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家長來信問我:早上出門買早餐時媽媽想自己去,兩歲的小孩說想跟,但是每次都要等到媽媽已經站在門口開門了,孩子才哭哭啼啼的跑來穿鞋,即使有特別提早給孩子準備出門的時間,依然還是需要玩到媽媽真的門都開了才願意移動,搞得很像媽媽在威脅小孩:「你再玩我就要自己出門了」,也很像是在遺棄小孩:「我不等你了、我要出門了。」但是媽媽都沒有想要讓孩子感覺這兩種負面感受,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會比較好。
小孩 “拖沙” 實在是日常!即使真的很想很想跟你一起去做什麼,但是他們對於時間並沒有跟我們一樣的概念,因為他們生活中沒有“必須要幾點完成XX事”的概念和壓力。
通常我的方法是:
首先,家裡要有一個:『有12個數字的時鐘,有時針分針的時鐘』
提早預告:指出時針現在指的數字,告訴他等到時針走到哪一個數字(不只用講的、還用手指,因為小孩可能還沒有很會認數字的符號)你就要去做XX事情。
持續提醒:還有幾分鐘時間就要到了唷!
即使有預告,也其實幫自己預留了5分鐘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9:30一定要出門,給孩子的預告時間就是9:25要出門。
如果有需要收拾再出門,也請自己把收拾需要花的時間算進去。
如果不需要收拾,約定的時間9:25一到,『走到孩子身邊告知時間到』請他停止他正在做的事情。
通常,孩子很有可能會想要再做幾個步驟,這個時候,預先想清楚自己願意給孩子的緩衝步驟有多少,如果是兩個,就明確的說:ex. 再疊兩個積木就結束了。然後等待孩子疊那兩個積木,通常孩子因為有被尊重可以以他希望的方式收尾,而不是:時間到,你就是得立刻、馬上筆放下!孩子會願意一起合作、往下一個行程走。
要一直在心中記著:小孩的時間概念跟成年人的不一樣,他還不懂:時間到!立刻轉換。但是這個可以練習,練習的方式就是你給予他緩衝的轉換。
隨著年紀成長,你會發現孩子所需要的緩衝時間會縮短,你也會發現,你不一定需要每次都走到她身邊陪他做結束,他可以自己做結束,但這種成長真的是慢慢來的,
以現在快四歲的跳跳糖為例,很多時候還是由我協助提醒結束,有些時候他可以自己做到,相信這是學習過程,也同時不和其他孩子比較,就可以走在放鬆教養的路上,用自己的家庭步調和孩子一起練習。
最後再回到這個媽媽分享的情況,如果什麼都做了:預告、陪伴轉換緩衝,但孩子還是堅持繼續玩,那麼,請媽媽就告訴孩子說:「時間到了,媽媽無法再等你了,媽媽要出門了。」說完後,請媽媽平靜的出門。
媽媽出門的這個決定,不是在懲罰孩子,只是很真實的呈現『時間不等人』的概念,本來在原本設定的情況下,媽媽就是打算自己出門,那孩子配合不了,就讓孩子也理解,『很想玩、但也很想跟媽媽一起』這兩種心情都很重要的同時,還是有需要取捨的時候,孩子會再一次次的練習機會裡,學習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學習配合別人的時間安排。
不過,如果是媽媽要去上廁所,我覺得這種很難規劃好去預告、等待,像你現在已經都有『通知』,我覺得就做得很好了。
孩子會有情緒,接受他的情緒,但是這就是沒辦法再更好的情況,不需要擔心孩子有被遺棄的感覺,這個擔心,我必須很直接的說,是成年人過度詮釋、過度擔心的想法,『遺棄』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不會發生在願意寫長長信來跟我討論的你身上,所以你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會在和你的相處裡,有彷彿被遺棄的這種感受。
很多時候成年人過度詮釋小孩,會造成孩子誤會自己是被害者,這是成年人『教』孩子去這樣詮釋,所以孩子就會以受害者的情緒去理解自己,反而是一個很可惜的狀況。
媽媽正常日常的離開小孩,去做不論是上廁所、買菜、跟朋友出門、上班等等的活動,都是『正常』事件,這些分開也都是『正常』分開,可以傷心,可以同理孩子會傷心,但是不是去同情孩子。
孩子沒有被不正常的對待,所以都是好的和健康的練習,因為沒有人可以和另一個人完全黏在一起,尤其孩子明明從會爬的那一刻開始,就會自己爬離開我們的身邊,孩子完全具備離開我們的能力!只是你想離開她的時刻,和他想離開你的時刻不一定配合得起來,這些配合不起來的時刻,是練習正常分離的時刻,這些練習,也會幫助孩子,愈來愈擁有面對分離的勇氣!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各平台收聽🔍【糖果家好好睡】請點→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