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我與內耗:當我們把生存變成了人生
深夜十一點,城市像把螺絲,鎖得人透不過氣。小琳縮在單人床角,手機藍光映出她的黑眼圈。她滑過一張又一張光鮮的照片,忍不住苦笑:「我每天都在努力,為什麼還是不快樂?」
她很懂得扮演──在會議裡總是準時、周到、和善;在訊息裡永遠貼心、體面、好說話。她也很清楚,這套「人設」不只是禮貌,更是護身符。只是,護身符久了,會變成枷鎖。

童年的隱形劇本:阿德勒的「虛構目標」
阿德勒說,孩子在恐懼與錯誤信念裡,會發展出四種「虛構目標」:
尋求注意、尋求權力、採取報復、表現無能。
它們像一部沒被看見的劇本,默默編排我們的生命走位。
- 尋求注意:小宇在教室後排,用浮誇的提問引來笑聲。他要的不是答案,是「被看見」的安全。
- 尋求權力:十歲的小傑被責備,立刻反擊:「憑什麼管!」強硬掩不了手心的顫抖──他怕一旦順從,就一文不值。
- 採取報復:小芳與閨蜜鬧翻,不哭不鬧,三天不讀不回。冷靜其實是提醒──忽略有多痛。
- 表現無能:被要求整理房間的小恩說「我不會」,轉身去看電視。他不是不會,他怕失敗。
成人化的變形:四種內耗人格
長大以後,劇本沒有消失,只是換了服裝。
討好型(尋求注意的延伸)
小敏在會議尾聲聽到「有誰能幫忙?」立刻笑著舉手。晚上,她對著螢幕問:「如果我不答應,大家還會喜歡我嗎?」
代價:過度共感、過度承擔、過度耗損。

對抗型(尋求權力的延伸)
阿豪習慣打斷別人、搶下主導。他不是愛輸贏,而是相信「只要不示弱,就不會被踩」。
代價:關係緊繃、合作成本高、內心長期戒備。

疏遠型(採取報復的延伸)
小美爭吵後只說「隨便你」,把心鎖上。她想起耳邊的舊語:「太情緒化會被看不起。」
代價:自我孤立、情感斷流,安全了,卻更寂寞。

高功能型(表現無能的反向)
小傑是公司的「超人」。某天簡報到一半,腦袋忽然一片空白,手心冰冷;滑落的不是投影片,是他長年硬撐的盔甲。
代價:長期超載、難以求助,一崩就全崩。

完形心理學的「內設」:吞下的話,變成內心的咒語
完形心理學提醒我們,很多價值並非選擇,而是吞下去──未經消化就進肚的標準與語句。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自己的事自己做,別麻煩別人。」 「男兒有淚不輕彈。」 這些話,久了會變成內在語言:
- 討好型:「要乖、要聽話、別惹人討厭。」
- 高功能型:「不能麻煩別人。」
- 疏遠型:「情緒是多餘的。」
- 對抗型:「軟弱就會被踩。」
於是,我們戴上面具,以為那叫成熟,卻慢慢忘了臉的長相。

一張餐桌的縮影:面具與默劇
餐廳裡,四個朋友看似熱鬧:
小敏逗笑、阿豪主導、小美沉默、小傑照顧大家。 表面是默契,內裡是默劇──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裡用力演,沒有人敢脫稿。笑聲之外,是四種安靜的疲憊。

從覺察開始:把「自動導航」切回「手動」
覺察不是控訴,而是看見。把自動化的劇本,交回到手裡。你可以試試這個四步驟:
- 停(Stop):在過度承擔、想打斷、想抽離、想硬撐的當下,先深呼吸兩次。
- 看(See):問自己現在啟動的是哪個「舊劇本」?討好、對抗、疏遠還是高功能?
- 問(Sense):此刻我真正害怕的是什麼?被討厭、被貶低、被忽略、被看見脆弱?
- 選(Select):在不違背關係、不出賣自己的前提下,做一個「小改寫」。
- 討好型:從「我可以」改為「我可以在週五前提供初稿,細節需要再協調。」
- 對抗型:從「你這樣一定不行」改為「我擔心這個風險點,我們能不能先做 A/B 估算?」
- 疏遠型:從「隨便你」改為「我需要 30 分鐘冷靜,之後再聊。」
- 高功能型:從「我來就好」改為「我能負責 70%,另外 30%需要支援。」
這些小小的轉折,是你把「自動」改成「手動」的證據。
拆解「內設語言」:把吞下去的,拿出來嚼一嚼
選一條你最常對自己說的話,做三步練習:
- 辨識:這句話來自誰?父母、老師、社會標準、某次創傷?
- 檢驗:它總是對的嗎?在哪些情境不適用?代價是什麼?
- 重寫:把極端的二分法,改成可選擇的彈性語句。
- 例: 原句:「不能麻煩別人。」
- 重寫:「在關鍵任務我先自理;遇到資源缺口,我有權提出協作。」
- 原句:「男生不該表露情緒。」
- 重寫:「表達情緒是成熟的一部分,我可以選擇場域與方式。」
一段和解:把努力,還給願意
夜裡,小敏在筆記本上寫下:「我的努力是為了誰?」
她不急著回答,只把今天「自動答應」的三件事圈起來,逐一改寫界線。她發現,當自己說出第一個「需要協調」時,害怕並沒有讓世界塌陷,反而換來了尊重。 清晨,小傑停在跑道邊,終於對自己承認:「我不是超人,我只是個盡力的人。」他傳了第一封請求支援的訊息,像把一塊巨石從肩上放下。

結語:力量,不是把假我演得完美
力量,是在需要時敢穿上盔甲,在安全時敢脫下。
假我不是錯,它曾經救過你;但一直穿著,就會磨傷你。
願我們都能在覺察裡,學會選擇;在選擇裡,慢慢回家。

實作附錄
三個一小步,降低內耗感
- 一天一次「拒絕或協調」練習:把直覺的「好」換成「我需要看下排程,稍後回覆」。
- 每週一條「內設語言」重寫:把「一定要」改成「在 A 條件下我選擇、在 B 條件下我調整」。
- 安全表達清單:先挑一位你感到安全的人,練習說出「我此刻的感受是……」。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 金句摘錄
- 假我是盾牌,也是枷鎖。
- 不是你不夠好,是標準太嘈雜。
- 討好、對抗、疏遠,都不是你。
- 努力不等於願意,願意才有力量。
- 內設的語言,寫成了內耗的人生。
- 高功能不是超能力,是恐懼的反動。
- 把自動改成手動,你就回到掌舵位。
- 盔甲該穿時穿,安全時要敢脫。
- 覺察不是控訴,是把劇本交還自己。
- 今天不必完美,請先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