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關係】我們用了幾乎最糟的方法來認識倫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談到諮商倫理,你會想到什麼? 大概是一堆的「不能」,像是不能有雙重關係、不能收禮、不能洩漏個案的秘密、不能與個案談戀愛發生關係等等,以至於談到倫理大家都很緊張,若被指控「違反」倫理,等於在心理師界社會性死亡。我認為這很可惜,因為這讓治療者們對於倫理的討論非常的狹隘且僵化 — 倫理被看作是不能違反的法條。
這個粉專陸續寫了幾年,回過頭來我發現自己寫得最有感的,往往是諮商關係,這其來有自,在許多來找我談的人當中,總有幾位特別勇敢的人,會對我提出像是「你真的看重我嗎? 有像我看重你那樣的程度嗎?」這類的問題。例如,當我告訴某位案主,研究結果顯示,諮商關係是影響治療效果最主要直接的因素,她生氣地表示:「所以你跟我建立關係是為了要有療效?」我這才發現自己的盲點,並且問自己,我真的如她所說,把諮商成效放在她之前嗎?
她(與他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勉強給了回答之後,在我心裡面這些問題並沒有就此結束,我經常想一位治療者與求助者間的關係本質應該是怎麼一回事,有一天我發現,這不就是所謂的倫理嗎?
諮商倫理雖然是舶來品,但理論上來說,華人應該特別容易有共鳴,因為孔夫子在幾千年前開始就在探討人倫,也就是角色間該如何互動相處,就拿「兄友弟恭」這句成語來舉例,在古代這是兄弟間的相處之道,人們一旦理解且認同了,那就無需再提出一堆禁令來下指導棋,像是哥哥不能搶弟弟的玩具、弟弟不能罵哥哥髒話之類的。
我的意思是,有時我們會用負面表列來認識一件事情,但那是情非得已,而諮商倫理應不須如此。雖說這輩子大概不會去大學任教了,但我有時會想像,若讓我來上倫理課應該會是很好玩的事情,每堂課討論的主題會是:「諮商是服務還是醫療?」、「治療者應該看重個案到什麼程度?」、「心理治療關係中的愛與慾」等等,好吧,其實這顯示出的是我的寂寞,平時我總是獨自在想這些事情,直到擔任督導工作時,才一股腦地說給我的受督者聽(有時我認為自己應該付他們錢才對)。
Yalom是談治療關係最多的人,他是權威的精神科醫師,但他在晚年給出的答案卻沒有半點醫療味:
「我比較喜歡把自己和病人看作『旅程的同伴』,這個用語打破了他們和我們,也就是受痛苦折磨的人,和提供療癒的人之間的藩籬。」
他非常討厭將治療關係看做是使用者/提供者的概念,而這幾年諮商在台灣大行其道,我總覺得有點走偏了,心理師變得像是專家、教練,更糟的形象是心靈的整容師,然後心理師越來越網紅,治療所/諮商所則越來越像醫美診所,無數的「心理師教你」如何如何的文章,成為了大眾認識我們的角度,年輕的心理師賺錢更容易,卻也更焦慮了,心情如同周星馳電影<功夫>裡的台詞「這世界滿街都是黃金,誰能夠把握機會,就可以出人頭地!」
嘿,大家要不要停下來思考發生什麼事? 是我們迎合了大眾的口味,而忘了助人工作的本質嗎(如同新聞界)? 還是我們為了向社會證明自己專業的特殊性,而誇大了心理師的所知所能呢(否則要怎麼justify一小時三千塊的鐘點)? 又或者在資本主義之下,其實心理師跟大家一樣感到焦慮渺小,為了錢與聲望,寧可背棄自我,佯裝成一個更完美的人,以為這是獲得成功快樂的唯一途徑?
在我們眼前的是另一個人,還是成就自己的舞台? 在我們心裡,另一個人究竟有多重要?
職業不分貴賤,只要有職人精神,裡面有的是服務、理想與他人。
有天我看到一位手天使性志工-- 依汎的訪談,她加入手天使的動機是為了贖罪。原本她是性工作者,曾有位身障者來求歡,她不知所措地拒絕了,事後她感到難過,時常想到被拒絕者的心情,所以投身手天使的行列,最終讓沒有家人的她感到被深深地被需要,找到了在世上的寄託。沒什麼人會要求性工作者的倫理,但伊汎的心中所看重的正是倫理(比很多從高尚職業的人更甚)。
推薦大家到youtube找這段影片來看,儘管是無償的志工,依汎對於建立關係的誠意值得心理師學習,例如當服務不順利時,她會進行心理諮商中的歷程討論,和對方討論問題出在哪裡,是太緊張了? 還是不喜歡自己的類型? 嗯....好像心理師也需要這種真誠的勇氣對吧?
或許治療者也不見得有所有的答案(例如被問到為什麼要跟「旅途的同伴」收錢),也無法無私地去愛每一位案主,但至少我們應該要看得到理想中治療關係的樣貌,才能盡量在每次會談中,努力地往前挪一點點,人們也才有把自己交付給我們的理由 — 不是因為心理師能神奇地解決人生的問題,而是我們真誠一致地關心,且從不停止理解眼前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37內容數
一個治療師的工作隨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格正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會死的生物,對有些死亡焦慮特別強的人而言(例如我),這是終生都得努力去破解的詛咒。那麼人是多早,又是如何認識到死亡呢? 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Yalom談到兒童早自5歲就開始有死亡的概念,而在我的田野調查中,年紀或許可以提前到2-3歲...
這個粉專有一搭沒一搭的也寫了幾年了,有時我不禁想自己究竟為何而寫? 不是為了業配,也不是為了其他演講之類的工作邀約(其實我很怕麻煩),且想到自己對著一群不認識的人掏心掏肺,更是覺得毛骨悚然,但我畢竟是凡夫俗子,每當得到一些迴響肯定,還是覺得很開心。 或許我需要一個地方去安置自己的心情,尤其心理治療是
諮商師不需要個案嗎? 在愛情與友情挫敗心碎中,我們學會了一個道理— 互相需要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其中一方過度需要另一方,關係遲早會結束(我忽然很擔心幼幼班的小犬,他目前正瘋狂地迷戀同班的男同學,去哪兒都想要手牽手,分開時甚至哭著要一起回他家)。 我不禁想,等等,那諮商關係也是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成
Yalom的研究發現,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雖然會讓身體衰敗,但心靈層次上卻有機會成長,因此有「癌症治癒精神官能症」一說,用方格正的說法,就是人把那層輕薄的假象給掀起了,勇敢且真切地擁抱身為自然人的淒美宿命,既然一切都會消逝,那就只有珍惜、那就只好相愛吧
每次說到以前出國發生的事情時,小犬總會問,那時候我在哪裡? 最近看了Netflix的紀錄片<無限旅程>,請了數學家、天文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等,發表對於「無限」的種種看法,好比有無限小這種東西嗎?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 時間是無限延續的嗎等等。 無限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我有個很得意的點子,可以輕易地創造出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人是唯一知道自己會死的生物,對有些死亡焦慮特別強的人而言(例如我),這是終生都得努力去破解的詛咒。那麼人是多早,又是如何認識到死亡呢? 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一書中,Yalom談到兒童早自5歲就開始有死亡的概念,而在我的田野調查中,年紀或許可以提前到2-3歲...
這個粉專有一搭沒一搭的也寫了幾年了,有時我不禁想自己究竟為何而寫? 不是為了業配,也不是為了其他演講之類的工作邀約(其實我很怕麻煩),且想到自己對著一群不認識的人掏心掏肺,更是覺得毛骨悚然,但我畢竟是凡夫俗子,每當得到一些迴響肯定,還是覺得很開心。 或許我需要一個地方去安置自己的心情,尤其心理治療是
諮商師不需要個案嗎? 在愛情與友情挫敗心碎中,我們學會了一個道理— 互相需要的關係才能長久,如果其中一方過度需要另一方,關係遲早會結束(我忽然很擔心幼幼班的小犬,他目前正瘋狂地迷戀同班的男同學,去哪兒都想要手牽手,分開時甚至哭著要一起回他家)。 我不禁想,等等,那諮商關係也是如此嗎? 眾所周知,在成
Yalom的研究發現,罹患癌症等不治之症雖然會讓身體衰敗,但心靈層次上卻有機會成長,因此有「癌症治癒精神官能症」一說,用方格正的說法,就是人把那層輕薄的假象給掀起了,勇敢且真切地擁抱身為自然人的淒美宿命,既然一切都會消逝,那就只有珍惜、那就只好相愛吧
每次說到以前出國發生的事情時,小犬總會問,那時候我在哪裡? 最近看了Netflix的紀錄片<無限旅程>,請了數學家、天文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等,發表對於「無限」的種種看法,好比有無限小這種東西嗎? 宇宙是無限大的嗎? 時間是無限延續的嗎等等。 無限聽起來好像很難,但我有個很得意的點子,可以輕易地創造出
身為心理師,時常有人問我要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而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是透過加強各種能力,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厲害,然後就會有信心了。這乍聽之下沒有問題,但為什麼我認為這不是好法呢? 因為自信這個詞彙可以包含了三種架構,而人們混為一談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上次我們討論了諮商倫理,今天我們要來延續上次的話題   點我複習     (圖片出處:https://parade.com/living/boundary-phrases)     第二件事情則是要來談談「邊界」(boundary) 與「雙重關係」。 Boundary字面上的意思是界
這次要來和大家談談心理諮商倫理、邊界以及雙重關係   下列幾個問題,歡迎大家可以一起先來思考看看:   你會和朋友/家人分享心事嗎? 你所分享的內容是否會有"界限"呢? 你會和所有的朋友及家人分享一樣的事情嗎?   你是否有尋求過諮商或是心理師的協助呢? 如果有的話,當遇到難以啟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踏進諮商室的經驗,通過談話和沙盤探索,作者對責任感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的一些片段,以及諮商師分享的涵容概念。通過這篇文章,作者開始明白責任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是培養涵容才是。整個文章寫作較長,對責任感和情緒管理有一定的探討,適合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Thumbnail
我曾經聽過身邊的女性友人對於婚姻有以下的期待: 「只要他把錢交給我,就什麼都好談!」 「我希望他平日晚上可以至少陪我吃三頓晚餐,每個月都要規劃外縣市小旅行。」 「我希望以後生了小孩,他可以負責半夜起來餵奶,或是包辦家務及煮三餐的工作。」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都是在自己的幻夢中營造出對於婚姻
Thumbnail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很多個案會問我:「老師,我們這個諮商需要談多久?」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在腦中迅速評估個案的狀況,並根據他的狀況與需求來給予他答案。如果這一題是用一個比較「不」量身訂做、比較一般性(general)的方式且摻雜個人主觀意見來回應的話,我真心想回答:「一輩子」。
Thumbnail
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上次我們討論了諮商倫理,今天我們要來延續上次的話題   點我複習     (圖片出處:https://parade.com/living/boundary-phrases)     第二件事情則是要來談談「邊界」(boundary) 與「雙重關係」。 Boundary字面上的意思是界
這次要來和大家談談心理諮商倫理、邊界以及雙重關係   下列幾個問題,歡迎大家可以一起先來思考看看:   你會和朋友/家人分享心事嗎? 你所分享的內容是否會有"界限"呢? 你會和所有的朋友及家人分享一樣的事情嗎?   你是否有尋求過諮商或是心理師的協助呢? 如果有的話,當遇到難以啟齒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第一次踏進諮商室的經驗,通過談話和沙盤探索,作者對責任感有了新的理解。文章中描述了作者的一些片段,以及諮商師分享的涵容概念。通過這篇文章,作者開始明白責任感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而是培養涵容才是。整個文章寫作較長,對責任感和情緒管理有一定的探討,適合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當跟同事說要離職去唸書時,同事的起手式通常是:「蛤~為什麼?這麼突然?」、「你要去哪裡?」 那種感覺就彷彿,你本來以為身邊的同事就像跟你同一班車的乘客一樣,都要前往同一個或是類似的目的地。甚至是在有人提早下車時,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搭錯車?或是忙著檢查自己手上的車票,確認自己還在正確的路途上。 當
Thumbnail
我曾經聽過身邊的女性友人對於婚姻有以下的期待: 「只要他把錢交給我,就什麼都好談!」 「我希望他平日晚上可以至少陪我吃三頓晚餐,每個月都要規劃外縣市小旅行。」 「我希望以後生了小孩,他可以負責半夜起來餵奶,或是包辦家務及煮三餐的工作。」 無論是以上哪一種,都是在自己的幻夢中營造出對於婚姻
Thumbnail
當你下定決心想接受心理諮商,心裡可能就會冒出:「那我要去哪裡諮商?又要找誰諮商呢?」的疑問,我相信這對有意接受諮商的人來說真的是個滿讓人頭大的問題,本文便來提供幾個思考的方向吧!
Thumbnail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Thumbnail
  很多個案會問我:「老師,我們這個諮商需要談多久?」每每被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會在腦中迅速評估個案的狀況,並根據他的狀況與需求來給予他答案。如果這一題是用一個比較「不」量身訂做、比較一般性(general)的方式且摻雜個人主觀意見來回應的話,我真心想回答:「一輩子」。
Thumbnail
心理諮商每節50分,平價約在1200~1600元之間。如果想找〈心理諮商〉,又不太明白可以怎麼開始,那就別想太多,先去談看看吧。 運用政府的免費短期資源,先整理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參考現實條件,做好適合自己的諮商規畫。不用預設立場,先去聊聊才有方向,可參考第二意見,自主決定,讓錢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