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Main 的安全依附關係(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安全依附關係」這六個字在現代親子關係中的討論裡,差不多是一種你不可能會錯過它的概念。

「小孩缺乏安全感」這幾個字,好常出現在各種親子討論板上告誡家長,並且用一些讓我很想翻白眼的方式出現,我感覺幾乎到有點情緒勒索和威脅的程度...

所以我有點難以忍耐......尤其在我進修完Mary Main所認證的成人安全依附關係課程後,更是在老師的鼓勵下,要成為安全依附關係大使,於是,要求自己盡量不要太機歪盡量平靜分享一下我對安全依附關係的認知。

一、並不是一次或是幾歲定終生,依附關係是可以改變的

不知道是不是太習觀「威脅」,或是太習慣升學制度、或公式教育?在針對安全依附關係的討論裡,很常看到:嬰幼兒時期的安全依附關係會「決定」長遠的親密關係.....或是「幾歲」前依附關係定型......這種類似的說法。
#或許可能不是升學主義畢竟可以重考

但實際上這既然是一個「關係」,就不可能在幾歲的時候就完全結束。(除非這個關係人已經完全不可能再有任何互動)

『關係』是:只要兩個人有來往,就會持續進行以及改變的,今天可能+5,明天可能吵架-3,然後再和好+6.......這樣不斷的改變。

即使原生家庭一直是負面關係,當事人也可以藉由後來個人修煉、諮商、身心靈的追求、生命中不同階段關係的影響,改變其原生家的負面依附關係,變成正向依附關係的人。
#原生家庭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二、哭與不哭不是分類標準

安全依附關係是否健康,並不是用小孩哭或不哭來判斷的!

哭有哭的問題,不哭也有不哭的問題,

安全依附關係沒有要反情緒,情緒都是正確的,所以安全依附關係的判定就和孩子愛哭不愛哭無關,他可以很愛哭、超愛哭,並且是超級有安全依附關係的孩子。

而最有趣的是,似乎家長希望的「不哭」小孩,反而是最容易被判斷出警訊、安全依附關係上有狀況的孩子。

三、你不可能藉由觀察自己的小孩和你分開的狀況反應來判定你們的依附關係

這是我某次無意間聽到的:「可以看一下你孩子和你分開時的反應,來推測孩子和你的依附關係屬於哪一類。」

針對上面的這句話,完全沒有任何灰色地帶,只能給予『錯誤』的評價!

這個第三點一定要接著第二點說的原因,就是因為有人以為可以自己觀察孩子去猜測或判斷孩子的安全依附關係為何........於是搞得家長很緊張.........

這個說法真的很危險!

並沒有好好控制變因的「社會實驗」,是沒有足夠能力提出論證的!實驗都會仔細控制很多變因,提供控制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距,才能夠真正找出想要研究的結果推論!

尤其,安全依附關係中的Strange Situation(陌生情境實驗)的創始者Mary Ainsworth一開始就在他的研究裡面清楚指出:寶寶在實驗室裡面對 Strange Situation(陌生情境實驗)中與母親互動所出現的反應,和寶寶在家中環境裡與母親互動所出現的反應不同。

實驗室在做實驗時,創造出的特殊性,是『無法』在日常生活裡複製的。

所以要拿日常生活行為,套用研究的結論,是一件很荒謬不合理的方式。

請 不 要 這 麼 小 看 實 驗 的 完 整 性 ,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才能確實判斷依附關係

四、安全依附關係系統非常龐大複雜完整

安全依附關係的分類並不是四大項而已,每一個大類項都還有自己的子項目,有的子項目還有自己的小子項目!並且在論文方法裡有寫著一堆
#因此我必須強烈反對大家幫自己或他人簡易判斷分類

也就再次說明這個系統的龐大複雜完整,不是一般人可以自己看看就決定的。

即使是完成受訓的評判員,也只有在特定的訪談方式下,用特定的問題、規定提問的順序,加上訪談後四倍的時間分析,才能決定出一個人的安全依附關係定位,
講這個大概就是要呼應上一點:

所以要拿日常生活行為,套用研究的結論,是一件很荒謬不合理的方式。

請 不 要 這 麼 小 看 實 驗 的 完 整 性 ,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才能確實判斷依附關係

五、最好的安全依附關係也不是電視奶粉廣告的家庭樣貌

最好的安全依附關係,並不是,不是大部分人心中美好幻想,彷彿電視奶粉廣告中的家庭樣貌,那個是廣告!而且只是幾秒鐘的家庭樣貌而已。

一個真實的家庭樣貌,即使是最好的安全依附關係,當中都有摩擦、有爭執、有誤會、有傷心、等等,這才是真實的樣貌,所以如果你回朔自己的童年回憶,感覺你和你的家人之間有負面的記憶,就這樣判斷自己是一個沒有健康安全依附關係的人,也是一個太快下定論的情況。

也因此,與其一直想幫自己和孩子的安全依附關係,或是自己和原生家庭的依附關係找到一個定位,其實更好的方向是: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經營現在的關係。

關係是只要活著就在進行的,而就算是不好的關係,也可以經由各種努力而改變方向,而就算是再好的關係,也可能被擺爛就.....轉向了。

再次再次強調:關係是動態的,重點應該放在我們是否有盡力在經營。

相信自己為孩子所經營的關係是好的,給自己多一點信心、少一點苛責吧!

同時也真的鼓勵有興趣的人都趕緊去報名上課,這堂課非常專業,絕大多數報名的同學都是心理相關專業背景、擁有多年同領域工作經驗,絕對讓你真實理解安全依附關係,打破你原來的認知系統,超級值回票價!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不時在語嫣的信箱裡面會有黑眼圈家長問: 寶寶晚上一直試著翻身,但翻不過去,一直撞床或是哭鬧,全家都睡不好該怎麼辦? 寶寶睡覺時嘗試翻身失敗會生氣,我們除了把他的床塞滿枕頭、讓他不能翻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每次遇到這種信件,我的回答都是: 所有大動作,寶寶都需要時間練習,才會愈來愈熟練..
隨著寶寶月齡逐漸增長,白天的睡眠時間的次數、長度,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夜間睡眠的時間逐漸增加、或穩定,這是成長中非常健康的發展。 很多家長戰戰兢兢的面對這些成長的改變,其實我很想跟大家說:「放輕鬆~」
大家敲碗要聽怎麼用不威脅的方式,讓孩子把玩具收好。 躲在床底下不收玩具的跳跳糖 XD 每次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請要先思考一些面向: 1。你是否也言行一致,對孩子的這些要求自己也有做到呢? 例如:媽媽們通常都希望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就立刻收拾,這時候也要想想自己,平常有沒有都隨手收拾好用過的東西呢?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時不時在語嫣的信箱裡面會有黑眼圈家長問: 寶寶晚上一直試著翻身,但翻不過去,一直撞床或是哭鬧,全家都睡不好該怎麼辦? 寶寶睡覺時嘗試翻身失敗會生氣,我們除了把他的床塞滿枕頭、讓他不能翻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每次遇到這種信件,我的回答都是: 所有大動作,寶寶都需要時間練習,才會愈來愈熟練..
隨著寶寶月齡逐漸增長,白天的睡眠時間的次數、長度,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夜間睡眠的時間逐漸增加、或穩定,這是成長中非常健康的發展。 很多家長戰戰兢兢的面對這些成長的改變,其實我很想跟大家說:「放輕鬆~」
大家敲碗要聽怎麼用不威脅的方式,讓孩子把玩具收好。 躲在床底下不收玩具的跳跳糖 XD 每次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請要先思考一些面向: 1。你是否也言行一致,對孩子的這些要求自己也有做到呢? 例如:媽媽們通常都希望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就立刻收拾,這時候也要想想自己,平常有沒有都隨手收拾好用過的東西呢?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相信許多人對原生家庭的詞並不陌生,但原生家庭會影響的層面可能就不是這麼多人熟悉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相信許多人對原生家庭的詞並不陌生,但原生家庭會影響的層面可能就不是這麼多人熟悉的...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Thumbnail
你是否注意到,當孩子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他們的小世界可能正面臨著挑戰? 親愛的父母,當孩子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徘徊,我們如何成為他們的燈塔,引導他們找到溫暖的港灣? 這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溫柔的對話,成為孩子心靈的守護者。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照亮孩子成長的路。 父母如何溫柔探索孩子的人際
Thumbnail
當愛遇上責任,教育的路上充滿了矛盾與挑戰,怎樣在關愛與責備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既保護孩子安全又促進其自主性呢? 一起來探索教養之道,發現如何在愛與自由中為孩子繪製安全的底線。 閱讀全文,解鎖親子教育中的微妙平衡術。 責備與關愛:如何在教育中找到平衡 在親子教育中,「責備」這個詞往往帶有負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依附關係,分為四種「安全依附」「焦慮依附 」「逃避依附」「混亂依附」,記得「自我覺察」,與自我對話,和自己和解;論自我分化-父母何時與孩子分房睡,避免女孩長大產生依賴性,男孩產生戀母情結,訓練孩子自我分化,培養獨立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