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我便喜好麵食勝過米食,在台灣成長有很幸福的是,融合開放的社會讓飲食也跟著多元了起來,中式、日式、韓式、義式甚至是南洋,各式麵食都能輕易吃到,而且都在水準之上,而其中除了中式麵食外,日式拉麵一直是最愛之一。
來到越南,日式拉麵不難找,但對比本地消費水準,價格自是高出越南物價甚多,偶一食之打打牙祭尚可,但要做為日常飲食的選項,其性價比就略顯不足,但又會想吃怎麼辦,自己煮吧。
現今日本拉麵流派眾多,決定性的三大關鍵分別是:湯頭、叉燒以及麵體,解決這三大關鍵,雖不中亦不遠矣。
拉麵叉燒(簡易版):
豬五花肉:一條約500g
青蔥:一支
醬油:適量
米酒:適量
糖:一大匙
鹽:一大匙
烹大師:適量
日式叉燒中,豬五花是要去皮的,將五花肉的皮去掉,入鍋乾煎,由於我的鍋小,一條五花肉我切成三段,五花肉油脂豐富,很快就能煎出不少的豬油,這時加入糖與青蔥,待糖炒至琥珀色後,加入醬油、米酒、鹽,最後加入清水淹過食材,此時可加入一些烹大師讓調味多些層次。
水滾後轉小火加蓋煮半小時後,再泡個1個小時即可放涼備用。
叉燒做為拉麵的搭配,調味不需太重,一次煮完後切片保存,除了拉麵外,也可做為其他料理的食材。
煮叉燒的滷汁,再稍加濃縮後,便成了醬油拉麵的調味基底。
湯頭:
現今日式拉麵湯底以豬骨、雞骨或是魚介(小魚乾)為主流,任何一種都需要數個小時的熬煮,對於只想帶點日式風味的日常口味,就簡單用烹大師做出類似柴魚風味的高湯。
麵體:
在越南要買日式拉麵的生麵,比去店裡吃一碗拉麵還難,可能只有日本超市有賣冷凍麵,真的很貴,所幸各式拉麵麵體中,我喜愛吃中粗捲麵,而韓國不倒翁OTTOGI拉麵煮起來口感與中粗捲麵相近,正好可以替代。
最後要來組裝了,碗中加入一大匙的煮叉燒滷汁,一小匙醬油、一小匙烹大師,將柴魚風味高湯倒入,將煮熟的不倒翁拉麵瀝乾水分擺入其中;再依序放上切片叉燒、清炒豆芽菜與糖心蛋,一碗帶有日式風情的醬油拉麵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