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乍聽起來是一個專業又晦澀的術語,實際上,它在生活中非常常見。讓我們看看以下幾個常見的場景:
這些場景都體現了「投射」,一種將自己不願承認的想法、情緒或行為歸咎於他人的心理防禦機制。
為什麼我們會投射?
投射源於我們的自我保護本能。當面對內心的不安、羞恥或焦慮時,我們傾向於將這些負面感受轉移到他人身上,以維護自尊。這就像是一面心理鏡子,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自己內心的投影。
投射通常始於童年。當孩子感到不安全或受到批評時,會學習通過指責他人來保護脆弱的自我。這種模式可能會延續到成年,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投射如何影響我們的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投射特別容易發生。例如:
這些投射會造成誤解、衝突,甚至破壞關係。我們常常在他人身上看到的缺點,其實正是我們自己難以接納的部分。
如何克服投射:3個實用步驟
1. 自我覺察
2. 暫停評判
3. 同理溝通
面對他人的投射
當他人的投射指向你時:
克服投射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持續的覺察和練習。當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投射」時,就能建立更健康、真誠的人際關係。每一次的覺察,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
#吳景濱心理師 #投射 #覺察 #成長 #評判 #溝通 #不承認 #自尊 #童年
吳景濱心理師:https://linktr.ee/whomdo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