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正向教養是不是就不能生氣?那麼媽媽不就每天自己內傷五百回合?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當媽媽之後,我很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不打罵、不威脅恐嚇的媽媽,

但這年頭誰不是呢?

沒有一個家長是立志要成為一個打罵小孩,恐嚇威脅小孩的家長,那到底為什麼最後會破功,往一個自己也不希望的方向走了呢?

我覺得是:

媽媽給自己的期許太高,

這個社會給媽媽的期許也太高。

好像當了媽媽,就要成為一個溫暖、有愛、包容度很好的人,像是奶粉廣告裡的媽媽,都是笑容滿面地對著孩子,好像只有那種形象才是好媽媽的樣子。

然後現在又有一堆專家來告訴你孩子該怎麼帶,孩子哭鬧的時候你該怎麼辦,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你該怎麼協助,孩子不願意配合的時候你又該怎麼處理......

超累。

跳跳糖一直都是很有主見的小孩,#說好聽點就是有主見 #換句話說就是很囉唆

所以我和他在現在三四歲的階段,開始出現一些我脾氣收不太好的時刻。

某天下課,依照他的要求買了一杯牛奶給他,喝完牛奶、家還沒到,在車上的跳跳糖超想上廁所!然後就再怎樣也趕不到廁所的情況下,就尿褲子和尿汽座了!

我當然沒有為了這件事情生氣,和他討論說放學回家前要記得去廁所,也請老師幫忙留意,在他離開幼稚園前,提醒跳跳糖要去上廁所。

結果,沒過兩天,同樣的事件重演了!

想到才剛清過一次,怎麼馬上就又發生,又想到如果真的尿褲子,本來排好的行程全部就亂掉了!於是整個人都煩躁了起來!

他一邊在車上叫著他很想尿尿,我一邊覺得很煩的念他:「不是說要在學校先尿完再回家嗎!老師叫你去尿尿你是不是沒去!上次不就才說過嗎!」

我有點跳針式的一直唸

原本計劃車子停在公園旁邊的停車場,讓跳跳糖在公園玩一個小時後再回家,現在可好了!褲子都濕了是要怎麼直接去公園!

我說:「褲子都濕了就只能回家換褲子,不能去公園了!」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想著這就是不先上廁所再回家的自然結果!讓他記得以後要先上廁所不然就不能去公園玩。

但是說完之後,我發現我想做的其實是宣洩一下自己的情緒,渲洩自己原本覺得會很順的行程被打亂的情緒。

我其實並沒有讓自然結果出現,因為這一切都是我安排的行程,沒有什麼是自然的,除了他不小心就自然的尿褲子了以外。

我想到我們應該是要 #共好 的兩個人,於是我深呼吸、平靜一下自己,

我對他說:「等等先回家換褲子,換完再開車子去停在公園旁邊的停車場,就可以去公園玩了。」

我確定了新的行程後,我們兩個旋風式的回家,把髒褲子衣服脫下、換上乾淨的衣褲,再次出門。

重新上車後,我問跳跳糖:「媽媽剛剛生氣,有很氣噗噗嗎?」他說:「還好啦~」

我想到 RIE教我們要如何成為完全接納孩子情緒的家長,我想到各種情緒教育,都告訴我們要接受情緒,相信情緒沒有好壞,讓他像海浪一樣:會來也會走。

我突然也想到,或許我們太在意自己是否有成為一個 #情緒管理 優良的人,而忘記我們也應該接受自己的情緒,正常的面對自己會生氣、挫折、沮喪、討厭等等的各種情緒。

如果我們也都給自己空間,讓我們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給予自己的情緒來了和走了的空間,正常的接納和釋放,會不會我們更容易擁有,我們心中理想的那個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跳跳糖不需要一個情緒管理完美的媽媽,他需要一個心理健康的媽媽,而這個心理健康,也包含媽媽的合理情緒釋放,如果每次都能有合理的情緒釋放空間,那麼媽媽就不會累積情緒、最後藉由斷線來釋放情緒。

媽媽是人,會有各種負面的情緒,這很正常,這沒關係!

就像曾端真老師在討論阿德勒心理學時說的,自卑情懷是存在的,但是不是每次的事件都是勾動自卑情懷的事件,若是當案主面對這個情形時,出現超過這個事件應該有的反應時,才是勾動了自卑情懷。

也就是說,人並不需要追求沒有負面情緒,而是追求在出現負面情緒的情況時,自己是合乎事件本身的大小而與之相伴的情緒,不要反應過度。

可以生氣,但是不要氣過頭。

當沒有氣過頭的時候,你就能夠只是在表達你的立場與看法,當沒有氣過頭的時候,你就能夠不會想要用暴力的方式解決。

當你只是正常的情緒表達,你自己和孩子都是在練習,面對這一個兩個人利益相互衝突的情況下,該如何找到兩個人的共好。

正向教養不是要要求媽媽們都變成聖人,而是在每次的親子衝突裡面,發現如何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媽媽感覺很挫折、很累、很煩躁、不開心、這些都可以說,這些表達,是比帶著孩子看情緒教育的圖畫書更有效的情緒教育,是身教。


所以,今天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要再追求成為理想的媽媽了!

換一個目標:追求成為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媽媽,

這個媽媽會生氣,這個媽媽會沮喪,

這個媽媽會無助,這個媽媽會煩躁,

這個媽媽,會把這些因為孩子的行為而產生的情緒都剛剛好的表達,這是一種情緒教育,帶著孩子看到,情緒就是這樣,會來,也會走,而我們可以用健康的方式釋放他,不用打人、不用罵人,可以一直碎念跳針,可以哀嚎嘆氣,可以當下不想和世界合作,但是,這些情緒終究會過,過去之後,我們都記得我們想要共好的初衷,和自己、和我們所愛的人一起和好。


在這裡與你們分享的,不論是睡眠、還是教養的方法,都希望是提供家長一個愈來愈輕鬆、愈來愈有自信的方式,絕對不希望我的建議,成為你們家庭日常的壓力。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寶寶好睏、一家睏好。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各平台收聽🔍【糖果家好好睡】請點→https://linktr.ee/haohaokunn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的沙龍
76會員
269內容數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15
最近聽介亭老師、綠豆爸講阿德勒,學到用「鼓勵」分別「讚美」的不同,覺得很受用! 我自己執行了幾年「不空泛讚美小孩」之後,現在有點偷懶放鬆,有時候也會就給予兒子「好棒」的讚美,因為我發現,大兒子在我長期練習 #具體讚美、或是 #正面鼓勵 後,對於空泛讚美不太買單了!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2
說了那麼多,我到底想要告訴艾蜜莉亞什麼呢?我想告訴她,身為父母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眾多建議中,找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支持網絡,她當然非常享受成為孩子的母親,我也相信她當他相信他的右腦、讓感情和同理心流露,她完全有能力與席維雅建構出良善的安全依附關係,她會理解席維雅獨特的溝通方式。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2024/11/01
如何與孩子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書 Raising A Secure Child by Kent Hoffman, Glen Cooper, and Bert Powell。所有列為作者的心理醫生,都有數十年與不同的孩子和家庭的臨床經驗。他們主要的研究領域都圍繞在以科學的方式探討安全依附關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拼了命的努力,終究還是讓原生家庭的方式復刻在我與孩子的相處上了。 覺察到這一點的我,忍不住責備自己,還有止不住的崩潰。 對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媽媽... 但我覺得自己,始終做得不夠好…
Thumbnail
我拼了命的努力,終究還是讓原生家庭的方式復刻在我與孩子的相處上了。 覺察到這一點的我,忍不住責備自己,還有止不住的崩潰。 對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媽媽... 但我覺得自己,始終做得不夠好…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媽媽 #教練 #管理者 早上在至善基金會帶領一堂情緒相關的課程 以「可不可以罵小孩?」做為講座的開頭 原來...罵,是因為我們被生氣控制了! 只要對自己的情緒有了覺察, !罵,就可能是我們自由的決定、甚至是一個策略 而非慣性令人自責後悔的教養困境。 從夥伴們的分享中 我看見家長的盡責、 一、媽媽
Thumbnail
#媽媽 #教練 #管理者 早上在至善基金會帶領一堂情緒相關的課程 以「可不可以罵小孩?」做為講座的開頭 原來...罵,是因為我們被生氣控制了! 只要對自己的情緒有了覺察, !罵,就可能是我們自由的決定、甚至是一個策略 而非慣性令人自責後悔的教養困境。 從夥伴們的分享中 我看見家長的盡責、 一、媽媽
Thumbnail
傍晚回到家之後,我請他先把學校用的餐碗收給我,跳跳糖東摸西摸的一下要唱一首歌給我聽,一下要再排一下玩具,中間我有碎念他:「快點快點,再拖等等會沒時間講故事~」但這孩子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裡。 跳跳糖馬上問我為什麼? 跳跳糖馬上哀號:「我不想要我們家有時鐘!」 今天真的很順利! 就只是陪他哭。
Thumbnail
傍晚回到家之後,我請他先把學校用的餐碗收給我,跳跳糖東摸西摸的一下要唱一首歌給我聽,一下要再排一下玩具,中間我有碎念他:「快點快點,再拖等等會沒時間講故事~」但這孩子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裡。 跳跳糖馬上問我為什麼? 跳跳糖馬上哀號:「我不想要我們家有時鐘!」 今天真的很順利! 就只是陪他哭。
Thumbnail
那天在公園,跳跳糖跑上跑下的玩耍,玩得太嗨了,就尖叫了起來。 我一聽到馬上站了起來,走上遊戲物件,找到兒子,在他旁邊說:「我們說過有人在旁邊不能尖叫,我剛剛聽到你太開心忍不住尖叫了,我帶你離開。」說完,我就把跳跳糖抱起來帶走。 不當吼媽的第一步:不聲控制止小孩、行動禁止不說教
Thumbnail
那天在公園,跳跳糖跑上跑下的玩耍,玩得太嗨了,就尖叫了起來。 我一聽到馬上站了起來,走上遊戲物件,找到兒子,在他旁邊說:「我們說過有人在旁邊不能尖叫,我剛剛聽到你太開心忍不住尖叫了,我帶你離開。」說完,我就把跳跳糖抱起來帶走。 不當吼媽的第一步:不聲控制止小孩、行動禁止不說教
Thumbnail
當媽媽之後,我很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不打罵、不威脅恐嚇的媽媽, 但這年頭誰不是呢? 沒有一個家長是立志要成為一個打罵小孩,恐嚇威脅小孩的家長,那到底為什麼最後會破功,往一個自己也不希望的方向走了呢?  我覺得是: 媽媽給自己的期許太高, 這個社會給媽媽的期許也太高。  好像當了媽媽,就要成為一個
Thumbnail
當媽媽之後,我很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不打罵、不威脅恐嚇的媽媽, 但這年頭誰不是呢? 沒有一個家長是立志要成為一個打罵小孩,恐嚇威脅小孩的家長,那到底為什麼最後會破功,往一個自己也不希望的方向走了呢?  我覺得是: 媽媽給自己的期許太高, 這個社會給媽媽的期許也太高。  好像當了媽媽,就要成為一個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碰到友人時他能回答的都讓他自己答;平日的生活作息有規範,有情緒也知道會被看到被瞭解,而且身邊會有人幫助自己;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感受得到,自然也較能尊重自己從而尊重別人,有了情緒父母已教導如何減溫,如何因應,那麼獨立後,有了情緒,其因應也就不會太離譜了。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Thumbnail
#讓孩子表達情緒為什麼這麼重要 前些天,一位媽媽R問我 「我的孩子1Y多,很愛生氣、在地上滾怎麼辦?」 我回答:「就讓他生氣就好了。」 R有點驚訝、同時也不解和懷疑 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嗎? 前兩天看完了記錄片《Wisdom of Trauma》 我把於片中得到的啟發,與孩子的情緒教育做一個結合 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