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還是沒睡飽,工作提不起勁、無法專心。像是大腦蒙上了一層霧」
你可能有『腦霧(Brain Frog)💨』的問題!
什麼是腦霧? 跟長新冠什麼關係?該怎麼解決?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動作的方式,處理腦霧的問題?
讓我來幫你一掃腦中的迷霧吧🧠💭

💭【腦霧】
腦霧是一種神經學症狀。顧名思義,就像大腦蒙上一層霧一樣。跟大腦神經發炎(neuroinflammation)有關。
主要影響記憶跟認知能力。多數人會抱怨無法專心、頭痛、頭暈、焦慮、甚至記憶力缺失。明明每天都點的便當,卻會忘記是哪家...
⚠️特別注意 壓力過大、飲食失衡、睡眠問題等都可能導致腦霧,只是這些問題不會一直持續。但如果開始合併感覺麻木、說話困難、刺痛甚至失明等症狀,代表神經系統真的出了大問題!建議盡早尋求神經內科的醫師求助

💭為什麼長新冠會常常跟腦霧扯上關係呢?
很多人確診康復後,還是會有殘存的病兆/後遺症。這些臨床上被統稱叫做「長新冠(Long COVID)」
除了呼吸不順、容易喘等呼吸系統症狀以外,很多人也會有下背痛、肌肉痠痛、疲勞、焦慮、腦霧的肌骨神經問題。
🔬研究發現有20%的人在新冠確診12個月後,還是會有無來由的疲勞、痠痛、腦霧感。或許會有人覺得「新冠病毒不是只攻擊我的肺讓我咳嗽喉嚨痛嗎?還是我的大腦也出問題了?」一部份的說法指出這其實跟我們的免疫系統有關係💪🏻
人體在病毒、細菌入侵時,會啟動免疫系統。啟動像是肥大細胞(Mast Cell)等免疫細胞來幫忙,釋放組織胺等發炎物質,幫助身體復原💪🏻
但新冠病毒卻會讓免疫細胞一直不斷地釋放發炎物質,導致身體持續處於慢性發炎,造成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的狀態🤯。
如果造成大腦、神經性發炎,就會影響到認知、記憶導致像是腦霧這些狀況一直離不開我們🧠💭

💭目前腦霧多是以症狀處理為主。雖然目前腦霧跟新冠的成因還有更多研究的空間。
還是有幾個方向的建議,可以讓你遠離討厭的腦霧纏身👊🏻
⚠️這邊特別強調,如果你出現腦霧,以及其他說話困難、無力等神經學症狀,請盡速就醫。

📌飲食
.健康、均衡的飲食可以幫助大腦健康,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尤其像是維他命B、維他命C、維他命D、Omega-3、輔酶Q10等補充品也很推薦.地中海飲食就是很推薦給想要維持大腦健康的人,可以採取的。詳細飲食方式,建議諮詢營養師。
📌睡眠
.規律、充足且有品質的睡眠,可以幫助身體休息,排除身體代謝的毒性物質,降低身體與大腦的發炎程度,讓到腦得到應有的休息,維持大腦健康
📌生活作息
.避免過量的酒精與藥物,減少毒性物質的攝取。同時參與社交活動,增加人際互動、增加大腦認知活動,可以幫助維持大腦健康
📌運動
.規律且良好的運動習慣能幫助大腦恢復。研究建議有氧為主,先從低耗腦、強度、劑量的運動開始。每天30分鐘,一周5天的慢跑開始
💭其中運動目前的做法「降低發炎」是讓大腦休息的低耗腦活動。但若是要「抵抗發炎」我們可以試試【大腦的運動】!!最後就是要來跟大家分享怎麼用動作的方式改善提升大腦健康腦霧的問題✨
以下提供幾個動作控制練習,讓大家的大腦動一動
⚠️注意:以下運動屬低負荷的動作控制練習。請輕鬆自然的完成,才能真正練到大腦的靈活度
⚠️準備: 全身鏡/半身鏡(可觀察自己的動作)、固定式椅子、轉轉椅(辦公椅或是旋轉式的小板凳)

🧠動腰不動胸
.坐姿,維持胸椎正中(身體彎曲到底、挺胸到底,找中間)後,試著腰椎、骨盆前後轉動,但維持胸椎不動
🧠動胸不動腰
.坐姿,維持骨盆/腰椎正中,想像胸骨找肚臍(胸椎彎曲)與胸口的光射向天花板(胸椎伸屈),但維持骨盆不動
🧠轉胸不轉腰
.坐姿,維持胸椎、骨盆的正中,雙手放在胸口,在維持肚臍眼面向前方下,胸椎左右看,轉胸不轉腰⚠️注意,胸椎在維持腰椎中立下,大約只能轉30度,超過一定會動到腰喔
🧠轉腰不轉胸
.坐在轉轉椅上,維持胸椎、骨盆的正中,雙手放在胸口,在維持胸口面向前方下,想像肚臍眼/肚子左右看,或是想像兩腳膝蓋交替往前移動,轉腰不轉胸⚠️注意,腰椎在維持胸椎中立下,大約只能轉45度,超過一定會動到腰喔
要提升大腦健康,可以透過認知訓練訓練大腦。「動作控制」就是一種我們可以嘗試的大腦認知訓練🧠
身體靈活、大腦就靈活。大腦不靈活,即便是舉手、拿水杯,這種日常生活中再簡單不過的事情,都需要「絞盡腦汁」。你的身體不會累,但是你的大腦早就累了(中樞疲勞central fatigue)🤯🤯🤯
這時你需要的運動,不是「練身體」而是「練大腦」🧠
大腦越靈活,身體越協調,腦霧的情況就越不容易找上你。這就是除了「降低發炎」,我們更要提升大腦健康「抵抗發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