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構之書》談找回建築的結構思維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土木哲學 #造成結構斷裂的是能量而非應力

#土木哲學 #造成結構斷裂的是能量而非應力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格率創新低僅4.46%,而實務上建築師之結構簽證又多委由技師(結構、土木)辦理。筆者推薦本書作為建築系之結構入門讀物,欲重新喚回以結構思考建築的可能性。


  何謂結構?有人將結構定義為-「任何以承載為目標的材料組合。」然而,並非所有大自然的結構都是以承載為目標,如:蝙蝠高彈性的皮膜所覆蓋的骨架,為的是減輕重量與代謝消耗。若說結構是各種力作用的結果,各種可見或不可見的力作用的結果,那麼所有東西都是一種結構,如:為了抵抗重力或重力作用下的結果。結構的神奇之處在於,上天賦予各種生物剛剛好、不多也不少,該生物一生中需對抗之力量的結構。故生物並無「安全係數」的問題,即理論強度與實際強度的落差,此問題的來源,源自人類的發明,即人造的結構物,如:建築、橋樑、船隻、飛機。於是「結構」成為了一門學科,一門可計算、可量化、可見、可觀察、可經驗的學科。


  關於結構的十個小知識:


1. 螺絲長短並無差異,因為幾乎所有荷載會落在頭一兩個螺紋上。


2. 若棒桿的勁度(產生單位變形所需要的力,勁度大,即不易變形或撓曲)遠高於固定底座的材料,應力的分布可能會相反,應力集中落在棒桿底部,即插入部分的端點。


3. 假如不裝箭就硬讓弓「發射」弓很有可能就會斷掉,因為儲存在弓裡的「應變能」無法轉變成「動能」安全釋放出去,使得部分「能量」會在弓的材料內產生裂縫。


4. 古代晚上會將由馬拉乘的雙輪戰車斜靠在牆上,讓車輪不必承受重量,避免車輪長時間荷載而「潛變」(在應力作用下固體材料緩慢且永久的變形)。


5. 任何材料潛變都會導致應力重新分配。


6. 軟組織柔軟,楊氏模數低(楊氏模數:法國工程師克勞德-路易・納維,於1826年提出,亦稱彈性模數、勁度、E(應力/應變))。


7. 結構會破壞,不是因為強度不夠,而是因為不夠穩定。


8. 水壩基岩裡的鋼製預力拉桿,作用等同在水壩上方增加重量,能限制推力線偏移,哥德式建築之飛扶壁上的雕像具有同樣功能(增加重量降低推力線的偏心程度)。


9. 船會漏水、桌子會搖晃、衣服會在不該凸起的地方凸起,都是因為剪力,剪力關乎滑動。


10. 重物遲早會掉到地上,結構的作用就讓這件事情延遲發生。


  我們都知道結構安全與否,完全是一種統計下的數字,如:耐震規範以「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原則訂定,然而,何謂小震、中震、大震?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四十一條之一規定訂定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第一章通則之1.2 耐震設計基本原則規定:「本規範考量的三種地震水準及耐震設計目標為:(1)中小度地震:為回歸期約 30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80 %左右。(2)設計地震:為回歸期 475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10 %左右。(3)最大考量地震:為回歸期 2500 年之地震,其 50 年超越機率約為 2 %左右。」(回歸期:指地震一定規模的天災再發生的間隔。陶朱隱園即是以「最大考量地震」來規劃)故地震完全是統計下的結果,既然是統計的結果就不會是絕對不變、必然的結果,而是機率的問題。故以一般使用年限約50~60年的RC造建築,在經濟成本考量下,不可能無限上綱將建築做到百分之百安全、保有永久的壽命。


  結構設計重點在於避免造成裂縫,然而,裂縫是怎麼開始的?平整的固體裡一旦出現孔洞或裂縫,應力會局部增加,如:門框、艙門等開口的銳角,應力會集中在角落處。故過去一般認為,結構之所以會破壞,是因為應力集中的關係,即抗拉強度,亦稱極限拉應力。然而,實驗卻發現玻璃易碎,其抗拉強度甚至高於木頭。這才知道裂縫的關鍵在於「破裂功」(破壞材料截面所需的能量值)對應的是「能量」(做功的能力),而非抗拉強度對應的應力。


  所有結構的斷裂都是由裂縫開始的,該裂縫將材料一分為二,創造出兩個在斷裂前並不存在的新表面;即破壞將兩個新表面結合在一起的全部化學鍵,這些化學鍵中蘊含的「能量」,即等於「破裂功」。而玻璃的抗拉強度是木頭的1.7倍,但破裂功卻僅爲木頭的千分之一,故玻璃比木頭有「脆性」,即被破壞時僅需較小的能量。木頭則較玻璃有「韌性」,即材料更深處的分子會吸收能量,抵抗斷裂(低勁度、高延展性)。爰此,結構的荷載增加時,直接造成的效應只是儲存在材料內的應變能增加而已,不一定會產生斷裂,關鍵在於應變能是否轉換成破裂功,即應力集中僅是一種將應變能轉為破裂能的「機制」。


  然而,有裂縫就一定不安全嗎?關鍵在於「格里菲斯臨界長度」;比此長度短的裂縫是穩定的,反之裂縫則會持續擴展。而彈性能越高,安全無虞的裂縫長度就越短,相反的,彈性能越低,則安全的裂縫長度就越長。如:橡膠能儲存龐大的應變能,但其破裂功相當低,故其拉伸開時,裂縫臨界長度相當短。此與韌性正好相反,韌性越高則越不容易產生裂縫,最好的材料是兼具彈性能與韌性,讓物體裡的接合處多少是鬆動的、可彎的,使能量在摩擦的過程中被吸收掉,如:布料、編織籃子、木船、馬車。


  綜上,在材料的世界裡,所有的事件都是能量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並保持能量守恆,此概念直到19世紀晚期才被廣為接受。結構不只適用於建築,生活中亦充滿「結構思維」。如:剪應力就是拉力與壓力以正負45度作用,故衣服布料的剪裁方向,剪裁方向與垂直應力呈45度,即能利用布料大幅橫向收縮的特性,讓衣服貼緊身體。然而,隨著結構標準化、科學化,越來越少以「結構思維」思考事物。科技看似越來越進步,使用材料的多樣性、對力的思考卻越來越少,如:建築縮減成少數幾種(鋼或混凝土)標準化又堅固的材料,而忽視傳統建築木料與榫接的韌性。或建築的形式與結構分離,鋼筋混凝土被藏在建築內部,使得人們僅看到表面薄薄的玻璃或磚塊,而無法感受到力,進而無法對認識與思考結構。


  維特魯威的建築三元素:堅固、實用、美觀。堅固是建築之首,沒有堅固就談不上實用或美觀與否。一般民眾對於建築的價值亦以安全為第一考量。然而,這樣的重要卻是不可見的或被忽視的。建築應該找回「結構思維」,讓形式與結構合一;除了美感上避免都市、建築越來越鬱悶、乏味、平庸外,更在於讓建築的思維有新的可能性。如同《老子·》所言:「知其榮,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唯有認識結構,形式與結構相濟,才有可能解構、重構建築,邁向最「強」、對有力的新建築。 

2023/4/5

38會員
568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建築史提供一種避免武斷的方式,不是在讀歷史書並從中找出最美的一部分,是試圖弄清楚不同元素之間的理性連接,哪些元素是形成連接的必要條件。原始的建築學,真實的建築學,原始小屋的建築學原理是骨骼,它的光線和裝飾都直接源於構造上的必要元素。」-Jacqueline Gargus   何謂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剖面的7大類型   本書挑選已完成的63個當代建築案例(1906~2016),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及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能性,並歸納出剖面的7大類型,分別為:1. 拉伸型(Extrusion)、2. 堆疊型(Stack)、3. 塑造型(Shape)、4. 剪切型(Sh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建築史提供一種避免武斷的方式,不是在讀歷史書並從中找出最美的一部分,是試圖弄清楚不同元素之間的理性連接,哪些元素是形成連接的必要條件。原始的建築學,真實的建築學,原始小屋的建築學原理是骨骼,它的光線和裝飾都直接源於構造上的必要元素。」-Jacqueline Gargus   何謂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剖面的7大類型   本書挑選已完成的63個當代建築案例(1906~2016),將剖面的構築邏輯呈現出來,及證明剖面的複雜性不會犧牲營造的可能性,並歸納出剖面的7大類型,分別為:1. 拉伸型(Extrusion)、2. 堆疊型(Stack)、3. 塑造型(Shape)、4. 剪切型(Sh
  本書作者為紐約市LTL建築事務所的創辦人-保羅‧路易斯(Paul Lewis)、馬克‧鶴卷(Marc Tsurumaki)與大衛‧路易斯(David J. Lewis),三人亦分別為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帕森設計學院之建築教授。「剖面是未經理論化的建築設計工具。」本書的核心便是試圖
  會認識朱鈞先生是因為他是我臉書好友,某天他主動加我(不知是小弟哪篇拙著引起他的興趣),因我向來都是來者不拒,也就不疑有他的加了。然而,過年期間逛書店時,翻到這本書,才赫然發現這位已86歲,與漢寶德、李祖源成大建築同窗、同等級的人物,竟是我陌生的臉友,遂引起閱讀的興趣。   關於朱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Thumbnail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Thumbnail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西羅馬帝國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究竟為何興起?歐洲人的共同意識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許我們可以從歐洲人所熟悉的歷史架構找到一點線索。
Thumbnail
自從奧古斯都以後,羅馬軍隊的特性有了重大轉變。若說共和時期的羅馬軍隊,不斷試圖擴大疆域,進入帝國時期後,其主要功能則在維持區域和平與秩序。只是,隨著越來越多蠻族士兵加入羅馬軍隊時,羅馬軍隊也越來越無法肩負其維和任務。
Thumbnail
「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Thumbnail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貧窮像是倒地蓮,落地生根。雨季過後,總是有無比希望,就像新興都市帶來便捷,同時也帶來毀滅。
Thumbnail
在眾片環繞之下的《媽媽咪呀2》,是否仍有可看之處? 放映後老師認為:「如果你看過《媽媽咪呀1》,那就不該錯過2,因為這次1+2才是一部電影。」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到底,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變成「既不神聖、又不羅馬、更非帝國」嵙?在西元1806年後被拿破崙解散的神聖羅馬帝國有沒有繼承者呢? ,
Thumbnail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和拜占庭帝國都是以基督教為國教,但究竟是兩者的發展卻大為不同。究竟、神聖帝國在中世紀時將世俗權力和神聖權力分開運作的作法,對帝國的命運有什麼樣的影響呢?如果我們從比對拜占庭和神聖帝國的不同,又可以得到什麼樣的結論呢?
Thumbnail
歐洲的封建制度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什麼以騎士為主角的浪漫愛情故事至今仍然受到許多年輕讀者的歡迎?讓我們從日耳曼人的民族特性看起吧!
Thumbnail
西羅馬帝國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究竟為何興起?歐洲人的共同意識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也許我們可以從歐洲人所熟悉的歷史架構找到一點線索。
Thumbnail
自從奧古斯都以後,羅馬軍隊的特性有了重大轉變。若說共和時期的羅馬軍隊,不斷試圖擴大疆域,進入帝國時期後,其主要功能則在維持區域和平與秩序。只是,隨著越來越多蠻族士兵加入羅馬軍隊時,羅馬軍隊也越來越無法肩負其維和任務。
Thumbnail
「結構」既然是西方學術理論的強項,我們不免要從結構的角度了解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一步步擴大領域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主人?羅馬共和又是在什麼情況下慢慢成形的?
Thumbnail
▍五、(完結篇)《洛基》裡的角色成長曲線與拒學/繭居的出路 第二層,希薇象徵洛基(拒學或繭居者們)該要如何與社會互動的掙扎。 前面我說,希薇在第一層象徵的是拒學或繭居者們「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欲望」。當這件事好不容易開始發生之後,這群被我描述為從主流社會常軌上掉出來的人,很快會意識到下一個難題…
Thumbnail
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貧窮像是倒地蓮,落地生根。雨季過後,總是有無比希望,就像新興都市帶來便捷,同時也帶來毀滅。
Thumbnail
在眾片環繞之下的《媽媽咪呀2》,是否仍有可看之處? 放映後老師認為:「如果你看過《媽媽咪呀1》,那就不該錯過2,因為這次1+2才是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