗中,找出證據證明原本的信念不是真的。這些過程單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會很辛苦。我們需要有夥伴相挺,也需要客觀的第三視角幫我一起找出證據。當我們身邊有可以陪伴大家找到證的夥伴,會幫助大家堅定地改變信念,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