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精進之道》這本書時,我原本以為它是一本關於「一萬小時法則」或「刻意練習」的書。實際上,內容主要談的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心態,強調要懂得享受練習和停滯期。而這本書的魔力在於
它會不經意的撥動過往我在學習事物的這些記憶之弦。
像是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學騎腳踏車的經驗。那時候因為怕跌倒,一直不敢嘗試,甚至跟鄰居朋友說「你們騎,我用跑的跟在後面就好」(似乎也促成了我有一雙飛毛腿?)。後來在爸媽的鼓勵下,我先裝了輔助輪,漸漸有了自信,再慢慢拆除輔助輪,最後終於學會騎車。我覺得最值得紀念的時刻,是有一次趁家人睡午覺時,我在鄰居家後院頂著大太陽繞了三十多圈,直到突然有隻小狗跳出來才停下。那一刻,我確信自己已經掌握騎腳踏車的技巧,回家迫不及待地向爸媽分享我的成就。
讀《精進之道》的過程中,類似的學習回憶不斷浮現,包括我在大學裡跟系上桌球隊練球的時光。而在上班時期,曾有好幾位同事問我為什麼能維持這麼長久的健身習慣,其實我也說不出確切的原因,只是發現自己下班後不會去想「要不要去運動」,而是考慮「如何避免影響今天的訓練課表」,然後就出現在健身房裡了。即使如此,我還是常常遇到重量上不去,次數跟前幾個禮拜前一樣,停留在沒有明顯進展的階段,不過就如同書中所提的概念:
享受停滯期,享受單純的練習
我樂於投入練習的過程。特別是當我把身體擠進槓鈴底下,舉起整組槓鈴和槓片重量的當下,能夠感受到所有細胞都專注在眼前的動作和呼吸上。接下來的那一分鐘裡,腦海變得非常清晰,彷彿只有呼吸聲和心中的計數。
我想我是為了再次享受這種感覺才願意一直持續下去吧。
隨著現今社會非常強調「短期見效」和「立即成果」,無論是速成課程、投資標的還是減肥秘訣,都以快速達到目的為賣點。所幸我一直堅持把健身當作長期習慣,也逐漸體會到了「慢慢來、享受過程」的重要。這本書進一步印證了我的經驗:多數真正的進步不會一蹴而就,而是潛藏在看似平凡的練習、甚至停滯期裡面。或許對有些人而言,還是更容易被「立竿見影」的結果吸引,但我相信持續的、踏實的投入,也能讓人慢慢累積出更紮實、更長久的成長。
將來我還會進一步把「先接受停滯、再追求突破」的心態,帶入未來想學的技能或興趣,並享受每一次嘗試與失敗的過程,以最踏實的步伐一路前行,也能真正體悟到,穩健的成長遠比一時的速成更珍貴。
這本書讓我對自己的「學習之道」有了更深刻的體悟,如果你也想在繁忙的日常裡喚醒自己對學習的熱忱,何不翻開這本《精進之道》?
或許在它平實的字裡行間,你會找回那個曾一心想學會騎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來的自己;或許也會想起那些埋藏在記憶深處、曾經熱烈投入卻慢慢淡忘的技藝或夢想。在我們這個強調「瞬間成功」的時代裡,這本書顯得格外珍貴。它不只教我們如何進步,更提醒我們應該珍惜那看似無波無瀾的停滯期,因為真正的蛻變,往往就隱藏在那最平凡的累積之中。讓我們一起回到起點,重新感受學習的溫度,一步步找回那條屬於自己的精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