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大學隨想11:高中數學好就想唸數學系?你也掉入了「強科選系」的陷阱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高中數學好,我以後一定要唸數學系!」

「我歷史好,所以想念歷史系。」

「我擅長寫作,所以我想唸中文系!」

  停!你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嗎?你知道這樣的想法,很可能會讓你落入「強科選系」的陷阱嗎?

用高中擅長或喜歡的科目選系,容易落入「強科選系」的陷阱

用高中擅長或喜歡的科目選系,容易落入「強科選系」的陷阱

  在台灣,許多高中生會因為高中擅長或喜歡特定的科目,而很自然地認為自己想要唸相對應的大學科系,例如英文好就想唸英文系、數學好就想唸數學系⋯⋯然而,從這樣的類推來選擇科系,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大學的課業遠比國、高中來得更難,而且大學許多科系的所學和高中相比,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貿然進入特定科系,很容易因科系不符想像而失去對科系的興趣,甚至因課業壓力而拒絕學習。

當科系的現實與想像不符時,很容易因此失去學習動力。

  就以前述的數學系與英文系為例,高中數學、英文的上課內容,與大學數學系、英文系的必修其實有很大的差異。以下就以台大外文系與數學系的必修課程為例,比較兩者與高中英文/數學之間的差異:

台大外文系 112學年度必修一覽(資料來源:台大外文系官網)

大一:文學作品讀法上/下、西洋文學概論一/二、英語口語訓練一上/下、英文作文一上/下、

大二:語言學概論上/下、英語口語訓練二上/下、英文作文二上/下、歐洲文學1350-1800、歐洲文學1800以後、中世紀英國文學、十六世紀英國文學、十七與十八世紀英國文學

大三:英文作文三上/下、翻譯及習作上/下、浪漫時期英國文學、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文學、二十世紀英國文學、戲劇選讀一/二、莎士比亞戲劇、二十世紀愛爾蘭戲劇、現代歐洲戲劇、當代英美戲劇

大四:早期美國文學、十九世紀美國文學、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小說選讀一/二、烏托邦小說、英美小說、喬伊斯小說、愛爾蘭小說、後殖民非洲小說、後殖民亞洲小說、英國女性小說、二十世紀美國短篇小說、成長小說、科幻小說與電影專題

從上面所列的必修中可以發現,英文系除了唸英文之外,更多是關於文學、語言學的學習,如果只是單純喜歡英文,卻不喜歡語言學、文學等領域的話,未來的學習將會非常痛苦。

再來讓我們看看台大數學系:

台大數學系 112學年度必修一覽(資料來源:台大數學系官網)

微積分 (5 + 5) 
線性代數 (4 + 4)
分析導論 (5 + 5)/分析 (5 + 5)
代數導論 (4 + 4)/代數 (5 + 5)
常微分方程導論 (4)
偏微分方程導論 (4)
幾何學導論 (4)/幾何學 (4)
複分析導論 (4)/複分析 (4) 
計算機程式設計 (3) (得以計算機程式(901 10210, 3學分)替代。)
計算數學導論 (4)
機率導論 (4)

和高中的數學相比,大學數學系的必修更難、更偏向理論性質。如果是喜歡高中數學的同學,比較適合的反而是會計、統計或資工、資管等屬於「應用」 性質的數理邏輯相關科系。

舉上述的例子是想要告訴學弟妹們:如果只是因為高中時期喜歡或擅長某科,就決定唸那個科系,很容易造成大學期間對科系適應不良,甚至因課業成績不佳造成惡性循環,反而失去原本學習的動力。

如果只是因為高中時期喜歡或擅長某科,就決定唸那個科系,很容易造成大學期間對科系適應不良,甚至因課業成績不佳造成惡性循環,反而失去原本學習的動力。

個人經驗:曾經立志念歷史系,直到參加歷史系營隊後才發現自己不適合

接下來我想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我在國、高中時因為擅長歷史科,曾經立志念歷史系,並一度以台大歷史系作為目標志願。然而高一暑假參加了台大歷史系舉辦的營隊後,我才發現:高中歷史和大學歷史系的課程規劃,完全是天差地遠。

在台灣,國、高中的歷史教學,主要聚焦在人物與事件,並且以大量的記憶與背誦為主(我認為這也是台灣中學歷史教育的一大問題,但因非本文重點故暫不在此贅述),然而和國、高中相比,大學歷史系更強調的是史學的研究方法與歷史觀的建立,不是只有單純的了解人物與事件。對於單純只是熱愛歷史人物與故事的我來說,歷史系並不是理想中的科系,反而是以深入一國文化、歷史為主的外語科系更適合自己,並因為自己本身熱愛日本與韓國文化,決定以「日文系」與「韓文系」為目標(雖然最後因為學測成績差一級分的關係,陰錯陽差進入了民族系,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不過,我認為自己很幸運,可以很快就發現所謂的「夢幻科系」並不適合自己,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某一科好就決定進入相對應科系,最後卻因此適應不良的大學生。

和國、高中相比,大學歷史系更強調的是史學的研究方法與歷史觀的建立。圖為古希臘史學大師希羅多德(約前484年—前425年)的名著《歷史》。(圖源:維基百科)

和國、高中相比,大學歷史系更強調的是史學的研究方法與歷史觀的建立。圖為古希臘史學大師希羅多德(約前484年—前425年)的名著《歷史》。(圖源:維基百科)

避免「掉入陷阱」的第一步:了解科系必修課

最後我想要和大家聊聊:在選擇大學科系的過程中,要如何才能避免「強科選系」陷阱,並找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科系。

要避免陷入這樣的迷思,第一步就是「了解科系的必修課」。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科系官網上都會有課程地圖,或是各科系的必修科目表,大學四年的必修/群修都會列在上面,例如以下這一份就是政大經濟系今年度的必修與群修課程:

政大經濟系112年度系訂必修(資料來源:政大教務處)

政大經濟系112年度系訂必修(資料來源:政大教務處)

找到了該科系的必修與群修後,我建議可以先去書店或圖書館找該科必修的課本,不用看整本,看目錄或序言,大致判斷一下這樣的內容自己是否有興趣。一般來說,大部分科系必修的課本或指定閱讀都能在圖書館或大學的書城找到,大致翻閱之後,就可以知道自己對該科目有沒有興趣。以我自己為例,我從小數學就不好,因此非常討厭數學,也不想念會碰到數學的科系,因此自然科學與必修微積分或統計的社會系、經濟系等社會科學相關科系自然被我排除在外。除此之外,我也不喜歡需要大量推理、辯證的科系,因此排除了需要大量邏輯思辯的哲學系與歷史系。然而另一方面,我對於文學、歷史與文化等人文方面的事物卻相當有興趣,因此在選擇科系時,能不用碰到數學,也不需要大量推理、辯證,又能結合人文關懷與文化學習的外語和大眾傳播類科便成為我理想的科系選擇。

避免「掉入陷阱」的第二步:了解自己喜歡/擅長特定科目的原因

光是了解必修課還不夠,要避免掉入陷阱,還要了解「自己為什麼喜歡/擅長特定的科目」,並從喜歡/擅長的原因背後,找出哪些科系是可能和這些點有關係的。

以我自己為例,我會喜歡歷史,除了善於背誦剛好能適應台灣的歷史教育外,我也非常喜歡了解「人」,以及「人」背後的那些故事。也就是說,我是個喜歡故事的人。

因為喜歡故事,自然會對於文學、文化等事物感興趣,而有大量文學與文化要素的科系,就是外語科系、文創系與大傳系。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很快便鎖定了選讀科系的方向。

就像為什麼喜歡貓一樣:有人覺得貓很可愛;有人喜歡貓傲嬌的個性;有人喜歡貓粉嫩的肉球......每個人喜歡同一個科目的理由都不一樣,找出喜歡的理由後,才能更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即使是喜歡同一個科系,每個人喜歡的原因都不一樣,就像同樣是喜歡貓,但喜歡的理由各不相同,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原因後,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科系。

小結

在台灣,因為國、高中時期較不重視大學科系探索,導致許多高中生誤以為大學科系與高中科目能完全對應,並因此對科系有錯誤的想像。然而這樣的誤會卻往往造成學生進入大學後無法適應科系與想像的落差,嚴重者甚至造成心理問題。

雖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但身為一個有過選系經驗的大四生,我能做的就是把我自己的經驗透過這篇文章與高中生分享,希望未來的高中生們不要僅憑著高中的經驗,就盲目地選定科系,畢竟高中一個科目只佔你1~5個學分,但大學可是要念整整四年的啊!








27會員
34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跨領域整合的風潮逐漸興盛,越來越多大學設立不分系學位,讓高中生能夠打破傳統科系的框架,培養多元能力。然而筆者也觀察到,有些就讀於不分系的同學與學弟妹,在進入不分系後反而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因此今天想要和聊聊「大學不分系」以及誰適合唸不分系。
在台灣,大部分人在選擇科系時,經常會直接將「科系」 與未來的工作,甚至是人生規畫連結,造成許多高中生對於選科系產生了「選錯就會完蛋」的焦慮感,但事實上,就算選錯了科系,又沒辦法轉系,還是能透過其他方式轉換跑道,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大學期間找到你的熱情與興趣。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隨著跨領域整合的風潮逐漸興盛,越來越多大學設立不分系學位,讓高中生能夠打破傳統科系的框架,培養多元能力。然而筆者也觀察到,有些就讀於不分系的同學與學弟妹,在進入不分系後反而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因此今天想要和聊聊「大學不分系」以及誰適合唸不分系。
在台灣,大部分人在選擇科系時,經常會直接將「科系」 與未來的工作,甚至是人生規畫連結,造成許多高中生對於選科系產生了「選錯就會完蛋」的焦慮感,但事實上,就算選錯了科系,又沒辦法轉系,還是能透過其他方式轉換跑道,真正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在大學期間找到你的熱情與興趣。
現代社會的變動,比過去都還來得更快,根據中國教育家朱永新的統計,現在的知識在未來有83%以上沒有用處。我們習以為常的學習方式,已無法完全應對面對難以預測的未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教育更應該從過去被動的灌輸知識,轉為引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知識追求者。
台灣的大學教授除了要教書之外,還要做研究、做計畫,甚至有時還要兼任行政職,但在教授被壓縮的時間中,反而犧牲學生的教學品質。許多用心教學的老師在現行制度下,更是無法得到回報。 我們應該有更細膩的分工,讓研究與教學能夠互補,也應該鬆綁教授的升等制度,讓兩者都能成為升等的依據。
學校的社團活動在興趣、技能與人際關係的學習上,是學校的課程難以取代的,然而在現今大學的學習環境中,社團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略。本文便是想要聊聊社團能帶給學生甚麼樣的收穫,以及台灣大學校園中長期只把社團視為「課外活動」的現象。
 「大一三嘴砲,轉系、轉學、雙主修。」這句名言背後反映出了台灣的大學轉系與雙主修、輔系門檻極高、資格不易取得的荒謬現象。 然而,這樣的門檻在世界上是相當罕見的,而如此高的轉雙輔門檻,不僅讓許多成績普通的學生無法自由選擇所愛的科系,也讓學生被迫浪費時間在給分高,卻對實際學習沒有幫助的營養學分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現今的大學教育,大多以"外在動機"做為課程與制度設計的核心,希望透過獎勵及懲罰等方式,讓學生願意學習。然而,如果一味仰賴外在動機,學生將難以延續學習動力。相反地,當學習能夠成為"與自我的連結",那學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自我實現,並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這是未來的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一環。
Thumbnail
現今社會變化快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某些特定科系出現就業警訊。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我們的大學卻依然使用工業時代的方式教育學生,而要讓學生擁有面對未來,比起在教室教學,更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親自面對實際的世界。
Thumbnail
大多數的高中職生或是大學生,對於大學都會有一個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念大學?不可否認,雖然這是一個應該被批評的現象,但社會上的學歷歧視,確實讓擁有大學學歷能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好處,而要改變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選擇強化自身能力,或是得到大學學歷後進入體制改變遊戲規則。
Thumbnail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Thumbnail
是自嘲,或是自我苦笑,只有對話的兩人心裡,有各自的解釋了......
Thumbnail
大師會如何在雞尾酒上呈現格蘭傑的特色? 毛利隆雄的調酒之所以迷倒眾人,在於他用洗鍊的攪拌手法,柔和了濃烈無比的酒譜。無論是琴酒基底的「馬丁尼」,還是伏特加基底的「吉野」、蘭姆酒基底的「哈瓦那馬丁尼」,只消淺嚐一口便明白「這是毛利先生的味道」。
Thumbnail
李白的俠客行,其實不需要金庸小說也很有名。 說的是戰國末年,俠客的事蹟。 當時最為人稱道的俠之大者,非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從「閒過信陵飲」,到「烜赫大梁城」的段落,呈現出了李白所描述的時空背景。 大梁,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首都。 魏在戰國初期,那可是一等一的威風。也因此成了豺狼秦國的目標。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現今的大學教育,大多以"外在動機"做為課程與制度設計的核心,希望透過獎勵及懲罰等方式,讓學生願意學習。然而,如果一味仰賴外在動機,學生將難以延續學習動力。相反地,當學習能夠成為"與自我的連結",那學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自我實現,並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這是未來的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一環。
Thumbnail
現今社會變化快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某些特定科系出現就業警訊。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已經進入了資訊時代,我們的大學卻依然使用工業時代的方式教育學生,而要讓學生擁有面對未來,比起在教室教學,更好的方式是讓學生親自面對實際的世界。
Thumbnail
大多數的高中職生或是大學生,對於大學都會有一個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念大學?不可否認,雖然這是一個應該被批評的現象,但社會上的學歷歧視,確實讓擁有大學學歷能夠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好處,而要改變這樣的現象,我們可以選擇強化自身能力,或是得到大學學歷後進入體制改變遊戲規則。
Thumbnail
稱職經營者的重要工作 輔導企業多年後,經常發現不少企業的經營者,其實並不清楚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明明手上擁有權力、資源與員工,也知道要扛起企業經營獲利的責任,卻是每日白忙一場。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多數老闆是業務或技術出身,手邊有不差的產品,也知道如何開發業務,但就是每天辛勞,不知道如何營運企業。
Thumbnail
是自嘲,或是自我苦笑,只有對話的兩人心裡,有各自的解釋了......
Thumbnail
大師會如何在雞尾酒上呈現格蘭傑的特色? 毛利隆雄的調酒之所以迷倒眾人,在於他用洗鍊的攪拌手法,柔和了濃烈無比的酒譜。無論是琴酒基底的「馬丁尼」,還是伏特加基底的「吉野」、蘭姆酒基底的「哈瓦那馬丁尼」,只消淺嚐一口便明白「這是毛利先生的味道」。
Thumbnail
李白的俠客行,其實不需要金庸小說也很有名。 說的是戰國末年,俠客的事蹟。 當時最為人稱道的俠之大者,非信陵君魏無忌莫屬。 從「閒過信陵飲」,到「烜赫大梁城」的段落,呈現出了李白所描述的時空背景。 大梁,是戰國時期,魏國的首都。 魏在戰國初期,那可是一等一的威風。也因此成了豺狼秦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