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進入夢鄉的,三個月後的寶寶,開始擁有自己的褪黑激素、生理時鐘機制,也是需要在照顧者的協助下,慢慢練習符合生理作息、疲倦狀態的規律睡眠作息,並且逐漸學習如何自行入睡,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在照顧者的協助下,逐漸地理解自己的疲倦訊號,慢慢練習衝動控制,一步步的做到自主管理健康作息。
就連我們自己,因為沒有經過練習去聆聽自己身體疲倦的聲音,常常在江湖流傳著:「媽媽熬的不是夜、是自由!」還有常常熬夜追劇、打電動的生活方式,都是我們在抗拒自己的疲倦感,做不到「累了就自己去睡」的自律生活。
當我們自己因為沒有這樣的練習,常常讓自己的身體處於過度疲倦的狀況,又怎麼能夠預設小孩,在沒有機會練習的情況下,做到「聆聽自己身體的聲音、累了就自己去睡」的自發能力呢!?
也因此,對於提供孩子規律作息,家庭制定的就寢時間,我不認為是一件「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我認為這個規則的制定,就是為了保護孩子身體健康成長的基礎,並且陪伴孩子練習理解自己身體的疲倦訊號。
制定家庭就寢時間,並不能夠強迫孩子在特定的時間點睡著!
擁有好的睡眠作息、和好的睡眠環境,孩子能夠好好聆聽自己身體的疲倦訓好,獲得適當的休息。
我們最多只能夠取消孩子遊戲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一個無聊、幫助睡眠的安全環境,至於孩子要在幾點幾分入睡,這一定是孩子自己才能決定和控制的,而帶著孩子進入夢鄉的,是他身體自己擁有的生理時鐘和疲倦感,經過每日每日這樣的練習,孩子有機會愈來愈了解,快要睡著之前,自己的身體會出現什麼樣的感覺,這個感覺,原來就是疲倦的訊號、要好好閉上眼睛休息的訊號。
人類的大腦需要好幾十年才會逐漸發展成熟,尤其衝動克制的部分,更是很多人一輩子依然在學習的課題。
孩子衝動克制的能力還不成熟時,面對充滿誘惑的環境,很難夠予以抗衡、拒絕,由照顧者提供一些更減壓、減少誘惑的環境,幫助孩子做出更適當、合宜的行為選擇時,我想,是身為家長教養的責任。
我們不該處處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人生的各種決定,但也不應該讓孩子手無寸鐵的面對人生的挑戰!由家長提供孩子方向、指引,並不是剝奪孩子的權益,就像可能幸福學院趙介亭老師說過的:「天黑後在山裡開車,你會希望是開在全黑的山路裡,還是希望有些路燈指引?」
提供孩子睡眠時間的規則,就像是提供他聆聽身體疲倦訊號的方向和指引,在還不理解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各種聲音共好相處之前,用家庭合宜的作息規則,陪伴孩子練習,如何從開始理解自己、尊重自己、進而照顧自己。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歡迎使用各大Podcast 平台:Apple iTunes、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SoundOn搜尋『糖果家好好睡』收聽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