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為何而戰」這個概念和之前提到的厲害工作者有點相似,但那篇文章裡的概念是遇到問題後,才去思考源頭並順著脈絡解決問題,對我來說屬於被動的處理問題。
但今天想提到的是主動去拆解我們想達成的目標,可以是為了工作或人生,沒有特定的使用場景,我認為只要是目標與現況有一定的落差,都可以藉由這個思考方式去思考出自己應該要做什麼。
在談論為何而戰之前,我想稍微聊聊OKR。
OKR是Objective Key Result的縮寫,由O(目標)和KR(關鍵結果)組成。
舉例來說,我今天想要買一顆蘋果(目標)回家,知道在哪裡買蘋果以及帶夠買蘋果的錢,就會是我的KR,當我完成這兩個KR,買蘋果的目標也就完成了。
又或者,我今天的目標是要幫女朋友過生日,那訂好餐廳以及買好生日禮物,就會是我的KR,假如完成這兩項KR後還沒達成過生日的目標,那就要回頭思考是否有什麼KR漏掉了,有可能是她需要你去接她。
總之大原則就是,完成KR(關鍵結果)後O(目標)也會完成,也因此,OKR的觀念很適合用來將工作切分成一小塊我們嚥得下的大小
如果我現在要你停止吃手上的麵包,你可能會照做,但一定滿臉疑惑。可是如果我說那個麵包已經過期了,甚至都不用我說,你還會想辦法把肚子裡的麵包給吐出來。
這就是執行思維和結果導向的差別,知道了最終要呈現的樣貌,我們會自己在過程中微調作法。
試著想想最近一次你主管要求你做的任務,他有告訴你為什麼嗎?又或者你是否有詢問要交付的結果是什麼?
如果沒有的話你如何定義自己做的方向是正確的?
以我的職涯發展舉例,我剛出社會時其實也只是憑藉著自己大學的皮毛,先找到一份工作開始領薪水,直到疫情發生,工作受到影響後,我才發現現在的情況根本不是我想要的,這是我第一次認知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當時,電商是一個很新的行業,我決定想辦法進入,但我完全非本科系,只能想辦法讓自己沾上一點邊,於是我把找到一個電商工作當成目標,大致拆解了四個KR出來,「學會GA分析」「讀行銷類書籍」「瞭解電商後台」「瞭解廣告運作」,完成後,我也如願以償找到一份和電商相關的工作。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可是會讓大腦更輕鬆一點,比起找到一份工作,不如告訴自己先提升其中一項能力,會更具體。
最近一直覺得有種還可以更好的想法出來,這算是又一次發現理想和現實有落差,所以才開始思考希望明年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而要達成這個樣子,我需要做到什麼。
因為正在使用OKR,所以才想上來分享,並藉由文章梳理自己想法,最近真的攝取太多資訊,很需要把一些提取出來。
每當我在做這種類似盤點的動作時,我都會很慶幸,慶幸自己還在思考,慶幸自己沒有試著妥協自己的現況,慶幸自己有時間慢慢思考。
思考永遠都是值得花時間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