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十六):受挫折的生物目標與為了「適應」的藥物治療〉2025-10-13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去的一二十年來,被診斷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未成年人大幅增加,近幾年裡,連成年人患者的數量也顯著上升。
這個現象讓本書的作者開始反思,這樣的病症真的是一種純生理、或生理因素占據主導地位的疾病嗎?對孩童使用精神藥物,是否真的是一件益處大於隱憂的事情?
「魔笛手」尼古拉斯與小獵犬艾瑪
為了更清楚地梳理這個問題,海利訪問了大量關於注意力問題、心理疾病與精神藥物等領域的專家,但首先,我們要先從一名因為其--獨特且具前瞻性的--動物治療方法被稱為「魔笛手」的獸醫師,尼古拉斯.多德曼(Nicholas Dodman)的經歷和說法著手。
在1990年代的某一天,一隻名叫艾瑪的9歲小獵犬被帶到尼古拉斯的面前,艾瑪的飼主焦慮地向尼古拉斯說明艾瑪身上的問題:牠會不停吃東西、不停吠叫、四處衝刺與跳躍,看起來情緒非常不穩定。而且如果將牠單獨留在屋中,情況會變得更加糟糕。
一開始,尼古拉斯讓艾瑪和主人一同參與訓練課程,學習一些互動的新技能。一段時間之後,雖然稍有成效,但飼主感覺問題好像只改善了30%左右。根據尼古拉斯的診斷,他認為艾瑪罹患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這之前,這個症狀被認為只適用於人類。
尼古拉斯為艾瑪開了利他能,並吩咐飼主每天兩次將藥物加到艾瑪的食物當中,一段時間之後,飼主興奮地感謝尼古拉斯,艾瑪不再蹦蹦跳跳、吃個不停,成為了一隻符合期待的家犬。
除了艾瑪,作為「用藥物替動物治療精神問題」的先驅,尼古拉斯也給很多其他的動物開過藥,包括不停咬柵欄的馬匹、動物園中的北極熊、還有其他許多不知為何變得焦躁不安的家養動物。如今,讓動物服用精神藥物已經是許多動物園的常態,尼古拉斯的診所中,有超過一半的飼主到訪的目的是向他尋求改善寵物狀況的精神藥物。
無法自由奔跑的獵犬、野馬、以及我們
在海利實際採訪尼古拉斯之前,他以為尼古拉斯的觀點會和當時美國醫生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主流意見一樣,告訴他這些動物就是患上了生理疾病,必須透過藥物才能解決。但尼古拉斯說的卻不是這個故事,而是向海利談起那匹不停咬柵欄的馬:
「原野上的馬不會這樣做。因為『馴化』讓馬處於非自然狀態。如果從未把他們綁在馬廄柵欄上,就不會發展出這種精神壓力。」馬匹的生理習性讓牠們想要(或者說需要)四處遊蕩、奔跑、尋找地上的草來吃,但被關在馬廄中的馬匹做不到這些事。
尼古拉斯指出,這些馬匹正遭受著「受挫折的生物目標」。一旦牠們無法發展牠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壓倒性的心理壓力與無力感就會嚴重影響牠們的注意力和行為。他同意,無論是給馬匹或北極熊使用藥物,都不可能真正地解決問題,牠們現在的狀態就如同被關在監獄的人會產生的焦慮。
如果要真的解決這些問題,尼古拉斯認為,解決方案應該是「關閉動物園」,讓裡面的動物生活在合乎自己天性的環境。尼古拉斯指出,所有的狗每天都應該至少能夠不栓繩奔跑一個小時,但美國沒有多少寵物狗可以做到這點,他理解牠們會因此感到沮喪。
但尼古拉斯也坦言,他沒有辦法創造出適合那些動物自然生存的世界。他不太確定海利希望得到怎樣的答案,因為他不認為像他這樣的個人,有辦法扭轉整個環境。
他舉了一個工廠化農場的例子問海利:如果有一群豬,牠們從小就被關在小到無法轉身的柵籠裡面。現在,你可以將一定劑量的百憂解加到飲水管線中,讓這些豬感覺好過一點,好讓他們有辦法忍受這個難忍的處境,你會反對嗎?尼古拉斯同意這不是一個「應該」的選項,但這就是現況,我們必須想辦法適應。
這段訪問讓海利感到十分難受,他不只對動物的際遇感到遺憾不平,也不禁開始反思,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童,與這些身處於「無可奈何」環境中的動物,處境上是否正面臨著相似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們會聊一聊約翰海利最著名的Ted演講〈你對上癮的所有認知都是錯的〉(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know about addiction is wrong),以此說明為什麼海利對當前(尤其美國社會)的用藥方式會如此警惕,並透過兒童精神病學家薩米.提米米(Saim Timimi)、兒童心理學家艾倫.斯勞菲(Alan Sroufe)等專家的研究與實踐,提出另一種有別於藥物治療的回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