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等到佩雯姐更新啦!目前我們到大專院校進行轉銜,也會跟學障生進行諮詢,關於學障生進行職評的部分,我覺得從需求的角度面來看,本來也就不是每一為學障生都有職評與職涯探索的需求,從以往到學校進行轉銜的經驗,有些學障生其實很清楚自己的弱項,而進行就學科系的選擇,在就學階段的工讀也能因應自己的弱項使用策略減少影響,通常這樣的學生就不會是有職評需求的個案。但確實也可能有學障生,需要協助職涯探索,這樣的人數需求可能不多。基本上如果依照職評的服務流程,第一關由職管員進行職評需求評估,我想應該也會篩出真正有需求的個案,才進入職評中。如果運用了職評,協助一個人探索清楚自己的方向,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優勢強項及避開自己的弱項,能在後續就業的路上更為順利,這樣服務的CP值挺高的。如果透過職評發現,有可能不只是學障的影響,其實需要多元支持需求,能即早確認即早想辦法引入適切資源,避免重複的挫折,那也是挺好的。自從開啟這個議題後,聽到的擔心,往往都是擔心「職管端被這樣的個案塞爆」、「擠壓到身障失業者的職評案量」、「職評建議無後續可用資源可連結」等等。我覺得這樣的擔心有點多餘,從目前大專院校轉銜的經驗中,多數的學障生已有自己明確的職涯方向,只有少數的個例願意進入轉銜諮詢。職評服務會由職管員先進行需求評估,如果可以透過職涯諮詢及現有資源的引介即開展職涯行動的,也不會進入職評。職評最重要的目的是協助人進行職涯探索,了解自己後做自己生涯的主人,即便沒有可用的職重資源,也能在過程中針對弱項提供可行的策略。我的結論是,服務本來就是因應需求而產生,不要拘泥舊有的思維框架思考人的需求,而是要看見「人」的需求,著眼服務。(被職評員罵有聖母情節但自覺理性判斷的職管員留)